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材料.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615059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教育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素质教育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素质教育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素质教育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材料.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质教育材料点燃那束火把宝山一中沈建洪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所以教师应该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尽快点燃“火把”,促使学生思维高速运转,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猎取新知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发展智力,不断创新,进而提高综合素质,这其实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终级目标。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往往重视知识的灌输而轻视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缺少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对此,在幼师口语文选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评价学生时,我们引进了课本剧的编演。结果发现,课本剧在激发学生学语文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2、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 课本剧编演的实践性,是提高语文能力,增进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让学生亲自实践的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他说,学校要为学生“设备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教师和课本不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籔,而教师变成发起人,课本成为试验品。”通过编演剧目,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养成各项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课本剧的编演就综合训练了这几种能力。首先,人物之间的对话、交流、表演

3、需要用语言沟通,训练了听说能力;学生编演剧目要以文学作品为依据,这就促使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查阅多种资料,认真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这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能力;学生组织语言,设计情节,改编剧本,提高了写作能力。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课本剧编演中剧本的改编,个性化语言的表现、情节的安排,道具音乐造型的制作设计,对学生都是全新的尝试,学生从克服一个个困难,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就更加感兴趣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哪里没有求知的欲望,哪里便没有学校。”在编演课本剧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促进了

4、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发展,学生更多地增加了直接经验,丰富了感性认识,这对学生求知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悟学习,将产生深远影响。 2编演课本剧的综合性,是提高学生多种学科知识技能水平的重要因素。 不可否认,近几年语文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在信息内容多样化和信息传递多样化的今天,必须有新的教学思路。这时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这一独具特色的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语文

5、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综合性学习”不仅注重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注重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还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课本剧表演就实现了这一目标。 课本剧是以表演为中心,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学生呈现在舞台上的表演,是其多种素质的综合表现,是语文、历史、政治、外语、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各门知识和技能的大调动。编演课本剧,学生要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各门知识的积累都调动出来,使知识成为活的、有用的元素。如高祖还乡剧目,学生除了钻研课文,还查阅了资料,使用了史记 . 高祖本纪中刘邦还乡一节的记载和清代学者王鸣盛的刘项倶观始皇一文,更丰富立体地表现了刘邦的形象,也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知识

6、;同时,剧中配乐、舞蹈、日旗、月旗、飞龙旗的设计制作,角色服饰、个性化的语言等,集中了文学、历史、美术、手工、音乐、舞蹈等众多学科的知识技能。在这个过程中,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与其它学科的知识能力是以一种整合的状态表现出来的,这种整合的状态有利于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3课本剧的编演的表现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增进其自信的重要因素。 新时代要求人要“学会表现”。课本剧是表演的形式,对于自尊心、荣誉感强的学生来说,都想要演好角色,证明自己的才能。这种渴望成功的动力促使她们克服自身的胆怯,勇敢地走上舞台,跨出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第一步

7、。在反复历练中,学生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幼师班学生刘迪,原本是个性格内向、胆小、“见人就脸红”(她妈妈语)的学生,由于在老鼠嫁女中成功地出演了“老鼠妈妈”,获得优秀演员奖,由此她受到鼓励,变得自信而进取,在舞蹈、美术、音乐、语文等各科学习中有了飞跃性的进步。杭州歌舞团来我校招聘演员,她以综合素质考核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她在写回母校的感谢信中感谢课本剧给了她“勇敢、自信、光明的前程”。4课本剧的编演的合作性,对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其责任心,能发挥重要作用 。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多年来一直是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空白,新的

8、课程标准提倡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强调共同讨论,强调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其目的是提供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承担,学会分享。我们要求学生互相切磋、交流、不断吸收新的、优秀的元素,充实完善自己;同时在合作中学会尊重欣赏别人。座谈会上,大家热烈发言,感受多多: “刘嘉乐演得传神 。”“ 穆佳佳演得优美。” “徐彦杰演得精彩。” “皇帝的新装中“卫兵索贿”非常有创意。”“司利君、郭灵灵把窦娥冤中“王五”“师爷”演得精彩传神,带动了全剧组的创新设计。”从同伴身上,他们不断学习到一些优秀品质,如田艳利同学组织能力、责任心特别强,热心为大家

9、服务,拍录那天,为赶制道具,连早饭,午饭都没顾上吃,让大家非常感动;赵文丽同学说: “本来不知道怎么演,可是看了她们的表演,自己的思路好像一下子就打开了,也有了灵感。”表演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搭建了一个平台,显示出在育人上的独特功能。学生在其中不仅锻炼了才能,学得了知识,还学会了互相合作,学会了取长补短,学会了如何做人,学会了承担责任,进而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学会思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实践证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深感兴趣的课本剧编演,可以增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并且能够使学生所学的音乐、手工、美术、舞蹈、表演、口语等技能在其充满兴趣的实践活动中得以强化和提升,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愿课本剧表演能够走进千千万万的语文课堂,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创造之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