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效性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永恒追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572746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有效性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永恒追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有效性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永恒追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有效性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永恒追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有效性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永恒追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有效性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上文提到的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有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实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升。所以,有效的语

2、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很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但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

3、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升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水准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http:/(三)提升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水准。 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水准。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能够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当代教学理论认为:即使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是如果以为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一定也是学生学的过

4、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事实上,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能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这样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水准,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5、四)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提升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首先要注重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有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要提升课堂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比率,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升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升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同时,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用和学术学习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