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64079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重点难点】1.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2.千米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情景导入】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的?(米)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

2、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4)测量教室的长。(米)师:如果要测量天水到兰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天水到兰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进行新课】那1千米到

3、底有多长呢?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板书:走15分

4、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小结:1千米=1000米1千米=1000米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4.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下面请同学们自学28页第2、6题,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完成26页做一做,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5.千米的应用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1)公路边的里程碑(2)指路标志(3)限速标志(4)摩托车的速度表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课堂作业】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汽车每小时行40米。电线杆高6千米。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教室黑板长3分米。一支铅笔长2千米。【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课后作业】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 (千米)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 (厘米),踢腿高度都是 30。(厘米)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

6、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 (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 (千米)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2.练习六第1、3、8、9题。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

7、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8、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米千米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9、”,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学习的。但是“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它不像之前学习的那些长度单位一样看得见、摸得着。建立“1千米的表象也比较困难,往往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让学生知道1000米=1千米,然后就是一大串的练习。其实,正因为这部分知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就是老师要创设让学生体验的过程,引导体验生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