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是企业赢得竞争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599013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是企业赢得竞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是企业赢得竞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是企业赢得竞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是企业赢得竞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是企业赢得竞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是企业赢得竞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是企业赢得竞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员工既忠于职业又忠于企业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是企业赢得竞争、保持基业常青的根本所在。然而,人才流动的日益频繁,使得企业在人才投资方面缺乏决心和信心。如何才能让员工既忠于职业又忠于企业,成为企业无可回避的历史命题。忠诚度是一个企业绕不开的话题,尤其对于成长型企业或者知识型企业而言,人才是公司最为重要的资产,保持人员的稳定性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然而,事实却并不乐观。在如今“80后”主军职场的今天,他们大多崇尚自我,在工作中要求能体现个人的价值意愿及人生观,因此,在很多人看来,频繁地更换工作单位对他们来说如同家常便饭,但这是否就证明他们更愿意忠于自己的职业,而非所服务的企业呢?在国企里面

2、,“老人”现象比比皆是,但这就代表他们是为了忠于企业才一直坚持下来的吗?显然,忠诚度不能和流动率划等号。那么,员工到底要忠于什么?能否让员工既忠于企业又忠于职业,具体又该怎样做呢?员工职业发展的三种状况要想弄清楚员工到底该忠于什么?最重要的是理解员工职业发展所要面对的状况。员工在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中一般会面对三种状况:一是自己想干什么,二是自己能干什么,三是企业需要自己干什么。员工想干什么是从员工兴趣出发,代表员工的个人发展意愿;员工能干什么是从员工现实能力出发,代表员工个人技能的拓展;企业需要员工干什么是从企业的需要出发,代表企业希望员工贡献的价值。一般而言,从员工踏入社会开始,其想干什么和能

3、干什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已经是相对固定的状态了,而可变的是企业需要员工干什么。通过企业需要员工干什么的机制构建可以反过来去影响员工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的状态。一般会存在如图1所示的转化。从图1可见,三方的交集达到完美的结合,或者说成为同心圆的状态,是企业和个人追求的目标,此时的员工也就实现了既忠于职业又忠于企业的目的。在此间需要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努力,也包括员工个人的努力。企业应怎样做构建适合企业特点的职业发展体系企业如今都知道,要使得员工既忠于企业又忠于职业,核心手段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统一起来,协同发展。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做职业规划和不做职业规划对于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

4、的区别。如同交通建设一样,职业生涯的管理最终落实为职业发展体系的构建,企业只有构建了合适的职业发展体系,才能真正地帮助员工达成职业兴趣和企业发展的统一。构建职业发展体系需要做实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铺路。所谓铺路也就是构建职业通道。目前很多企业开始职业通道的建设,比如在传统的管理通道之外,根据岗位的属性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划分了不同的通道,比如营销通道、研发通道、管理通道等,甚至会根据企业的发展细化出人力资源管理通道、财务管理通道等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通道的建设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就跟修路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逐步扩建和完善的过程。 第二步:画线。路修好了,就要按照一定的规则给道路

5、画线,也就是制定职业发展通道的资格标准,比如从研发的角度来看,企业可以设立首席设计师、高级设计师、中级设计师等这样的阶梯,在每个阶梯上建立资格认证标准。这样,企业在用人的时候就有了一个评价标准,员工看到这个标准后,也会知道未来自己在公司的发展是一个怎样的路径。 第三步:选人。 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道路上行驶,或者说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道路,就需要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客观公正地选人、评人。在帮多家企业进行职业技能评定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企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误区。比如,将职业技能评定与外部的职业评定等同,拿外部标准作为企业的标准,这样评定的结果无疑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造成员工只一心做好外部考

6、试的错误导向。再如,职业技能评定程序过繁,为了不到十个人的评定结果绞尽脑汁、费劲心力去设计考试、评定、面试环节,企业花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员工也叫苦不迭。相反,有的企业职业技能评定程序又过于简单,只是走走形式和过场,人为主观评定情况严重,最终导致员工轻视职业生涯的管理,该来的会来,该走的还是要走,没有达到共赢的目的。 强化人才选、育、用、留各环节员工职业兴趣与企业忠诚度的匹配 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构建是留住员工,促进员工职业兴趣,强化员工企业忠诚度的核心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在企业人才的选、育、用、留等各个环节都应该强化对员工职业兴趣与企业忠诚度的匹配,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机制真正运转

7、起来,达到“唯我独用、唯才能用”的境地。 首先,在人才招聘环节,要寻找员工的兴趣契合点以及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从源头上保证员工既忠于职业又忠于企业。 很多企业在招聘时,特别是对于技术型人才或知识型人才,非常注重候选者的专业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适配性,尤其是在校园招聘的时候,几乎无法参考实际工作经验,于是就只看专业,其实更重要的应该看员工在职业兴趣上所关注的职位倾向。同时,要关注员工的稳定性和与企业文化的匹配度,尤其是越往高层的管理者的招聘更应关注与企业文化、与企业家的匹配程度。比如说企业如果追求的是稳健发展的步伐,在企业文化上就会趋于保守,而若选择一位性格激进、做事比较爱较劲的中层管理者,即使他专

8、业技能再好,也是与企业文化不匹配的,不仅他很难在企业内获得长足的发展,甚至会使自己和企业都受伤害。 其次,在人才培养环节,要保证企业的培训要求与员工的培训需求尽可能趋于一致。通常每年年底企业都会向员工征询来年的培训需求,事实上,员工未必能够完全清晰定义出自己在企业中应该接受的培训,或者说如何将培训收益最大化。从员工所处职业生涯的四个阶段来看,每个阶段对培训的需求是不同的,这一点企业需要多加关注,并对处在相应阶段的员工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安排。比如,第一阶段是从进入企业到28岁左右,对这个阶段的员工,企业可采取准备教育、现场实习、集体教育等方法使之掌握多方面的知识;第二阶段是30岁左右,对该阶段的

9、员工可实行“骨干阶段普遍继续提高的进修”;第三阶段是35岁至40岁上下,这一阶段的很多员工已经在担任管理职务,对他们需实行新任管理职务的进修,一年后实行函授教育,三年后实施管理、发展、计划方面的教育,并为进入第四阶段创造条件;第四阶段是45岁以上的员工,企业要进一步对其进行评价,确定其到底适合当经理还是当专家,对适合当经理的人员实行骨干经理进修和高级经理进修,对专业人员则可送到大学进修专业知识或到对口的研究所做专题研究。以上四个阶段是一种相对普遍的分法,但对于一些高科技企业来说,员工的平均年龄都较低,相应的阶段划分也应适当降低年龄门槛。 当然,在确定培训需求的时候,也需要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战

10、略需要,人力资源终究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比如在现阶段强化销售,扩大市场份额,相应的销售培训就要增多。 再次,在用人上,要构建对能力和业绩进行管理与评定的双向体系,帮助员工有效定位其未来的发展。如何让员工愿意为企业贡献技能,不仅仅是通过现有的考评制度去解决,因为现有的绩效考评,通常都是基于过去的业绩进行判断的,而未能对未来的能力发展进行预判,这就很难帮助企业进行人员的精确定位和判定,因此,要构建能力和业绩管理与评定的双向体系,帮助员工有效定位其未来的发展(如图3所示)。当员工不断发展超出能力要求时,就应该根据员工的能力兴趣做出引导。一是建立员工职业发展档案,记录员工在企业工作期间的职业路线图、受

11、训情况、奖惩情况、岗位变动情况等,为员工营造较好的职业发展氛围,并且人力资源工作者在此期间还应充当辅导者的角色,帮助其成长。二是根据企业的现状,明确定出员工岗位、技能晋升及岗位转换、通道转换的机制,使员工能够灵活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岗位。 最后,在留人上,要讲求用薪酬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三管齐下,保证做技术的人员在自己的通道内有一个相应的提升空间。有时候,薪酬往往会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上或企业中的身份认可,不能否认,将薪酬机制与职业发展体系的建设结合对提升员工职业兴趣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此外,当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相互需要程度下降时,企业也要能够认识到这一状况,认识到这并

12、不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失败,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此时,企业已不能为个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个人对企业的贡献也开始下降,这种情况大致有这样几种征兆:员工对所做的工作不感兴趣、提升受阻;组织管理不善,正在丢失市场份额;劳动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无法实现梦想,等等。当出现这些征兆时,企业可与员工沟通,了解其目前的想法和意向,并发挥企业在本行业及市场中的影响力,为员工提供外部职业介绍,支持其为实现自我价值而作出的决定。营造有利于员工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笔者进行的关于企业文化氛围的调查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员工在对“从感觉上,您觉得企业更像是一个什么”的问题回答中都会将“家”摆在第一位

13、,或者说员工希望企业有一种“家”文化。这说明员工在潜意识中是不希望频繁地更换企业的,也希望企业能够呈现一种宽松、和谐的状态,促进双方的利益共生。但是企业是不是家?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老板和员工把企业看成家都麻烦。没有了职场的习惯和规范,员工无法从不良的习惯中突围,最终是双方利益受损,只能说企业里面有家庭的因素,或者把家里亲情的因素用于企业管理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有制度化和法治的要求,如何让员工习惯并适应,最终保障员工的职业兴趣发展,需要企业高层和人力资源工作者进行不断的协调和调整。 员工该做些什么正如前面所述,要想做到既忠于职业又忠于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努力,也包括员工个人

14、的努力。当然,员工方面也不能完全靠自觉,还需要企业通过种种沟通方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引导。 保持踏实、向上的积极心态 要让员工明白,无论是从校园中走出的大学生,还是久经职场的白领,在面对工作时都不能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心态去工作,否则,不是你淘汰企业,而是企业先淘汰你,没有了企业的青睐,也就无所谓有良好的职业发展道路。在某种程度上,职业的发展道路是建立在不断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基础上的,两者不可分割。 及早发现职业兴趣点,并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 要让员工知道,大部分情况下,员工是要借助于企业而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其职业计划必须要在为企业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否则便没有更好的职

15、业发展,甚至难以在企业中立足。所以,员工在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时,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沟通,获得企业的指导与帮助,以便尽早地将自己的职业兴趣点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再者,对企业内部举行的培训学习机会应予以重视,提高自身能力,进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还有,要对企业内部实行的升迁、流动机制有很清楚的了解,包括横向的、纵向的、网状的和多阶梯发展等形式,以便按照公司的相应规定做好发展的规划和准备。 掌握核心技能并努力成为多面手 作为知识型员工,一般都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了解自身具有的知识对企业的价值,但作为知识型企业而言,知识是不断更新和提升的,如果没有根据自

16、己的特长和兴趣不断提升自我的核心技能,不仅会被企业淘汰,也会被自己的职业淘汰。 员工要追求终身就业的“能力”而非终身就业的“饭碗”,并要理解和熟悉与自己所从事专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扩宽自我知识面,成为企业中可替代性低的人员。 理解企业文化,寻找自我与企业的匹配点 对于员工来说,如果没能在一个与自身价值观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工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频繁地跳槽和更换工作只会降低自我职业提升的筹码,因此在选择企业之初不要被高薪或者优厚的工作环境所吸引,而要真正主动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取得双方的认同,同时了解直接上级的价值观,寻找最佳匹配度,明确自我发展的最佳路径。 总而言之,员工忠于职业与忠于企业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只要企业与员工双方都付出足够的努力,二者完全可以统一在一起。此时,企业再也不用对人才的投资有所顾忌了,而员工的不断成长,将成就一个不可战胜的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