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 .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62444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愁教学设计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乡愁教学设计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乡愁教学设计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愁教学设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愁教学设计 .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愁教学案例教材分析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

2、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板书课题、作者。二、作者简介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

3、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三、指导朗诵。1、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3、划分诗的节奏。诗歌是讲究节奏的艺术,节奏是感情的外在体现,“感情动于中而节奏形于外”。朗读诗歌必须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根据课后习题三的提示,边标出节奏边小声朗读。4、老师作示范朗读。(配思乡曲。)5、指名朗读四、分析、解读本诗。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诗中分别表达了

4、怎样的乡愁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4、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哪里?同学们可以从结构、主题、意境、修辞等去欣赏。小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是层层推进的。由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具有以往乡愁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构思精巧、结构整饬、旋律优美。5、再次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诵。五、激情抒怀。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缕

5、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不论漂泊多久,不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晚风吹拂,总有那么一抹淡淡的愁绪萦绕在心头如果你是这位凭栏而立的老者,站在海峡的彼岸,眺望大陆的方向,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又想对大陆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山水也许能隔开一切,却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相信这深情总有一天会填平这浅浅的海峡,到那时,“月圆人也圆”!六、迁移拓展。(仿句)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七、布置作业创作一首盼望台湾回归的小诗。板书设计乡愁于光中小时侯 邮票 思乡长大后 船票 后来 坟墓 怀亲 现在 海峡 爱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