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60893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9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物理期末测试题一、单选题1小明把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用塑料袋包好没入水中(如图),发现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于是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对于“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进行试验D分析论证【答案】D【详解】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合作交流、评估”。“把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用塑料袋包好没入水中,发现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是属于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的环节,“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是属于分析论证环节

2、,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对于声音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A百灵鸟的叫声清脆如玉,这是对响度的描写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听不到隔壁教室的声音,这是因为固体的墙壁不能传声D柴门闻犬吠,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是“犬吠”【答案】D【详解】A百灵鸟的叫声清脆如玉是指音质好,这是对音色的描述,故A错误;B“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不同人发声的特征不同来判断的,也就是根据声音音色不同判断的,故B错误;C固体是能够传播声音的,听不到隔壁教室的声音是因为距离发声体太远,故C错误;D听到“犬吠”是根据不同发声体的不同特征来判断的,也就是根据声音音色不同来识别的,故D正

3、确。故选D。3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1.3m/s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D南京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答案】B【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4km/h,而故B符合题意;C水的凝固点是0,冰箱冷冻室中的水能够结冰,说明其温度不会高于0,故C不符合题意;D南京冬季气温不是很低,最低气温在5左右,不可能达到零下20,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目前家庭汽车越来越普及,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混合液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B冬天排气管冒

4、的“白气”,全部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空调制冷时,制冷剂凝华吸热、升华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D汽车玻璃内表面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汽化形成的小水滴【答案】A【详解】A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能降低混合液的凝固点,可以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故A正确;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故C错误;D汽车玻璃内表面起“雾”,是车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A。5图甲是观察某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A直接对试管加热,熔化过程更明显B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C该实验一定是恰好在第10分钟撤走的酒精灯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答案】D【详解】A做熔化实验时,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叫做水浴法加热,这样做可以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也可以使温度上升缓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A错误;B由图知,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C酒精灯撤去之后,石棉网温度依然比水温度高,烧杯内的水可以继续吸热,水温还可以上升,物质的温度也会继续上升,由图

6、分析可知,应该是在第10分钟前撤走酒精灯,故C错误;D由图知,该物质凝固时对应的温度是45,则该物质的凝固点为45,故D正确。故选D。6下语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与光的反射无关的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楼台倒影”的形成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答案】C【详解】A“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楼台倒影”是楼台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

7、的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到碗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如图所示,再让同学向碗里缓缓倒水,直到恰好再次看到完整的硬币,图乙中反映再次看到硬币的光路是()ABCD【答案】D【详解】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想看到完整的硬币,硬币的右侧的光,经过折射后要恰好进入人的眼睛,故选D。8鞋店的水平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该平面镜与地面的夹角为,如图所示,人在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时总保持竖直站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B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靠近平

8、面镜像变大C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改变的值,可能看得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D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当为90时,人在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一定能看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答案】C【详解】AB根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的特点可知,人在远离或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始终与人的大小相等,不会发生变化,故AB错误;C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若将的值调小,脚上的鞋“发出”的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对应的入射角会增大,根据光的发射定律,反射角会随之变大,反射光会向上移;反之,若将的值调大,对应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会向下移,所以当调整的值为某个合适的角度时,反射光可能恰好进入人眼被看到,故C正确;D若镜子长

9、度为身高的 ,当为90时,人在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脚上的鞋“发出”的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最高只能到达人身高的处,反射光线始终无法进入人眼,所以一定不能看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故D错误。故选C。【点睛】9如图,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B一定是凸透镜,纸上的光斑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C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D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答案】C【详解】A透镜正对太阳光,

10、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不会形成光斑,所以该透镜为凸透镜,故A错误B当光斑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光斑不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故B错误CD由于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不是焦点,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光斑在焦点之后,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故C正确,D错误答案为C10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

11、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神舟十三号“处于静止状态,则不能选取的参照物是()A“天舟二号”B“天舟三号”C天和核心舱D地球【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知道,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则没有相对位置的改变,两者保持相对静止,而选择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时,神舟十三号仍是静止的;但“神舟十三号”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1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40s内甲做减速直线运

12、动Bt=30s时,甲乙速度相等C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D甲乙同时、同地出发【答案】C【详解】A用线段ab代表甲、乙的运动路程,由图中可知,甲的运动距离在0s时最大,在40s时为零,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可知甲的运动距离s甲代表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即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均匀地减小,设甲是从a到b运动,可知甲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均匀的增大,即04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中可知,t=30s时,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可知此时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C由图中可知,t=10s时,乙的运动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加,可知乙的运动距离s乙代表乙与出发地之间的距离,结合A中分析可知,乙是从b到a运

13、动,t=0s时,s甲=400m,即ab=400m,t=30s时,甲距离b100m,即甲运动了300m,此时乙也距离b100米,即乙运动了100m,此时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刚好等于ab的距离,可知此时甲、乙相遇,此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故C正确;D由图中可知,t=0s甲就开始出发,而t=10s时乙才开始出发,故甲、乙不是同时出发,且由C中分析可知,甲、乙也不是从同地出发,故D错误。故选C。12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右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A透镜甲的焦距为15.0cmB

14、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C两次的成像性质可能相同D光屏移动的距离s一定大于10cm【答案】C【详解】A由图示知,蜡烛与甲透镜的距离大于光屏与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大于焦距,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那么2f30.0cm,f20.0cm2f解得10cmf15cm故A不符合题意;B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换为乙后,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说明乙透镜的聚光能力比甲透镜弱,所以乙透镜的焦距更大,故B不符合题意;CD乙透镜的焦距虽然比甲的大,但其焦距也有可能小于15cm,则此时的物距依然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依然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两次成像性质相同,此时光屏与乙透镜的距离即像距应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那么像距会小于30cm,则光屏移动的距离应小于10cm,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评卷人得分二、实验题13如甲图所示,被测物体的直径为_cm.如乙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s。【答案】0.99337.5【详解】1由图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端对应的刻度是2.0cm,末端对应的刻度是3.9cm,测量值是3.99cm-2.00cm=0.99cm2由图乙知道,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