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60095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经济聚集的重要载体,是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是展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名片和窗口。嘉禾工业园区由“一园五区”组成,即嘉禾(坦塘) 铸造工业园、塘村五金制造项目区、袁家铸造工业项目区、龙潭返乡创业项目区、行廊加工 贸易项目区、坦平金属加工项目区。近几年来,嘉禾县大胆“先行先试”,以优化园区发展 环境为突破口,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县”发展战略,集全县之力不断把工业园区做大、 做强,有力地促进县域经济科学跨越发展。一、存在问题园区已成“开放兴嘉” “项目带动”的支柱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成为了嘉禾经济 科学跨越发展的助推器,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征

2、地用地难。“一园五区” 普遍存在征地难、用地难等问题。嘉禾(坦塘)铸造工业园规划总面积4.8平方公里,现只 开发了 3平方公里。近年,虽然嘉禾经济开发区加大了征地力度(2010年征地1000多亩,报 批600多亩),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出现有项目无土地的尴尬局面,制约了园 区的发展。二是企业融资难。企业建设资金存在“瓶颈”,金融机构虽然加大了资金放贷力 度,但固有的信贷模式还不能为园区企业提供充分的服务,造成许多企业融资难。同时园区 不少企业还是家庭作坊式经营,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仅靠开发区自筹和县财政投入,亮化、

3、绿化等生产生活 设施不配套。如嘉禾(坦塘)铸造工业园已开发建设多年,至今仍没有建好企业污水处理系 统,导致有的企业和园区周边村民因污水排放发生纠纷。四是园区周边环境存在不和谐因素。 有关部门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园区周边村个别部分村民法制观念淡薄,不懂“园兴村兴、 互利双赢”的道理,将园区企业看成“唐僧肉”阻工扰工、强买强卖、强揽工程仍有发生, 干扰了园区企业的生产经营,给招商引资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二、对策和建议要将优化“一园五区”发展环境,提升嘉禾县工业经济水平列入嘉禾县“十二五”规划, 通过政策倾斜、改革创新、加大投入,将“一园五区”建设成为最具活力的多功能综合性产 业区。一要加大部门协

4、调力度。要创新对园区的管理方式,明确一名县级主要领导指挥、领导 园区开展各项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调度协调县国土局、建设局、林业局、环保局等部 门的关系。同时要明确相关单位及相关负责人的具体责任,督促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特别 是与项目建设息息相关的各职能部门,要把园区项目建设与部门相关的工作当做部门的事, 自己的事,尽心尽力服务于园区项目建设。要精简入园企业办理手续,减少办理流程,提高 办理效率。同时在手续办理收费上,要做到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真正做到举全县之力支持 园区的建设。二要加大园区土地征用力度。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在园区土地审批时适当放宽。县政府要 加大资金投入,统一补偿标准,保障被征

5、地农民权益,减少征地难度。县国土资源局要紧紧 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用足、用好、用活先行先试政策。全面实施新一轮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完善县乡两级规划编制,在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同时,为扩大投 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预留充足的用地空间。全力争取国家、省计划指标,统筹区域和产业 发展用地,优先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要,严格控制高能耗、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项目。创 新土地征用方式,发动园区周边村及村民以土地租赁、流转、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最 大限度节约土地征用成本。三要加大园区建设筹(融)资力度。多渠道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加强园区基础 设施建设,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县政府、县财政

6、每年要确定一定数额的专项引导资金,用于 园区的基础建设和正常运营。县政府应为园区成立专门的融资机构,负责政府投入部分资金 及时融资到位。加大金融机构的融资力度,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资金的放贷总 量。建立健全城投、交投、郴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嘉禾营业部等融资平台,进一步加 快农业发展投资公司、村镇银行的构建,通过挤进笼子“要”、专业银行“贷”、吸收外资“引”、 股份合作“吸”、社会资本“借”、BT模式“垫”等方式,广泛集聚资金,解决园区企业融 资难问题,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四要加大村园共建力度。大力构建村园交流沟通平台和机制,通过召开园村共建和谐经 验交流会、园村共建和谐总结表彰会,

7、举行村企节日联欢会、村企体育友谊赛,实行企业联 村对口帮扶、企业主与村委会相互走访慰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开展园区企业与乡、村、 组、村民之间的共建活动,全力构筑企业与周边群众的“双赢”发展格局,构建和谐发展的 园村关系。五要加大查处打击力度。优化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大力宣传优化发展环境的重 要性,为园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查效率低下、吃拿卡要、不讲 诚信等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行为。健全公安机关打击阻工闹事快速处置机制,对园 区发生的阻工扰工、欺行霸市、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事件,做到快速出警、快速处置、优先 立案、依法从严惩处。全面推行园区派警驻勤制度或明确责

8、任民警负责制度,负责整治园区 内建设施工环境,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打击阻工扰工、强买强卖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 园区内企业的合法权益。工业园区的出现,加快了地区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工业发展平台、项目落地载体和民营 经济孵化器的作用。工业园区需要不断发展,关键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与时俱进、因地 制宜地科学、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南通工业面临着由“沿江开发,江海联动”和 “大通道接轨上海”所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规模偏 小,集约化不够;供地紧张,缺乏标准;技资偏低,特色不明。因此,客观全面地把握乡镇 工业园区的历史性作用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优化发展好工业

9、园区,保持南通市工业 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解决好重点发展的问题开发区作为项目落户的载体、企业集聚的阵地、经济发展的平台,决定了地方的产业集 聚、发展水平。要适应客观要求,抓好重点园区的发展,就应抓好国家和省级开发区的发展, 县(市)区级要抓好省级开发区和12个已经批准设立、特色明显、前景良好的重点工业集中 区的发展,进行重点培育。由于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优良的投资环境、 较强的招商引力。南通应把省级以上开发区作为市工业园区发展的旗舰,发挥好龙头作用。 据统计,目前南通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开发面积为74.56平方公里,平均投资强度为11.3 亿元/平方公里,居苏中领先地

10、位,但与苏南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从开发情况和数据对比看, 南通市开发区有提高的空间和潜力。为此,要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促使更多的企业、项目向 省级以上开发区集中。发展定位上,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要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区域、率先融入苏南 区域;在功能定位上,国家级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应围绕“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搞好功能 定位,成为南通市沿江沿海开发的起跳区、高新技术的集聚区、临港产业的集中区、承接产 业要素转移的主战区。用地指标应更多地向开发区集中,使项目落地:各地投资1000万美元 以上项目尽可能放到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促进区域经济优化升级,必须集中力量,突出省 级以上开发区发展。强化省级以上开

11、发区与重点园区的产业特色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促使 开发区与重点园区实现差别化竞争和错位发展。解决好集约发展的问题。以科学规划引导产业集聚。高起点、高水平搞好园区规划,避 免“村村有企业、处处有工厂”的零散无序局面。工业园区建设必须坚持正确定位、合理布 局、错位发展,形成区域经济的整体合力。规划应根据基础设施的配套环境,充分发挥南通 临江靠海紧邻上海的比较优势,做强载体,放大优势,推动产业、人口集聚。特色主题园区 要进行产业链规划,拉粗拉长产业链,有关部门应加强研究指导。经贸、国土、规划部门联 动,市县镇共同优化布局产业、统筹园区规划。以壮大特色板块经济促进产业集聚。目前,南通市拥有许多相当规模

12、的特色产业,已经 形成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应结合发展特色、板块经济,优化相互关联的产业和企业空间布 局,推动企业在新上项目和扩能时向主题园区集中,促进做强板块经济。通过增量扩张,分 类建设主题园区,推动同类产业的聚合,放大产业特色。推动工业园区向规模化、产业化、 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优势板块经济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以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加快产业集聚。盘活存量,节约利用土地。尽快让闲置土地活起来。 提高容积,集约利用土地。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鼓励在提高容积率上下功夫,向空间要 土地,尽快制定与提高园区入园企业数、土地利用率、建筑容积率相关联的政策,根据区域 发展和产业情况确定单位土地最

13、低投资密度和产出标准,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引导纺织服装、 电子等产业多建标准厂房,多向空中借地。对用地规模在20亩以下,每亩投资强度在10万元 以下的中小企业、中小项目,原则上引导进入标准厂房。项目用地“一次协议、分期供地,” 防止投资者多拿地、不用地,避免土地资源浪费。解决好统筹发展的问题园区整合后,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机制,把各方面的力量集中起来。一是市县之间园 区规划的对接。二是园区共享机制的建立。园区发展要充分依据各地的客观条件,不再新建、 新批工业园区。对原有发展基础相对较好、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位于中心镇的工业园区 可作为工业集中区;对原有区位偏、基础差、投资强度低的园区要加速整合

14、,不宜再定为工 业园区,要作为省级以上开发区的配套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孵化区予以规范发展。对此,要 围绕重点发展省级以上开发区、已批准的工业集中区,探索共建、共用园区的办法,鼓励联 合办园、联合招商、联合开发,解决好跨地区建设工业集中区带来的利益机制问题,提高基 础设施的共享度和投资强度。园区发展统筹,关键要建立共建共用共享机制。三是农民建房 与园区布局的衔接。解决好农村住房布局问题,这一点对工业园区的布局、发展至关重要。 四是园区发展与城镇发展的衔接。园区布局要与小城镇建设总体规模相衔接,形成以工业园 区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加快完善园区功能的互促共进局面。五是当前与长远的统筹。要坚 持当前发展需要与长远发展相衔接,对一些特色明显、潜力巨大、已经批准的工业集中区应 加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其后续发展能力;对功能不全、档次较低,环境成本较高的 园区应加速重组整合。六是环境资源的统筹。园区发展应注重资源利用、保护环境,做到不 欠生态债、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实践。现在不少地方已提 出“工业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必须处理好当前发展和长远更好发展的关系,土地 市场整顿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关系,工业向园区集中与鼓励全民创业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