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平均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644417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平均数》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设计执教人:刘眉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教学目标1. 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 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 进一步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1. 呈现套圈情境。出示“套圈比赛”的场景。谈话:这是三(1)班第一小队正在进行的套圈比赛,一队是男生,另一队是女生。比赛规则是每人套1

2、5个圈,比一比哪一队套得准。下面就请同学们给他们做裁判,好不好?2. 收集整理数据, 引入平均数。出示4个男生和5个女生套圈比赛情况统计图。提问:看了这里的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要比较哪一队套得准,你准备从哪个方面去比较?结合学生的想法,相机进行引导。想法一:因为女生一号套中的个数最多,所以女生队套得准。(比最多)。追问:用一个人的成绩代表整个队的成绩,这样合适吗?想法二:先要求出每个队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一队套得多(比总数)。追问:这种想法的可取之处是已经注意到从整体的方面去比较,但是他们两队人数不相等,这样比公平吗?可以怎么办呢?想法三:先要求出两个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个

3、队套得准(比平均数)。追问:这样比公平吗?(公平)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板书:平均)3. 理解平均数。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面前的统计图,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找出每个队的平均成绩,再试一试。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又多又好。提问:怎样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一是移多补少;二是先合后分。反馈时,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操作,边讲解移多补少的过程,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数(课件动态演示:将统计图中的涂色方块合并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并引导列式:6 + 9 + 7 + 6 = 28

4、(个),28 4 = 7(个)。根据学生回答,在前面板书的“平均”后面添上“数”。观察:图中的平均数与实际每人套中的个数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多媒体闪烁平均数的取值范围。提问:根据你的发现,谁能猜一猜女生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一定在什么范围之内?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验证?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先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说一说。反馈时,引导学生交流求女生队平均数的方法及所求平均数的意义。列式计算时注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除以5而不除以4?提问:现在你能判断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吗?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能结合刚才的例子,说一说平均数表示的意义吗?三、 巩固深化,拓展应用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数一数每个笔筒里笔的枝数,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分别求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铅笔。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3.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弄清题意后,分别解决前面的两个问题,再自主地提出问题,并解答。四、 课堂总结(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