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1000亩南方油茶基地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56808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1000亩南方油茶基地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新建1000亩南方油茶基地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新建1000亩南方油茶基地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新建1000亩南方油茶基地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新建1000亩南方油茶基地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建1000亩南方油茶基地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1000亩南方油茶基地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1000亩油茶种植基地项目建议书目 录1 总论11.1 项目概述11.2 建设单位概况21.3 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2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5 结论42 项目提出的理由、过程和必要性52.1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5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3 项目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93.1 经济发展现状93.2 项目前景分析103.3 项目竞争力分析113.4 市场需求分析123.5 项目定位133.6 建设规模144 场址和项目建设条件144.1 场址144.2 项目建设条件154.3 基础设施条件184.4 市政条件184.5 社会经济环境194.6 综合评价205 规划建筑方案215.1 规划

2、设计方案215.2 建筑方案225.3 结构方案236 建筑设备方案266.1 给排水工程266.2 采暖、通风工程276.3电力工程316.4 弱电机房347 消防377.1 编制原则377.2 编制依据377.3 消防措施377.4 消防教育和管理398 节能398.1 编制原则398.2 编制依据408.3 建筑节能408.4 节水措施与水环境系统的建设目标418.5 暖通节能428.6 电气节能428.7 机电设备节能429 环境影响与保护439.1 环境现状分析439.2 影响环境的因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439.3 环境保护4410 劳动安全、卫生防护4610.1 劳动安全4610.2

3、 卫生防护措施4711 项目招标4811.1 编制依据4811.2 招标方案4812 项目实施计划5012.1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012.2 项目实施进度表5013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113.1项目投资估算5113.2资金筹措5214 财务评价5314.1项目运营计划5314.2成本、费用和各项税收5314.3投资利润5414.4财务指标分析5415 不确定性分析5615.1盈亏平衡分析5615.2敏感性分析5616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5716.1评价结论5716.2 建议5741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概要1.1.1 油茶及油茶产业简介油茶原产我国,利用、栽培历史逾2000年,是我国主

4、要的木本食用油料。茶油是优质高级食用油,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以上,茶油易于人体吸收、消化,不含人体难以吸收的芥酸和山俞酸,也不含会引起人体血压增高,而导致血管硬化的胆固醇。茶油耐贮藏,不易酸败,不会产生引起人起致癌的黄曲霉素。茶油色美味香,是烹制食品、加工罐头、制造人造奶油的最好油料,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油茶从开花至结果,历经春、夏、秋、冬,素有“抱子怀胎”之说,饱含天地灵气,其栽培历来不使用化肥、农药,为茶油提供了纯天然的绿色基础。茶油作为一种极富营养价值的“绿色食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食用茶油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茶油除食用外,还是凡士林、生发油、机械润滑

5、油以及医药上制作青、链霉素油剂的原料。油茶是一种常绿、长寿树种,一次种植,收获期长达百年以上。一般栽后8-10年郁闭成林,既能增加油源,又可提高森林覆盖率。它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同时,它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氢和吸氯能力也很强。我县位于*省中西部,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山区农民历来都有种植油茶、喜食茶油的传统习惯。大力种植油茶树,开发油茶的食用、药用价值,使之培育成油茶产业,对促进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作用。1.1.2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本项目建设单位为*县锦绣油茶

6、种植基地,为普通合伙企业,执行业务合伙人(法人代表)胡宜和,合伙人为当地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民,参加过当地大部分农业经济发展基地的建设,在山地经济作物的开发方面有一定的经验,经营过茶叶基地和其它的食用菌基地的建设,合作各方可代表当地农民发展经济林和农业产业的项目开发。项目负责人胡宜和。1.1.3 项目基本建设内容项目名称:*县锦绣油茶种植基地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县*镇段里村建设规模:新建1000亩标准油茶种植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平整土地、挖沟排水、施基肥、种苗繁育等基地设施建设。1.1.4 项目建设方案通过清理林地,深挖垦复、作梯开沟,蓄水保土、合理施肥提高地为、林疏伐,稀林补植、更换劣株,高

7、接换冠、整枝修剪,优化树形等措施对项目区内现有低油茶林进行改造,并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造林补苗,达到基地建设标准。基地建设遵循以下原则:1、据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和优质品种优势合理安排种植地点,尽力利用现有的油茶林进行低产改造。2、资金使用上,先安排平整土地、挖沟施基肥、种苗繁育、等基地设施。3、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油茶林可用设施,逐步创造和完善生产条件。1.1.5 进度安排项目建设期为2008年5月2010年5月,时间为3年。投产期从2011年开始,油茶林开发试产,2013年项目进入丰产期,项目周期30年。1.1.6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概算总投资22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0

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20万元。在项目建设的总投资中请求安排政府财政农业发展基金40万元,其余均为企业自筹。1.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油茶种植基地亩10002总投资万元220(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200(2)流动资金万元203设计定员人254年销售额万元1405年经营成本万元766年利润万元647投资回收期年6.44年包括三年建设期8投资利润率%29.099投资利税率%29.091.2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当前

9、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省油茶产业规划宜春市统计年鉴(2001年2006年)*县统计年鉴(2001年2006年)其它相关的技术经济资料1.3 综合评价1.项目建设是以农产品种植为主,实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项目以改造提高我县传统油茶的产量和品质为出发点,有利于农民增收,更有利于振兴我县的传统油茶产业。3.项目品种种植和培育油茶林,有利于提高区域绿化覆盖率,生态效益较好。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发展前景及市场分析2.1 项目提出的背景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

10、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各地要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

11、作为开发重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专门制定规划,明确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省是传统农业省,有优越的农业自然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 200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业、支持农业和保护农业的政策,加大了扶持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力度,并提出“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省是全国油茶的主产区,目前油茶林总面积达1113万亩,常年产油量4000万公斤,均居全国第二位。但油茶产业发展存在资金投入不足、龙头企业不多、

12、科技水平不高等问题,2006年全省油茶林平均亩产茶油只有4.3公斤,不到高产油茶的10%。为有效改变上述状况,今后几年,*省将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基础上,走科技兴油之路,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油茶林基地;同时,坚持种育加、贸工林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研制加工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加强市场营销,形成油茶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提高油茶的经济效益。*省油茶产业规划提出:*省将推动油茶产业跨越式发展,使其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将实施油茶产业“1155”工程,即培养年产值过亿元的油茶龙头企业10个,带动1万个油茶专业大户,建成油茶丰产林基地500万亩(其中

13、改造油茶低产林400万亩,新造油茶林100万亩),力争到2010年全省油茶产业年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县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山区丘陵县。属半山区半丘陵地貌,呈“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布局。全县辖区面积为1642平方公里,林业资源丰富,全县活立木蓄积量503万立方米,毛竹蓄积8097万株,全国“毛竹王”就产于*,是全国九个丰产毛竹示范林基地县和全省36个重点林业县之一。林业在县域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5年末*县共有油茶林近5万亩。在随后20多年的造林过程中,各类林业主体根据市场的需求大多是营造湿地松、杉树等用材林,对油茶、油桐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林几乎很少营造,有些地

14、方还用湿地松、杉树取代现有的油茶林,造成我县油茶林面积减少得较快。再加上有的油茶林多年没有垦复,落叶堆积、枯枝横陈、杂草丛生,成了山林火灾的重大隐患,历年来都会发生因火灾烧毁大片油茶林的现象,人为地造成油茶林面积减少。现*县油茶种植几乎都为农民自留种植,“人种天养”,产出率很低,2005年产出油茶籽仅为1556吨。项目区海拔1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719,无霜期250270天。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土质主要是红壤,比较适宜油茶种植,现该地油茶呈成片或小片状分布,总面积近5000亩,发展油茶产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茶油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已经越来越被广大市民所认识和接受,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油终将“飞”入寻常百姓的家庭。同时可以预见,茶油价格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走高,国内外消费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县不但有种植油茶树的传统习惯,而且现有的油茶林还有一定的基础,有利的地理、土壤和气候条件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培育基础,加工技术和设备的提高为我们提供了深度开发的可能,潜在的巨大商机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销售空间,已经具备了能在较短时期内做成产业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