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628992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矩形 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应该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椭圆”工具了,因此本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较容易掌握的。教材的第一、二部分主要是介绍使用“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画车身和车窗,因为有前面两课的知识的铺垫,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掌握。对于如何画出正方形和圆角正方形,可以通知知识的迁移来解决,这样不但复习了画正圆的方法,而且解决了问题。教学目标 1、学习“矩形”、“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2、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3、通过画大卡车,让学生感受一个整体图形的完成过程。4、让学生了解图形组合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

2、用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景创设,激活课堂二、提出任务,共同探究三、技巧巩固,实践提高四、个性创新,拓展练习五、回顾总结 感悟升华 1、听,什么声音?哈哈,是我们可爱的多多,乘着大卡车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出示课件)2、先请大家观察一下:多多乘坐的这辆大卡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3、在数学里面我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叫做矩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画矩形。出示课题:画矩形1、会画长方形和圆角长方形的同学举手。现在我们来比赛,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角长方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2、是不是只要会画

3、这四个基本图形,我们就能很快地画出多多乘坐的这辆大卡车呢?答案是出示图片: 多多要是坐着这样的车,让人肯定很担心。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汽车修理师,找找下面几辆大卡车中哪些部件需要“修理”。3、师:好,现在我们自己来画出这辆大卡车。 教师评价1、好了,大卡车造好了。任务完成。那么多多乘着大卡车去做什么呢?原来,它要搬家。要搬哪些东西呢?2、师:小组内说一说这些物品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3、师:请大家选择两幅自己喜欢的物品,动手画一画。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画上再添加一些你认为应该有的东西。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画图中矩形工具的用法,要使计算机绘出很多美丽图画

4、,还需要进一步掌握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画图”工具的使用。这辆大卡车是由圆、椭圆、长方形、圆角长方形组成的。1、学生动手操作,奖励画得快、好的学生。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角长方形。2、指名学生演示画第4幅图中的轮子,提醒学生两个车轮要画得同样大小,引导学生一边使用Shift键,一边注意观察状态栏内信息。把要修理的部件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说说看,怎样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3、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困难,可以从书中找解决办法,也可寻求会画的同学的帮助。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学生给予评价1、生答:公文包、小床、书橱、冰箱。2、学生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3、学生练习展示

5、学生作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先说说自己准备添加的物品。学生1:我准备在公文包下面添加画两个轮子。学生2:我准备在小床上添加画枕头和被子。结合了 “多多”这一卡通形象。将整个画图教学取名叫“多多带你学画画”。这次,“多多”奇怪地出场,立刻吸引了所有同学的关注的目光。仔细观察所出现在大屏幕上开车的结构组成。 小学课程设置里有艺术课,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画画,它的目的肯定与艺术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很大差异的。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设置,是为前面的操作系统知识教学提供一个缓冲、消化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画图的过程中,娴熟运用鼠标,进一步熟悉windows窗口程序的各种常规操作。很多学生在技巧掌

6、握后,对于巩固提高并不是很感兴趣。在前一阶段的自我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兴奋点已经渐渐消退,如何进一步激发其探究的兴趣。这时,“多多”的再次使用,猜猜坐着卡车的它来做什么,又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画矩形矩形圆角矩形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给予评价,之后老师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师生共同评选出今天的优秀作品,给予表扬,颁给“艺术多多”章。 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一直处于较为合适的亢奋状态。之所以如此,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第二次开发。结合了本校学生的实际,结合了学校里,学生众所周知且共同喜爱的“多多”形象贯穿到整个教学中来。将整个教学环节,从激趣导入,到新知的探究,再到技巧巩固,个性创新,再到最后的评价,都由“多多”将其窜起。每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下滑,“多多”就立刻出场,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我们都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有如此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就是有动力,有激情的。所以,对于教材的二次开发,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