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_4033 (2).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606171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_4033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_4033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_4033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_4033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_4033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_4033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_4033敬向田 作文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叶圣陶先生谈及作文教学时指出:“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 成游泳的本领”。他强调了练的重要。苦练是获得作文“真功”的关键所在。教师要通过引导、指点,把作文 的基本道理教给学生,并要求学生遵循这些道理“下水”苦练。从某种意义讲,“练”就是学生应牢牢把握住 的主动权。 但是,不能把“练”单纯理解为仅仅是用笔写文章。“练”,指的是遵循作文的一般规律,通过有效的实 践活动而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对中学生来讲,教师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给学生以“练”的机会,把作文 的主动权实实在在地交给学生: 一是要学生有话可写。学生害怕作文,多

2、数情况是手头缺少写作材料,面对教师的命题或作文要求,束手 无策。因此,学生应该掌握积累写作材料的主动权。 写作材料分直接、间接两种。除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事物是直接材料外,其它多为间接材料。间接材料的 积累应以读书、阅报和聆听、观看音像作品等为主。我通过让学生或坚持摘抄,或坚持记读书笔记,或每日记 一条新闻等做法,积累大量的间接写作材料。对于直接写作材料的积累,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验日常的生 活,并以随笔、日记、周记等形式把它笔录下来。我看到这样一篇学生日记: “今天我是值日生。下午放学后,打扫完教室,天已经不早了。我和同组的几个同学相跟着准备回家,突 然,校院北边传来一阵小孩子的嘻笑声。寻声

3、望去,几个小孩正在花池的矮墙上跳上跳下。花池里种着几株杏 树,前几天我们就看到树上的花渐渐落了,长出许多绿绿的叶子和豆粒大小的酸毛杏。可这帮小孩子,真可恨 !我怒气冲冲地跑过去,大喝一声:你们干什么!几个孩子都吃惊地回头望着我。我发现,他们每人都有 一只手攥着。我上前抓住一只紧攥的手,使劲一抠,小手指头就伸开了,几只不知名的小黑虫蹦了出来。那个 小孩冲我一努嘴:不能叫坏蛋跑了我的脸一阵发烧。” 试想,如果不是向生活索取,这样的材料、这样的真情实感是无论如何得不到的。 其次是要学生有话会写,摆脱一般思维的束缚。这里,我们还是先重温一下叶圣陶先生的教诲:“作文不 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与说

4、话完全一样。作文就是说话,是用笔来说话。”“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 ,要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这是引导学生掌握有话会写主动权的精辟见 解。他既指出作文者应持的写作态度,也指出应取的写作方法。 现行语文义务教材在作文训练上特别注意与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结合,让学生思有所依,有话会写。魏书 生老师把对学生的思想、学识教育同作文联系起来,取名“写说明书”。学生亲身经历的事,又是亲自琢磨懂 了的道理,怎么能有话不会写呢?魏书生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说话训练,在他的语文课堂上,常出现全体学生放 开声各抒已见的现象,为的是人人得到说话锻炼。为了加强说写结合,有的教师长期坚持课前三分钟演

5、讲训练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把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始终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或发问、或作 答,都要求注意通顺、确切、逻辑等等。久而久之,这种看似与“写”无关的“说”的训练,对写作起到了很 大的辅助作用。 此外,学生作文假话、空话、套话的现象长期得不到消除,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思想得不到解 放,思维受到某些约束是主要的。我们说,文章是社会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当今 中学生,接触的生活面较广,接受的社会信息也比较多,反映这种纷繁生活的文章,应允许千差万别。另外, 学生的写作基础、表达能力又各不相同,有的平铺直叙,有的巧于剪裁;有的语言朴实,有的长于描述

6、;有的 善于开头,有的结尾含蓄等等。如果用一个尺度、一个命题的要求把学生框住,就如同给学生的思维拴上一根 缰绳,变主动为被动,其结果必是假话、空话、套话的出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学生掌握有话会写的 主动权,就要让学生把握作文思维的主动权,为他们的思想插上翅膀,灵活自由地飞翔。进行这种训练之后, 有的学生面对春蚕的启示一文,一扫陈调,提炼出“饱食终日,作茧自缚”的主题;有的学生写读了邱 少云一文的感想文章,竟提出烈士身上的子弹、手榴弹在烈火中为什么未爆炸的疑问。下面摘录一段一位同 学有关狗咬耗子的日记: “今天王小虎又拿李钢的跛腿(小儿麻痹)取笑、开心。我忍不住说了王小虎几句。王不但听不进

7、批评, 反倒嘲笑我:“狗咬耗子多管头事”。不料一旁的几个同学也附和王,发出哈哈的笑声 我生气极了成语“狗咬耗子”所说的道理太不公正了!耗子捣乱,狗为什么不可以去咬?“多管闲事 ”之说,就是只准耗子逞狂,不准狗去过问,这岂不成了错误言行的保护伞?! 更可况,当今社会上,“耗子”肆虐的现象屡见不鲜,坑骗、抢劫、受贿、贪污面对一群群破坏党和 人民利益的“耗子”的不法行为,亿万人民这些捍卫社会主义的“猎犬”、“警犬”去揭发,去斗争,不正是 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吗?”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学生摆脱一般思维的旧框框,运用发散、求异等思维方式深思熟虑的结果。可见,思 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抓住了解决有话会写问题

8、的关键。 第三是要学生写后会批改。关于批改作文,叶老认为,老师改作文很辛苦,可“劳而无功”。他主张教师 只做“引导和指点”,改由“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作文训练 活动,教师包揽批改,不让学生动手,就等于夺去了学生实践的主动权。叶至善在父亲教我作文中曾谈到 ,叶圣陶先生“之所以不动笔给我们改文章,原因也在于,他改之后不是我们的意思,不管是否比我们原意还 好对我们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可见,教师“精批细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教师的批改又不甚了 解,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徒劳无功。 魏书生老师教学作文,从来不批改一篇作文。他发动全体学生采用互批、自批等形式,由简到繁,从易到 难,形成一整套自行批改作文的做法,收到显著的效果。对学生作文教师仅作适当的“批”,把“改”留给学 生,有利于提高作文效率。学生自己改文,动脑动手,印象深,记得牢,是效率很高的劳动,并且可以起到单 纯教师修改无法起到的作用。由教师批、学生改、可以逐步过渡到教师重点批、学生改,进而到学生互批互改 、自批自改等等。总之,只要教师充分相信、放手发动学生,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会促进学生作 文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