学生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10篇)

上传人:工****全 文档编号:557648676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生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生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生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生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10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10篇)学生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1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排查 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教务处要带领图书角管理人员、班主任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查室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

2、,不准借阅,不私自销毁,要上报处理。各年级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强化管理 严禁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十二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

3、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年级教学主任、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三)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年级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务处要督促语文组实施“书香校园”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三年一体化”阅读计划、工作方案、定阅读内容、定考核办法,强化阅读课程实施过程管理,使

4、“书香校园”工程,尽早在本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教务处要采取措施,组织各年级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五)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2、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

5、; 3、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的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 三、工作要求及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 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 推出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定时清查,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学处牵头,期初、期中、期末对读物进行全

6、面摸底清查。设立“图书观察员”,七年级采用学科老师做“图书观察员”,八、九年级每班设立2名学生“图书观察员”,他们负责对班级出借、归还图书中的破损图书进行整理,就读物细节问题进行上报。 4、推行“日日书香”活动,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学校始终坚持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悦读节 每一学年的四月份是学校的悦读月,开展主题式悦读节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2)有物可读 通过学校推荐与学生自由选择的方式,确定学生阅读书目的,做到有好书可读。学校推荐从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阅

7、读指导目录中选择最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阅读的书目,再由家长、学生自由选择,最终确定孩子手中有丰富的且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 (3)有时可读: 立足课堂,传授读书方法,课内习得读书方法,课外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充分利用好两个时间,一个是校内阅读课时间,一个是晚上亲子阅读时间,家校合作,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读书时间,从时间上保障孩子的阅读效果。 (4)有趣愿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自己真心喜欢的书,对孩子来说是学习中最大的享受。读到喜欢的地方,做好勾画或抄写在专用的“阅读记录本”上,把书中的闪光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有了情趣的读书,而不是硬性任务的驱动,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阅读,这样的阅读,教育

8、的意义才会真正显现。 (5)有台展读 学校给孩子创设了展示读书成果的舞台,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演讲”、阅读汇报课、微信群等多个线下线上平台,让孩子与大家分享书中的精彩和自己的读书体会,在分享交流中,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深度阅读兴趣,还提升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舞台掌控能力。 (6)有迹可循 在读书过程中,把读过的书目篇章,用“开火车”、“毛毛虫”、“花蝴蝶”、“参天大树”等形状,记下自己一周读过的作品,积累归纳自己的阅读书库,方便以后再重温自己的读书之旅。当再重温这些读书轨迹的时候,书中的精华会再次更持久地滋养孩子的心灵。建立家庭读物图书角,“我和我的读物合个影”,讲述“我与读物的故事”。充分利用

9、好班级家庭图书角的藏书,为孩子读书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加强对孩子读书方法的指导,给予孩子多个展示读书成果的舞台,及时对孩子展示情况做出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维评价方式相结合,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以多元评价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的华丽蝶变。 5、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四、工作原则: 1、方向性 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 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

10、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 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 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 中小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学生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高一年级是起始年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读书和学习习惯将决定着他们高中三年是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我们高一年级备课组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读书习惯,享受书香

11、人生”为宗旨,以读书系列活动为载体,大力营造书香校园,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原则 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科学训练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充分利用课外读物,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知识的迁移,做到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 提倡学生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读物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读书活动课上进行交流。通过读写听说的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与学校活动相结合原则 广泛参与学校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自己的舞台,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4、与德育相结合原则 读书活动要与培养学生

12、的正确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相结合,让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振兴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5、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原则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专题研究,必然要广泛查阅大量书籍资料,这样会进一步增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积极引导学生读生活、读社会、读人生。 6、与本土文化教育相结合原则 要坚持阅读的本土化特色,开展本土文化教育,把西安这座城、平凡的世界等列入阅读推荐篇目,让本土文化阅读成为阅读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阅读的内容和形式 1、古诗文阅读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其中包含着很多哲理。在小学段背诵一定数量的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加强自

13、身修养,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 2、名著阅读 引导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积极阅读中外经典名著,包括文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 3、时文阅读 在提倡学生经典阅读的同时,可安排一定量的时文阅读。所谓时文是指富于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的文章。 4、科普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阅读的主要形式有书面阅读、音像阅读和网络阅读。书面阅读是阅读的一种主要形式。音像阅读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觉渠道共同参与的一种喜闻乐见的阅读方法。如:广播小说、电视诗歌、散文欣赏等。网络阅读也逐渐成为一种阅读的新时尚。 四、具体措施 1、学生个人要制

14、定读书计划,并认真加以落实。建立读书个人档案,用于记录自己每学期的读书内容和成效。 2、要充分利用好晨读时间,合理安排晨读和阅读的内容。 3、教师要率先垂范,带头背诵和阅读,在教育随笔中要有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 4、课任教师要对学生的读书篇目和方法进行指导。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每个班先自行开展活动,班内交流推广,之后(初步定在本学期的第十一周)再进行年级交流,并以展板的方式和现场交流的方式呈现阅读成果。 组织全校师生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搞好读书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及时发现、研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动员教师和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中来。按照拟定的活动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教师的读书与反思要加入教师的业务考核,学生的读书情况要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学生读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3 一、活动目的: 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以建设有品位有特色的“书香校园”为落脚点,广泛阅读、培厚底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拓宽学习渠道,引领学生阅读精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制定本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