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车乡九年制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62104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车乡九年制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车乡九年制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车乡九年制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车乡九年制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车乡九年制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车乡九年制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车乡九年制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农车乡九年制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体系是保证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我们在全方位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同时,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有利于教师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目的 建立中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标准将改变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起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有利于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突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突出教师的自我评价及相关

2、人员的评价。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激发教师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二、评价内容及标准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而且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师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应得到高度重视。因此,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

3、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的来说,教师评价集中体现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养的评价两个方面,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制定了以下评价内容和标准。 (一)基本素质(20分) 1、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拥护四项基本原则,为人师表,评教评学连续三年均在良好以上。(3分) 2、教育思想端正,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没有歧视或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2分) 3、爱岗敬业,责任感较强。能服从组织分配,认真完成工作任务。(2分) 4、遵纪守法。每学年累计病假不超过两周,没有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没有教学事故的记载。(2分) 5、具备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系统

4、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德育原理。熟悉素质教育理论和特色教育的思想,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了解或初步掌握教育教学教研理论和方法。(2分) 6、学历达标,继续教育合格,能够胜在本学段(高、初中或小学)循环教学或小循环教学。(2分) 7、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提高教学效率。(2分) 8、每学年能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写一本读书札记,(不少于10篇),记一本教育故事(不少于10个),参加一次乡级以上教学研讨会,交流或发表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5分) (二)教学基本功(10分) 1、表达能力。语文教师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其他教师

5、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归纳表述问题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系统性、层次性、逻辑性,不出现明显错误。具有适应本学科教学的一般阅读能力。具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口头交际与书面表达能力,努力做内涵式发展教师。(2分) 2、书写能力。钢笔字、粉笔字书写规范、正确、清楚。教案、板书设计书写规范、清晰、科学,无错别字。能根据本学科的教学要求设计图表,画出“简笔画”。做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率。(1分) 3、操作能力。对本学科常用的教具、仪器、电教设备的使用基本达到实验操作规范,熟练程度达到一般要求。(1分) 4、组织教学能力。了解本学科教学各环节的一般要求,具备与本学科相关的活动课、选修课的教学能力。(1分) 5、每

6、学期能够主持一次集体备课,上一节公开课,带领所教学生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织所教学生开展一次科技创新活动或学科技能竞赛活动,组织所教学生对自己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一次评教活动。(5分) (三) 教学业务(10分) 1、熟悉课程标准(大纲)与教材。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教案设计规范、细致,每学期教案检查均合格。(1分) 2、掌握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效果好。具备说课、评课的一般能力。能够承担校级以上课改观摩课任务。(1分) 3、课内课外辅导既要因材施教,又要面向全体学生,具备指导学生科学学习的能力和特长发展的能力。(2分) 4、作业全批全改(10%面改),理科不过夜

7、,文科不隔天,差错率不超过2%。(1分) 5、能及时对每个单元教学效果进行命题检测,做到客观评价,及时反馈,有效指导并调控教学。(1分) 6、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每学期能提出12项改进学科教学的意见或建议,能对每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全面分析,中学毕业年级教师具备对中、高招命题导向的研究能力。(2分) 7、参与校级以上立项教改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按时完成课题组分配的任务,能够“移植”或“原创”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在课改中能较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2分) (四)德育工作(10分) 1、能够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能与班主任配合一致严格要求学生。(2分) 2、能了

8、解学生,遵循教育原则,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担任或参加班级一项活动课。所任课班级近三年中被评为文明班三次以上。(2分) 3、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支持、参与学校政教处、团、队、会工作,受到师生的好评。(1分) 4、热爱班主任工作,全面履行班主任职责,累计担任班主任(或兼带活动课、选修课)工作两年以上。胜任班主任工作或活动课、选修课教学。(2分) 5、能结合学科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德育,促进学生品德与才能双发展。(1分) 6、能够言传身教做好德育工作,在学生“评教”中位次在前,学生及家长反映较好。(2分) (五)教学绩效(50分) 1、期末考试,所任课班平均成绩的提高幅度,每学期均不低于同年级

9、学科教师名次的前75%。(30分)公式为: 提高幅度Q(a2-b2)-(a1-b1) a为班平均分,b为年级平均分;2为本次考试,1为上次考试)。 平行班条件下,期末考试测评,所任课班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达到一定要求;或升学考试,所任课班的平均成绩等于或高于年级同学科教师的平均成绩(以乡校定为准),进行考试改革的学校或没有进行统考的年级,参照校内抽测或竞赛成绩,达到本校同年级平均水平或所教班级成绩有一定提高。 2、胜任培优补差工作,在后进生转化及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中取得好成绩。(10分) 3、所教班级学生巩固率在97%(城区98%)以上,无严重辍学或流失现象。(5分) 4、所教学生20%以上被

10、校级以上命名为特长生,且在各级各类才艺展示、技能比赛中获奖。(5分) 5、音体美和计算机教师,在近三年中曾参与组织全校大型活动三次以上,并获学校表扬或在乡级以上举行的活动中获奖。所带特长生,在大型考试中达标人数达30%以上;体育教师所带学生达标合格率为85%以上,优秀率15%以上。(本项另计,5分) 三、关于评价办法的几点说明: 1、课堂教学是教师素质的最直接反映。抓住课堂教学的评价就是抓住教师评价的根本。因此,要根据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考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以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为辅助评价对教师进行评价。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因此,学校办学

11、水平高不高,教学质量好不好,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最有发言权。同样,教师的学识水平高不高,教学成绩好不好,教学态度端正不端正,社会评价也很有促进力。所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教师公开课的方式来收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评价意见。 3、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主要是针对教师的师德、个人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等多方面,定期向评价主体(学生、同事、家长等)发放征求意见卡,通过他们的反馈意见积累素材,根据其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记录在教师档案中。在当前条件下,考试仍然是教师评价体系中一种必要形式,仍然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关注的焦点。我们要除去

12、考试中的功利色彩,最大限度的降低考试的选拔和淘汰功能,发挥其评价、改进和导向功能。进一步拓宽考查范围,多方面考查学生(学生的知识技能、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等等);多方面评价教师,如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同事的评价、学校领导的评价等。也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尽可能地使评价更合理,更客观,更具有激励性。 4、关于建立和使用教师成长记录袋问题 (1)教师自己收集有关在教学和素质发展方面的资料,包括各种教学资料和证件等,存入记录袋中。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教师记录成长足迹,并提供评价证据; (2)学校管理者,除收集整理教师成长记录袋中的资料,还要收集教师在教学和素质发展方面的有关资料,帮助教

13、师确定发展基线,进而考查教师在下一段努力后是否取得进展。在收集各类资料的时候,可以采用观察、访谈、检查教师的各种教学资料和证件等多种方法。 5、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提高,因此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处理上,应把重点放在帮助教师以开放、坦荡的胸怀面对评价的结果,和教师一起讨论并确定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如:(1)用清晰、间接、可测量的目标术语来描述教师改进的要点;(2)确定教师改进教学和提高素质的指标;(3)提出教师改进工作的具体办法。 6、加强过程性考评,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评价是促进工作的有效手段。只有加强过程性的管理评价,才能不断地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反思和改进,也才能保证评价中依据的翔实和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这样,评价结果在教师节年度评优秀评先进评职称和提拔重用的使用中,才会有信度、效度和说服力。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