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573186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根据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本节需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貌景观等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实验法、读图法等多种方法。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本节作为区域地理分析的常用实例,在历年历版本的初高中教材中均有涉及。在本书中,黄土高原作为区域分析的实例,为后面几节的区域分析做好了铺垫。同时本节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历次考试中均占有重要位置。三、学情分析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对城市、对省份的分析,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知识。对于本节的具体知识,由于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掌握起来

2、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上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容达到学习目的。四、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识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文字背诵通过率达到85%以上;在无教师指导前提下对给出的地图能够进行黄土高原的辨认以及黄土高原四至的判断。、对于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的名称及其特点识记率达到80%以上;达到能够自主分析相关地貌形成的原因的高级理解程度。(二)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自身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培养自身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3、

3、通过实验分析法,模拟黄土高原三种地貌的形成机制,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价值观。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2、黄土高原三种地貌景观及其分析。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二) 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上三种地貌形成原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六、教学方法 读图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七、教具准备 、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 、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分析道具八、课时安

4、排二课时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师行为:教师播放歌曲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陪着我”。 通过其中的歌词内容黄土高坡,窑洞,黄河等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黄土高原。板书:黄土高原 学生行为:通过歌曲歌词进行猜测本节课所讲内容。讲授新课 教师行为:向学生说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目录,黄土高原的位置以及范围,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让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有初步了解。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看图了解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

5、积区,通过让学生观看卫星图片,找出黄土高原在图中的位置。要求同学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根据挂图大致描绘出黄土高原的四至点,并派出学生代表进行发言说明,同学描绘完毕之后问及其他同学的意见。 教师在整合同学意见之后给出总结性答案,同时要求学生在课本相应处找出相应知识,并给出5分钟时间进行记忆。 学生行为:看图寻找黄土高原位置并描绘其大致范围,在书中勾画出黄土高原的四至及相关内容,在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会判断并书写黄土高原四至,正确率达到80%。2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教师行为:展示黄土高原航拍景观图片并提问学生黄土高原地貌分为哪三种。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分为黄土塬、黄土墚和黄土峁。板书。并在说明时播放典型图片

6、。 接下来进行三个景观的详细讲解。讲解时教师将会根据对歌曲掀起了你的盖头来的改变将三种地貌景观的特点“唱”给学生听。在学生听完之后,通过歌词自己去总结黄土高原三种地貌景观所具有的特点。“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头(额头),你的额头厚又宽呐好像那平坦的黄土塬”黄土塬从表面上来看又大又宽,像人的额头一样平坦呈面状,土层厚,土壤相对肥沃,是黄土高原人口和农业的主要集中区。“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眉(眉毛),你的眉毛细又长呐,好像那沟谷分割的黄土墚”黄土墚从外观上看像人的眉毛一样呈条带状,被沟谷分割,完整度居中。“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脸,脸上的青春痘大又圆呐,好像那光秃秃

7、的黄土塬”黄土塬从外观上看像人脸上的青春痘一样呈点状分布,完整度最差,土壤最为贫瘠。地貌景观外观特征侵蚀程度黄土塬平坦面状,完整度好最弱,人口聚集区黄土墚条状,沟壑分割居中黄土峁点状,完整度最差最强,土壤最为贫瘠提出问题: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从侵蚀程度来说呈现什么规律?规律为从塬到峁侵蚀程度不断加强。学生行为:在书中找出黄土高原三种地貌景观的分类,在教师所唱的歌词中提取三种地貌景观各自的特点并在书中相应位置进行记录(上述表格中内容),能够达到在无指导的前提下独立完成相关内容分析。3.实验:亲手“制造”属于你的黄土高原教师行为:向学生介绍本次试验的目的以及相关流程,并请学生代表上台进行相关实验

8、的操作与演示。实验目的为了更进一步验证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对于地貌景观塑造的作用,并且引出接下来黄河泥沙治理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相关内容,教师将会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实验工具:带盖子的盒子,沙子,木棒实验流程:用盖子盛一盘沙子表示完整的黄土高原,分别定义塬、墚、峁,请相应同学上台进行操作。具体方法为用木棍将沙盘中的沙子塑造成黄土高原地貌景观模型,多余的沙子可以被拨进盒子中。 学生行为:根据刚才学过的三种地貌景观的相关知识进行实验。 课时总结教师给出三个问题,带领同学对本节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回顾。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黄土高原三种地貌景观及其特征刚才在课上亲手“制造”塬墚峁的时候我们将沙子拨入盒子中,但是现实生活中这些在黄土高原被侵蚀掉的泥沙是没有盒子接着的,它们去哪儿了呢?还有为什么他们会被侵蚀掉呢?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距离为暗线进行,采用了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等多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主动地参与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本节课特色在于教师采用歌唱的方式将课堂内容生动活泼的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去掌握本节知识。教师在本节课充当一个引导作用,并不是主要的讲述者,而是用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去探索知识。但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课堂上对于练习题目的设置较少,初级理解和运用方面稍显欠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