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保护》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645706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保护》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特殊保护》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特殊保护》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特殊保护》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特殊保护》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保护》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保护》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1 特殊保护2课时第一课时 生活与法律第二课时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生活与法律课前布置:阳光少年P50,请你做一回小小法律监督员,把你对周围的人进行观察后,将他们可能违反法律的行为记录在表格中,然后查阅相关的法律条文。(一)问题导入师:生活中我们都在接触法律(举例)。那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先不用急着回答,我们来做一个测试,大家翻 到书上P52,做一做“法律与未成年人保护知多少”。(板书)一、生活与法律(二)自我测试:法律知识知多少(让学生独立判断并思考判断的理由,时间3分钟,3分钟后让学生举手抢答,再由老师来总结,并用相关的法律规定来补充说

2、明。)1、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制定了专门的法律()理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法律。补充: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还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收养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看P55“小资料”)2、老师和家长出于关心,随意拆阅未成年人的信件()理由:未经未成年人的允许和同意,随意动用未成年人物品的行为属于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行为。父母私自看孩子的信件和日记是不对的。虽然少男少女是未成年人,但 未成年人同样有通信自由和保守自己的秘密的基本权利,这种权利是受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投影: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

3、“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罪犯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依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开拆。”) 补充:但在特定情况下,私拆未成年人信件却是合法的,特定情况是指当未成年人涉及触犯法律问题时,公安机关依法律可未经未成年人的允许和同意,拆阅未成年人的信件。3、因为一个同学的钱包丢失,老师便对全班同学进行搜查()理由 :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搜身)。补充:老师可以请全班同学配合调查,让学生自己拿出自己的物品,但老师动手搜查则是违法的。4-7题 基本意思相同,只是表述略有不同。未

4、成年人年龄太小,与法律没多大关系,既不用与法律打交道,也不受法律的约束,也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理由:未成年人指的是未满多少周岁的人?(看P54“小词典”)。未成年人虽然年龄小,却与法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法律对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未成年中学生也不例外;法律除了用来惩治犯罪,也可以用来保护我们自身不受侵害;未成年人犯了法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看投影。(投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第二款的规定,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Q#J、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5、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为其不满18周岁,量刑时应从轻或减轻处罚。)8、父母离婚了,10岁的丽丽由法院判给母亲,父亲与丽丽就脱离了父女关系()理由: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并不影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亲仍然对丽丽负有抚养的义务(要给丽丽生活费、教育费等),父亲还有探视丽丽的权利,所以父亲与丽丽并没有脱离父女关系。9、未成年中学生购买了伪劣商品同样可以索赔()理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所有的消费者如购买了伪劣商品都有索赔的权利,而未成年的中学生也属于消费者的一部分,当然也有索赔的权利。 10、有人到学校闹事,扰乱教学秩序,学校不能将其关起来或对其处以罚款。() 理由:学校是教育机构,没有关押或罚款的权利

6、。如果有人扰乱教育秩序,学校应报告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来处理,而不能关押或处以罚款。 11、人人拥有受教育的权利。()理由:未成年人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未成年人保护法 和义务教育法中有相关规定。 12、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专门设立了少年法庭() 理由:书P57上有少年法庭的例子。师:通过分析这12道题,你能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出生活与法律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回答)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板书)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三)情景讨论:捕捉身边的法律影子师:我们再来看看书上P5051“探究园”,看这4个同学观察到的生活现象与法律是否有关系。 (提示:由老师提问,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表分析意

7、见。) 首先看罗琳同学的:公安机关破获了一个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团伙,主犯被判了刑。 分析:与法律有关系,未成年人虽然年龄小,但同样受法律制约,如果未成年人犯了罪(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都和成年人一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再来看霍伟同学的发现:有一天我发现学校附近的一家经常卖非法出版物的商店被查封了。 分析:与法律有关系。这里国家依法清查非法出版物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思想和心灵的健康。 接下来是章宁同学的发现:思思的爸爸想让她去打工,后来,居委会的阿姨上门说服了她爸爸。今天,思思又能和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上学了。 分析:与法律有关系。居委会的阿姨这样做才维护了思思的受教育权。最后是路遥同学的发现:

8、由于学校的体育设施陈旧失修,上体育课时,赵雷从松脱的单杠上摔下来,受了轻伤,学校对其作出了相应的赔偿。分析:与法律有关系。学校应保护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如果不是由于学生人为原因造成身体受伤,学校对学生的受伤应负责任。教师小结:从这4个同学的发现中,我们再一次深深感受到法律与我们未成年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管是在社会、家庭还是学校中,我们都可以捕捉到法律的影子。(补充板书)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还能捕捉更多的法律的影子吗?请根据你们平时的观察,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学生活动)师:法律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在保护着我们。那什么是法律,它为什么和我们有这么密切的关系

9、,为什么可以保护我们呢?(引导学生看教材P5354,从了解法律的特征入手去概括法律的含义。)(四)法律导航:法律的特征及含义(板书)2、法律的特征及含义(1)三大特征:法律的第一个特征:(板书)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重点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师:一般的行为规范或纪律要求只需相关部门制定或认可就可以了。比如我们学校的学生管理条例、规章制度,只需学校的政教处等相关部门制定就行了,不需要惊动国家。这里大家要了解一下一个小知识点,书上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来制定或认可法律的。请问: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什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法律的第二个特征: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

10、(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公民触犯了法律之后,最终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板书):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包括:军队 警察 法庭 监狱 (最主要的特征)法律的第三个特征: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投影案例:2000年2月,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贪污受贿,被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追缴非法所得。2000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中央纪委移送的成克杰(原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案依法立案侦查,并决定将其逮捕。得出结论:如果犯了法,不管职位高低,年龄大小、财富多少,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板书)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

11、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师:我们从以上法律的3个特征来对法律下个定义,看书上P54,大家把法律的含义划下来。(板书)(2)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师:这里大家在“特殊”两个字下面标一下着重号,如果把“特殊”两个字去掉的话,就看不出法律的特征了。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特殊”的方式就在于刚刚我们讲的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相比具有的3个特征。(五)知识测评:现在请大家翻到P56,我们来看两张图片,看看它们分别反映了法律的什么特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下列 的知识点)1、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法律文件反映法律的第一

12、个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威武的公安干警反映了法律的第二个特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六)教师总结【综合设计思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正在实施的“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体验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需要规则”“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活动的串联将生活中的规则具体化、形象化,突出学生自身的感受;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归纳出法律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情景体验让学生体验规则的作用,取得感性认识。创设情境:多媒体

13、动画“奇特的跳高比赛”刚才大家看到的撑杆比赛不是我杜撰的,而是发生在一次国际比赛的真实事件。说的是在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他的这一做法令全场观众一下子目瞪口呆。引导学生讨论:这样的比赛成绩算还是不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场景?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略)教师归纳:同学们,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在于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体育比赛可

14、能就会发生无法预计的突发事件。)教师归纳过渡:同学们,体育比赛要有体育比赛的规则,体育比赛才能正常进行。要是在要道或十字路口,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多媒体出示一组交通事故现场照片感悟:社会生活要有规则(板书)那么,请问: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规则?我们的行为要受到哪些规则的制约和约束呢?其中有没有特殊的规则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二、情景体验:同心协力,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假如没有规则会怎样?了解规 则的重要性教师提问: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比一比活动(一)1)学

15、生活 动:看谁知道的更多?(让学生列举自己所熟悉的自己生活中的各种规矩):在学校读书公共场所做生意到商场购物(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教师归纳:刚才一轮的比赛,组表现最佳,希望其他组在下一轮比赛中要发挥出最佳水平。通过刚才的比赛,大家知道了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规则如道德、纪律等。那么,请问大家:我们在生活中还要遵守什么规则呢?(学生回答略)教师过渡:对于道德和纪律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常闻,比较熟悉,而对于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大家知道的有多少呢?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