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概论重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61801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概论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土木工程概论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土木工程概论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概论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概论重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1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经济合理,以保证行车部分的稳定性和防止自然破坏力的损害。公路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路基的横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堑和半填半挖三种。地面水的排除系统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按其排水方向不同,分为纵向排水和横向排水特点。功能要求多样化,城市间是立体画,交通工程快速化,工程设18. 城市轻轨和地下铁道一般具有如下特点:a 线路多经过居民区,施大型化。对噪声和振动的控制较严,除了对车辆结构采取减震措施及修筑声障2.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

2、满足其需要屏外,对轨道结构也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的发展构成危害” 。b 行车密度大, 运营时间长, 留给轨道的作业时间短,因而须采用高质3. 硅酸盐水泥: 根据国家标准 (GB175 92)规定,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量的轨道部件。 一般用混凝土道床等维修量小的轨道结构。c 一般采用05 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直流电机牵引,以轨道作为供电回路。称为硅酸盐水泥。d 曲线段占的比例大,曲线半径比常规铁路小的多4.绿色建材:其含义是指: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大19. 地下铁道是地下工程的一种综合体。其组成包括区间隧道、地铁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农植物

3、秸秆,生产无毒,无污染、无车站和区间设备段等设放射性,有利于环保与人体健康的建材20. 桥梁工程按照其受力特点和结构体系分为:梁式桥、拱式桥、刚5.钢材。钢材品质均匀致密,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切强度都很高。架桥、吊桥、组合体系有一定的塑性和很好的韧性、良好的加工性能。土木工程所使用的钢21. 桥梁的支承结构为桥墩与桥台。桥台是桥梁两端桥头的支承结构,材大多为低碳钢和低合金结构钢。是道路与桥梁的连接点。桥墩是多跨桥的中间支承结构,桥台和桥墩6.水泥是水硬性胶凝材料,即加水拌合成塑性浆体,能在空气中和水都是由台 (墩 )帽、台 ( 墩)身和基础组成。公路桥梁的桥台有实体式桥台中凝结硬化,可将其他

4、材料胶结成整体,并形成坚硬石材的材料。通和埋置式桥台等形式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水泥浆体在常温下会逐渐变稠直到开22. 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工程的发展不仅可为人类的生存开拓始失去塑性,这一现象称为水泥的初凝;随着塑性的消失,水泥浆体了广阔的空间, 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密封性以及抗灾和防护性能,开始产生强度,此时称为水泥的终凝;水泥浆体由初凝到终凝的过程其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良好,对节省城市占地、节称为水泥的凝结。水泥浆体终凝后,其强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约能源、克服地面各种障碍、改善城市交通、减少城市污染、扩大城长,并形成坚硬的水泥石,这一过程称为水泥的硬化。市空间

5、容量、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等方面,7. 混凝土 ( 简写为砼 )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结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23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它根据建筑护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工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及其生产的特点,按照产品生产规律,运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的特点;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和流水施工基本原理方法,使建筑工程施工得以实现有组织、有计划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连续均衡生产,从而达到工期短、质量好、成本

6、低的效益目的。8.基础: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给地基、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的下部结24. 以工程建设作为基本任务的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三控构称为基础,地基是指承托基础的场地制、二管理、一协调” ,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9.工程地质勘察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个阶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段25. 项目招标方式主要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协商议标三种,招标”10.通常把位于天然地基上、埋置深度小于5 m 的一般基础 (柱基或墙是指项目建设单位(业主 ) 将建设项目的内容和要求以文件形式标明,招基 )以及埋置深度虽超过5 m ,但小于基础宽度的大尺寸基础(如箱形基

7、引项目承包单位(承包商 ) 来报价 (投标 ) ,经比较,选择理想承包单位并础 ),统称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单独基础;条形基础;筏板达成协议的活动。由于工程的性质和业主的评价标准不同,择优一般基础和箱形基础;壳体基础包含如下四个主要方面:较低的价格、先进的技术、优良的质量和较11.深基础。位于地基深处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埋置深度大于5 m短的工期。或大于基础宽度的基础,称为深基础。深基础有桩基础、沉井基础、26. 在建筑市场上常见的承发包方式为:平行承发包总分包施地下连续墙和墩基础四种常用类型。工联合体施工合作体工程项目总承包BOT 方式12. 1 、论述地基处理的对象以及地基处理的目的。2

8、7. 对工程结构进行加固的原因:荷载增大或改变用途或改变结构地基处理的对象: ( 1 )地基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2)体系;抗震加固;灾害后的结构或纠正设计和施工失误等。软弱地基是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28. 论述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 3 )特殊土地基带有地区性的特点,它包括软土、木工程施工是生产建筑产品的活动。由于对土木工程产品具有造型、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冻土等地基。地基处理的目的:风格、安全、舒适等条件的要求,有的还成为历史象征的丰碑,因此地基处理的目的是采用各种地基处理方法以改善地基条件,这些措施对土木

9、工程施工也具有独特的技术要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包括: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由最原始的全部依靠人力到( 1 )改善剪切特性( 2)改善压缩特性( 3 )改善透水特性( 4)机械化施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的高度、跨度、改善动力特性( 5 )改善特殊土不良地基的特性难度和水准等位居世界前列的项目大量涌现,全国各地的高楼、桥梁、13. 混合结构:指用不同的材料建造的房屋,通常墙体采用砖砌体,铁路等,工程数量之多,技术之复杂是空前的。我国的施工技术已有屋面和楼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故称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架一些赶上或超过了发达国家,在总体上也正在接近发达国家的水

10、平。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施工技术定会随着工程规模的扩大及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时俱进、不14.高速公路:是一种具有四条以上车道,路中央设有隔离带,分隔断创新。如建立技术总结与工法制度,进一步扩大技术积累,促进其双向车辆行驶,互不干扰,全封闭,全立交,控制出入口,严禁产生转化为生产力;设计与技术一体化,共同开发,以期在施工技术上有横向干扰,为汽车专用,设有自动化监控系统,以及沿线设有必要服新的突破等。最终一定会实现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的现代化。务设施的道路公路的技术标准一般有“几何标准”、“载重标准”和“净空标29. 结合教材内容谈谈自己对土木工程概论的学习体会和我国建筑工准

11、”程的发展和理解。15.隧道: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土木工程也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筑的横断面积大于2 m2 的硐室。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16.路线的类型有:a 沿河线; b 越岭线; c 山坡线; d 山脊线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17.路基是行车部分的基础,它由土、石按照一定尺寸、结构要求建在古代,建筑材料从以天然材料为主;近代以人造材料为主,建造理筑成带状土工构筑物,路基必须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又要论也从主要以总结长期建造经验向重视科学兼顾经验转变。建造技术

12、精品资料_方面,一些性能优异的大型机械伴随着各种极为有效的施工方法的出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强、创新能力;协现, 现今的土木工程,正日益同它的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紧密结合。调、管理能力。公共和住宅建筑物要求的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供燃气、供电等现代技术设备日益结合成为整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伴随着国民经济飞跃的土木工程大发展的大好时期。而且这样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西方国家的急切关注。土木工程目前面临的形势是:信息 ( 包括计算机、通讯、网络等)工业的迅猛发展。航空、航天事业等高科技事业的发展。地球上居住人口激增,而地球上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并且会因过度消耗而日益枯竭。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随着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人类生存环境却日益恶化。( 1 )重大工程项目将陆续兴建为了解决城市土地供求矛盾,城市建设将向高、深方向发展。目前高速公路、高速铁道的建设仍呈发展趋势。在航空港及海港和内河航运码头的建设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取得巨大的进步。( 2 )土木工程将向太空、海洋、荒漠地开拓。( 3 )工程材料向轻质、高强、多功能化发展(21世纪在工程材料方面希望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