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压强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624404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压强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认识压强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认识压强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认识压强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认识压强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压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压强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 材:物理八年级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下) 参赛选手: 选手单位:清城区 松岗中学 选手专业:物理 2012年5月认识压强教案【课题】8.1认识压强(第一课时)【教学时间】 45分钟【教学对象】八年级(下)【教材】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一节【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是初中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学生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经常用到,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能对日常生活中压强现象简单进行解释。教材在

2、本节设计上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采取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方法,从而理解压强的概念和掌握控制变量法。【学生情况分析】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目

3、的。另外本节可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2)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2)通过实验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2)培养学生具有将物理知识

4、服务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教学难点】 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2.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创设稍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按照“猜想实验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进行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究,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尝

5、试自己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2)讲授法通过老师形象生动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在探究的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3.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首先,通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教学材料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

6、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三,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4.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实物、视频、图片等材料,为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提供必需的感性材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平时难以接触和抽象的物理情境展示出来,使物理现象更加形象直观,既增大教学容量,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钉床演示器、海绵块、压力桌、橡皮泥、细木条等。【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用课件展示发生在生活中的一则小故事:某同学看到人躺在钉床上毫发无伤时产生了疑惑:为什么人不会受伤?并展示这位同

7、学对这个现象的联想。接着播放一段钉床上胸口碎大石的表演。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不会受伤呢?观察思考 好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课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播放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动态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压力将钩码盒压在架空的水平木板上,木板被压弯,将钩码盒压在架空的斜木板上,木板被压弯,用手压上面架空的木板,木板被压弯演示实验说明: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大小也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观察思考归纳得出压力的概念。压力:由于物体间的挤压而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力叫做压力.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提出问题 演示小实验:钉床实验:师生互动,让学生通过小实验发现问题。出示一个

8、气球和两个不同钉子数的钉床, 引导思考的思路:1.气球被压在钉子数多的钉床上容易破还是钉子数少的上面容易破?2. 同样的气球放在钉子多的钉床上,上面压上钩码盒没破,而放在只有三颗钉子的钉床上压上同一钩码盒却爆破,这是为什么呢?观察思考回答根据前苏联心里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稍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猜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在黑板上写出学生的猜想。讨论表达交流激发学生动脑思考。进行实验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海绵上的小桌(2)细木条压橡皮泥1.先让学生猜想,接着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进行实验。2.在学生实验过程中给予有效的引导,让学

9、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3.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并让学生自己描述实验现象。4.在黑板上写下大家看到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性的总结及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思考猜想回答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交流、讨论,尝试解释实验现象。个别学生上台演示,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猜想,并进行实验,体现探究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达到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验中领略到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实验器材随手可得,实验操作简单,可行性高,现象明显。 让学生自己开口说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邀请个别学生上台

10、实验,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分析论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示,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实验现象: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压力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教师引导,适当提问:两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分析实验的现象,是什么因素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呢?观察思考记录回答老师的提问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动脑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3.压强(1)练习:比一比谁的作用效果明显?甲乙两块石头压在同样的水平沙地上,甲的压力为6000N,受力面积为2m2;乙

11、的压力为30000N,受力面积为100m2,哪块石头产生的作用效果会更明显?(2)压强概念定义:意义:公式:符号的意义及单位:F压力牛顿(N)S受力面积平方米()P压强1N/帕斯卡(Pa)单位:引导学生总结出是什么因素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引导学生利用速度、密度的定义方式得出可比较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然后让同学们计算每平方厘米上所受到的压力的大小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速度的定义,讨论交流一下我们应怎样定义压强。总结回答听讲做笔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至此,学生已经切实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并且获取了物理规律,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结合实验现象说明:与压力的作用

12、效果之间的关系引入压强的概念规律应用生活中的应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所以有的时候为了需要我们就要增大或减小压强,那么怎样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呢?提示学生:(1)试举例说明生活中是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减小压强?我们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观察讨论交流回答通过分析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到物理有用。利用课件展示,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渗透STS教育。练习巩固 书包背带宽些好还是窄些好?为什么?思考个别学生回答将规律教学导入巩固深化阶段,培养学生具有将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体现从物理走

13、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课堂小结学生思考总结布置作业书P67课后习题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思考,个别回答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课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序提炼出来,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板书设计】 认识压强 一、压力(F)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2)方向、作用点:作用在接触面上,指向受力物体 二、压强(P) (1)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意义: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3)公式:P=F/S (4)单位:N/ 帕斯卡(Pa) 三、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接着演示模拟钉床实验,引导学生猜想、实验、分析论证,从而得出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各个环节联系紧密,顺理成章,突出教学重点。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也是恰到好处,例如通过诱导式的提问启发学生,用多媒体课件分析,用动画展示具体状况,将抽象问题直观化,突破了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创新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