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工作计划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63664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民健身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民健身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民健身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民健身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民健身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民健身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民健身工作计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民健身工作计划全民健身工作计划一:全民健身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全区人民健康素 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广大 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 全民健身运动,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 系建设,为建设幸福作出积极贡献。二、主要目标任务 初步建立与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公共体育设施,构建基本满足广 大市民体育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居民健身意识,积极倡导健 身生活方式,明显提升人民身体素质。(一)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不

2、断增加,城区居民身体健康素质进一步提 高。居民体育意识、健身知识和健身能力明显提高,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 生活方式,社区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断增加,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 少于3 次、每次不少于 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占户籍总人口比例 35% 以上(不含在校学生),居民主要体质指标显著提升,国民体质合格率达 90%以上。(二)加强辖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断增加。建设区级 公共体育健身场地“五个一”工程,即一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已建成)、 一个标准体育场、一个标准游泳馆、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体育公园。各街道要 相应建有多功能体育活动广场,各社区要相应建有

3、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有条件的 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到 20XX 年,全区各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覆 盖率达到 90%以上,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平方米以上。(三)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成立区级社 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完善和创建管理机制与志愿服务体系。区级体育主管部门每 年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名,到20XX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1800 名,占全区常住人口的比例2%。以上。进一步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指导全 区居民进行科学健身。(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进一步改善青少年体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坚持“健康第一

4、”的指导想, 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区教育主管部门要进 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及考核制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倡导科 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保证在校学生每天参加 1 小时体育锻炼,做到 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定期举办学校运动会。在校学生普遍达 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以 上,学生体能素质明显提高。(五)加强各类体育组织建设,全民健身组织络不断完善。基层体育组织数 量不断扩大,到20XX年基层体育组织覆盖率达到90%,区级各类体育协会达到8 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达到5家。各街道、社区,各行

5、业等要建有相应的体 育组织。逐步形成体育主管部门、区体育总会、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社 区文体活动中心(站)、健身活动点、健身气功站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构成的遍布 辖区的全民健身组织络体系。(六)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特色品牌打造,全民健身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遵循 “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各 行业系统、各社会团体等要经常组织各类人群开展具有品牌特色、形式多样、丰 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每年举办单项体育 活动5 次以上。每个街道拥有晨晚练体育活动点 5 个以上。(七)积极配合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科学服务全民健身。各机关企事业单位

6、、 各行业系统、各社会团体需积极配合市国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开展国民体质监 测、健身指导、运动处方,推荐健康、新兴的健身项目。(八)加强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形成崇尚科学健身的社会风气。充分利用媒 体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等新兴媒体,大力宣传全民健身,普及全民健身知 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全民健身运动 会及各种体育活动加强宣传报道,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三、措施和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区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 导,研究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保障政策。将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建设全民健身 公共服务体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激励机制,把全民健身工

7、作作为精 神文明、文明社区、社会事业发展评价体系等各类评比、表彰活动的重要指标。 各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各行业体协等社会团体各尽其能、各司其职,采取有效 措施,认真执行本实施计划。(二)加大财政投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各项规定,将全民健身事 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 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把做好全民健身工 作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工作计划,抓好计划落实。加强基础体育 设施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支持 和兴办全民健身事业。(三)整合体育资源。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

8、定额指标规定,将公 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城区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建居住区要按照 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建造体育健身设施。已建造的体育健身设施, 不得挪作它用。进一步加大以重点建设中小型、专项型、适用性强的体育场地设 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公园、公共绿地、广场等配建篮球、足球、乒乓球、羽 毛球、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多功能体育健身设施。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学 校体育场馆向市民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创造条件建设体育健身设施,为职 工参加体育健身创造条件。(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创新全民健身活动形式和方法,引导和 鼓励市民经常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定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

9、型、不同人群的全 民健身体育竞赛活动和健身展示活动,突出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打造一批 群众参与性强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扩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力,创建“一区二 品”活动(即一个全民健身活动品牌,一个群众体育竞赛品牌)。组织开展好传统 节日全民健身活动,精心组织策划好每年 8 月8 日“全民健身日”的系列全民健 身活动。(五)发展各类人群体育。将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 规划,以街道和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 将社区体育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建成一体化的全民健身 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职工体育和青少年体育,抓好老年人体育等。(

10、六)引导健身消费。鼓励和引导市民体育消费,扶持和发展社会力量兴办 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为各种人群提供多元化的健身服务需求。建立和完善公共体 育健身服务规范,提高公共体育健身服务水平。(七)推进法治建设。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全民健身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市规范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与管理 办法和区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的 职责,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市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权益。要建立统筹规划、政策引 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等方面的机制和制度,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提高法治 水平,做好全民健身的长效管理。四、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本计划在区政府的

11、领导下,由区文体局会同有关部门、 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区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协调机构,负责 督促和协调全区各部门实施本计划。(二)抓好成效评估。要把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文明单位和文明学校的考核指 标体系,根据国家有关评估标准,对本实施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全 民健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相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三)认真贯彻落实。各部门以及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和各行业体协等社 会团体要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各司其职,将本计划列入日常工作计划, 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全民健身工作计划二:县政府全民健身工作计划为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

12、深入开展全 民健身运动,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 身计划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和市人民 政府关于印发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 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把提高全县人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作为根本任务,大 力倡导“人人热爱体育,全民健身强体”理念,优化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环境,广 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二、目标任务到 20XX 年,初步建立与我县发展水平

13、相协调的覆盖城乡、组织完善、设施 齐全、活动丰富、指导有力、能基本满足广大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服务 体系,全县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氛围更加浓厚,参加体 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1.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 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 40%以上,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 3 次、每次不少于 30分钟、锻炼强度中 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 35%以上,其中 16 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镇居民达 到 2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 10%以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 1

14、 小时的体育 锻炼活动,农民、职工、妇女、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人群参加体育锻 炼人数比例明显提高。2. 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合格 率达到 90%以上;在校学生 90%以上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 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 20%,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明显改 善和提高。3. 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成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主题 公园;全县 70%乡镇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重点搞好中心镇、中心村全民健身 设施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 90%以上,加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力度,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使

15、更大范围群众能够享受到全民健 身工程建设带来的便利。4. 全民健身组织络更加健全。探索并逐步形成县教体局、社区文化活动中 心、体育社会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构成的全民健身组织络体系。建立并推 行社区体育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全县各类健身俱乐部、健身活动站点明显增加, 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指导站,基层健身 站点达到200 个以上,注册登记的健身气功站点达到 40个以上。5. 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按照每天有健身,每月有活动,每季有品 牌,每年有综合性运动会的总体思路,广泛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每年至少举办一 次全县中小学体育运动会,定期举办群众体育大会、机关运动

16、会或农民运动会等 系列赛事;积极组队参加全国、全省、全市体育大会等重大比赛,并争取取得运 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积极开展农村体育比赛和活动,加快发展农村体育; 打造“一乡镇一品”的全民健身主题活动;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体育,老年人、残 疾人等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比赛活动,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6.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继续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加 强管理,提高质量。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系统数据库,推进社会 体育指导员工作规范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社会指导员工作表彰激励制 度。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建立起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切实 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引领、组织、指导群众科学健身中的作用。7. 全民健身科技服务能力大幅提升。选定具备条件的乡镇建立国民体质检 测点,国民体质监测络更加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站逐步达到本级全民健身科技服 务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