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程标准”对趣味体育的感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592717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新课程标准”对趣味体育的感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习“新课程标准”对趣味体育的感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习“新课程标准”对趣味体育的感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习“新课程标准”对趣味体育的感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习“新课程标准”对趣味体育的感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新课程标准”对趣味体育的感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新课程标准”对趣味体育的感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新课程标准”对趣味体育的感触摘 要: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趣味体育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趣味体育不仅能为学生创设快乐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同时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境状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勇敢、自制、坚持、果断等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其从趣味体育运动中身心受益。关键词:趣味体育新课程标准前 言: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我们再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不难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彩表演往往占居主要地位。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我们常听到教师优美的开场白,到精美的过渡语,再到完美的结束语几乎是设计得无可挑剔,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2、每一步,每一问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将会受到严重压抑,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这些都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对照新的课程标准,我们须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理念来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表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逐步把学生引入通向成功的轨道。社会在进步,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竞争日趋激烈,学校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个体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要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为个人的事业发展,自己的终身健康,祖国的发展,人类的长久发展而学习的,明确体育与健康的强身健体功效。为此学校

3、体育教育要与这些目标联系起来,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学生为主体意识,改变过去“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思想,变“填鸭式”为“引导式”;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才能变“被迫学”到“主动学”、“愿意学”、“乐意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拓展学生想象力,拓宽学习知识面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想象力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在篮球“死球拍活” ,先不练习拍球,老师也不讲解示范,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想象 “用手的哪个部位拍、第一下用力

4、如何、拍起后,手指如何用力?”,老师在其思索中加以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反复尝试,练习后结合自己练习体会分组讨论“为什么第一下要用力猛、快,拍起后手指要柔和用力?”,在篮球的抛接练习时,老师提问:“高高抛起的球如何才能接得稳?”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高处跳下落地时两腿屈膝受力为什么比直腿着地受力更小?“因为我们做了一个缓冲动作,增长了接触地面的时间,从而减少了冲力。”“接球时间越长就更能减少冲力”,那我们怎样才能把球接得更稳?“接球时手跟球顺走”,“伸手迎球更能接稳”。鼓励思考,大胆尝试。将篮球的接球要领:迎、引寓于其中,既学到了体育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何乐而不为

5、!二、创设情境,教学教法灵活多样,活跃学习气氛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你讲我听”,“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水桶”。这种思想使得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很不活跃。为此要转变观念,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例如在练习运球“双龙戏球”时:设置一个直径为两米的圆圈,两名或三名学生在其中运球,去掏其他同学生的球,掏到就算胜利,同时不运球手要保护好自己的球,防止被掏掉。这样不仅学会了运球,而且使单一的运球教学充满了乐趣,学生体会到了运球带来的快乐。“运球报数”,两人一对,一人报数5+8=?运球者边运球边答数。要求:快速回答,球不能停,如不能对答如流上马上换人

6、。“闭眼运拍球”,两人一对,一人运球,一人保护。用红领巾、布条或衣服遮上眼睛,然后运拍球,直到拍不到球为止。这样在练习运拍球时,不仅提高了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而且发展了灵敏素质,调动了身体其它感官的参与,提高了对篮球的专门化知觉,使学生在练习时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使简单的运拍球练习充满了趣味。三、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

7、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激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四、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班际拔河比赛中,因教师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

8、,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意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教师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天气因素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五、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可知性与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

9、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

10、。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七、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学习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教育是在尊重学生主体

11、性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各种优化的外部条件,激励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发展。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活力和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在校公开课花样乒乓球一课时,我没有采用原有的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而是改用了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学们,这是什么?学生一口同声的说:“乒乓球”。想玩吗?想玩。那么我们各组来比一比,看看那组用乒乓球玩的花样多。好,好!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通过小组合作各小组玩出了多种花样。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马上集合进行展示,对有创意的小组及时的进行点评,同时也要肯定其他的小组。 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

12、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上课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外,还注意用生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贯穿课堂的始终,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宽松、竞争的学习氛围。如模仿小动物走这一课,我采用了激将法问学生:“同学们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模仿动物模仿的像、模仿的快”。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模仿”中时,不论他们动作做得好与差,教师都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这只猴子真灵活”“小鸟飞得真美,如果再加把劲,将会飞得更美、更快”,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对学习者都是一种激励,也是对其他同学学习兴趣的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 综上所述,趣味体育教学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施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与对手抗争中斗智、斗勇,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得到美妙的快感和心理满足,从而表现出注意力高度集中、耐久力强,抗疲劳能力强。趣味体育教学有益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趣味体育教学有益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它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参考文献:1 胡小明.新世纪体育的走向-娱乐与健康J.体育与科学,2001.22(4).42-482 王诚. 准备活动趣味练习. 中国学校体育.2005.023 余双艳.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快乐体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7.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