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手指口算的.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57801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掰手指口算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掰手指口算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掰手指口算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掰手指口算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掰手指口算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掰手指口算的.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孩子“是否用手指算数”说开去惠阳区实验小学 何美霞一年级的孩子,刚升入小学,这个阶段口算,如果没有经过学前的专门训练,孩子学起来是很吃力的。对于孩子来说,掰手指算数是他们的一个学习过程,就像孩子应学会爬,然后再走一样。掰手指对孩子的左脑开发有利,对孩子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因此每个孩子在读幼儿园的几年里,都会或多或少的参加一些手脑速算班、珠心算等等的培训班。现在绝大部分一年级学生在学前都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有的还能进行较大数的口算,但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是利用幼儿园所学的珠心算的方法或扳指头的方法进行口算的,这表面好像对口算教学有利,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在计算时脑海中有的只是一颗颗算盘珠子,或是一

2、个一个的数手指头,至于这些数所表示的意义却一无所知。还有的学生却完全是死记硬背,这些对于学生数感的形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极其不利的。因此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让学生掌握算理,而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如果单靠讲解,势必造成学生缺乏兴趣,理解不了。最终是老师累、家长累、孩子累。从教一年级有好几个年头了,看到大部分的孩子仍然用手指算20以内,甚至是10以内的口算时,我都在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就离不开手指了呢?我还能让他们继续下去吗?现我将这几种方法比较如下: 一、珠心算的不足调查显示,由于传统珠心算方法依靠口诀和指法训练,缺乏对数概念以及数学推理意识的适当引导,可能

3、导致儿童数学推理能力“滞后”,影响日后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建立。因为珠心算方法与小学计算方法不同,儿童上学后没有机会应用珠心算,导致学过珠心算的儿童“入学后被动放弃、一年后基本忘记、两年后主动放弃”!二、手脑算的弊端首脑算就是把孩子的小手当成计算器,做题目时掰掰几个手指头,和按计算器没什么区别,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要先理解数的概念、数的多少,不应把数学当成语文去学。幼儿园的小朋友对数据还很朦胧,应该采用传统的方法让其加深对数的理解,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三、快心算的优势 快心算是目前唯一不借助任何实物进行简便运算的方法,快心算有别于“珠心算”、“手脑算”,既不用算盘,也不用手指,与

4、小学计算方法一致,是幼儿升入小学笔算口算过关的最佳方法。“心”,不单纯地学习计算,着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可以深刻的理解数学的运算机理,数学逻辑运算的方式,使孩子掌握处理复杂信息分解方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得到了发展,孩子得到一个反应敏锐的大脑。快心算把幼儿数手指的习惯很好的和小学口算做了过渡,解决了多少年来家长和老师没有解决的难题,为幼儿很好的学习口算扫清障碍。综上所述,一年级的孩子口算时还用手指百弊无一利,因此如何提高孩子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是当务之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以掌握基本方法。主要有: 1、 在动手操作中揭示算理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5、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学具来进行教学,利用有效地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揭示算理,弄清算理。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如:算“18-7”学生先摆一捆零8根,然后从8根里拿走7根。这样为学生理解记忆算理建立了清晰的表象,也为学生正确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例如:在教学和是6的加法时,我让学生准备6个小圆片,把6个小圆片分成两部分,然后根据分的情况说出两道加法算式,接着让学生再分成跟刚才不同的两部分,列出两道加法算式,然后再分.通过摆圆片的过程学生把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全部都找了出来。2、在演示中

6、明确算理从初步感知事物过度到表象的运算是低年级口算的重要形式。它能使问题简单化。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直观演示法来帮助学生明确算理。例如:在教学9+3时,我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左边有9朵花,右边有3朵花,问学生一共有几朵花?学生列式后,我又问9+3=?怎样口算?让学生各说思考过程,思路正确的给予表扬。然后我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从右边的3朵花里取1朵和左边的9朵花放在一起凑成10个,再加上右边剩下的2朵就是12朵。另一种方法是:从9朵里取7朵花和右边的3朵花放在一起凑成10个,再加上左边剩下的2朵花是12朵。老师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并画出思维过程。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抽象出进位加法法

7、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这样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建立了学生的表象,又提高了学生口算的正确率。3、 在类比中同化算理 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旧知,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完成知识的正迁移,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认知结构的形成。例如:在教学8+几,7+几就可以利用9+几的口算方法。4、加强说理训练 在平时的教学中,光掌握算理还不够,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叙述算理,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以加深对口算算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后,让学生说出9+5的算理是:把5分成1和4,用9和1凑成10,再算10+4得14。 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像口算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更要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我想,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成功了,必将会促进学生口算正确率的提高。 总之,要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速度及正确率是一项艰难细致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的在口算训练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能,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