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赤散临床妙用汇集.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568088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赤散临床妙用汇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导赤散临床妙用汇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导赤散临床妙用汇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导赤散临床妙用汇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导赤散临床妙用汇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赤散临床妙用汇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赤散临床妙用汇集.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赤散临床妙用聚集导赤散临床妙用聚集作者:老恕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生地木通淡竹叶甘草医学入门 “生用,泻胃火,解热毒,除胸中积热。 ” 医学启源 “善去茎中痛” 。朱震亨“欲达下焦,须用梢子”。钱氏制方本义,是依据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变快速的特色, 治实证当防其虚, 治虚证应防其实。故治心经火热,取清热与养阴之品配伍,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滋阴而不恋邪,最宜于小儿。后代以“水虚火不实”五字括之,较为贴切。导赤散方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 :“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气度亦热,欲言不可以,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 释名王子接

2、:小肠名赤肠,为形脏四器之一,禀气于三焦,故小肠失化,上为口糜,下为淋痛。生地入胃而能下利小肠,甘草和胃而下疗茎中痛,木通、淡竹叶皆轻清入腑小溲赤涩赤痛两药适用,利水之品同生地,甘草则能从黄肠有形之热邪,入于赤肠,其浊中清者,复导引渗透黑肠,而令气化,故曰导赤。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平分 各 6g用法上药为末,每服三钱( 9g),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方歌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主治心经火热证。气度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 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小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功用清心利水养阴。病机手少阴心之脉沿食管上行,经过咽

3、部,若心火上炎灼伤津液口渴欲冷饮舌为心之苗口舌生疮心经有热气度烦热,面赤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移热于小肠 君 木通 清心降火,利水通淋而不伤阴,补阴而不恋邪生地清心热而凉血滋阴臣清心甘草梢用梢者,取其直抵茎中断淋痛调解诸药佐使竹叶甘淡寒,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四方适用,共成清热利水养阴之剂。本方主治举例1本方为清心利水养阴的常用方剂。临证以气度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为证治重点。2若心火较盛,可加黄连以清心泻火;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可加车前子、赤茯苓以增清热利水之功。3常用于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等心经有热者;小儿急性泌尿系感染下属焦湿热者,亦可加减治之。方中木通严寒,生地阴柔

4、寒凉,故用胃衰弱者慎用。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心与小肠为表里也,然所见口糜舌疮,小便黄赤,茎中作痛,热淋不利等证,皆心移热于小肠之证。故不用黄连直泻其心,而用生地滋肾凉心,木统统利小肠,佐以甘草梢,取易泻最下之热,茎中之痛可除,心经之热可导也。此则水虚火不实者宜之,以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也。若心经实热,须加黄连、竹叶,甚者更为大黄,亦釜底抽薪之法也。”临床报导:以导赤散加细辛、银花、连翘治疗带状疱疹12 例,此中疱疹位于胁部者4 例,腋下者1 例,腰背部者2例,腹部者 3 例,臀部及大腿内侧各 1 例。位于胁部加柴胡,位于下肢加牛膝。服药 3 4 剂者 5 例, 68 剂者 7 例,

5、均获康复(中医杂志, 1987;6 34)附方 清心莲子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构成:黄芩、麦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参半两(各 10g)、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芪蜜炙、人参 各七钱半(各 15g)用法:锉末,每服三钱( 10g) 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冷,空心食前服。功用:清心火,益气阴,止淋浊。主治: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证。症见遗精淋浊,血崩带下, 遇劳则发; 或肾阴不足, 口舌干燥, 浮躁发热等。方歌:清心莲子参芪苓, 地骨车前甘草芩; 益气生津清心火,主治淋浊与遗精。导赤散是清心利水养阴的中成药,应用宽泛,因为剂量小,也相对适合小儿服用。本方证乃心经热盛或移

6、于小肠所致。心火循经上炎, 而见气度烦热、 面赤、口舌生疮; 火热内灼,阴液被耗,故见口渴、意欲饮冷等等症状。根源http:/tieba.百度.com/p/78338409?pid=517866986&cid=0导赤散出处小儿药证直诀异名导赤汤 (外科证治全书卷五)。分类清热剂 -清脏腑热构成生地黄( 6 克) 木通( 6 克) 生甘草梢( 6 克)竹叶(6 克)【方组兴趣记忆】草地通竹。解:草(生甘草梢) ,地(生地黄),通(木通),竹(竹叶)。功用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火热证。气度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本方常用于口腔炎

7、、鹅口疮、小儿夜啼等属心经有热者;急性泌尿系感染下属焦湿热者,亦可加减治之。 ) 亦可用治腋下汗出症 (左腋下汗出许多 ).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三钱(9 克),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率酌情增减)。禁忌方中木通严寒,生地阴柔寒凉,故脾胃衰弱者慎用。方歌1.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功;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2.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方论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兼能养阴; 木通、竹叶清心降火,利水通淋;生甘草和胃清热,通淋止痛。诸药相合,既能清热凉血,而又利水通淋。因为利水与益阴并重,因此利水而不伤阴。方

8、解该方证乃心经热盛或移于小肠所致。心火循经上炎,而见气度烦热、面赤、口舌生疮;火热内灼,阴液被耗,故见口渴、意欲饮冷;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热下移小肠,泌别失职,乃见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均为内热之象。心火上炎而又阴液不足,故治法不宜严寒直折,而宜清心与养阴兼备,利水以导热下行,使蕴热从小便而泄。方中生地甘寒而润,入心肾经,凉血滋阴以制心火;木通严寒,入心与小肠经,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两药相当,滋阴制火而不恋邪,利水通淋而不伤阴,共为君药。竹叶甘淡,清心除烦,淡渗利窍, 导心火下行, 为臣药。 生甘草梢清热解毒,尚可直抵茎中而止痛,并能调解诸药,还可防木通、生地之寒凉伤胃, 为方中佐使

9、。 四药适用, 共收清热利水养阴之效。化裁若心火较盛,可加黄连以清心泻火;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可加车前子、赤茯苓以加强清热利水之功;阴虚较甚,加麦冬加强清心养阴之力;小便淋涩显然,加扁蓄、瞿麦、滑石之属, 加强利尿通淋之效;出现血淋, 可加白茅根、小蓟、旱莲草凉血止血。- 本文出自药圈,原文地点:附方清心莲子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附注本方为治心经火热证的常用方,又是表现清热利水养阴治法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气度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为辨证重点。( 1)本方在小儿药证直诀治“小儿心热” ,未言及“心移热于小肠” ,至奇效良方扩大了运用范围,用治小便赤涩淋痛等。 医宗金鉴删补

10、名医方论说: “赤色属心,导赤者,导心经之热从小便而出 故名导赤散。 ”可见本方理论与运用,皆是逐渐发展而成。( 2)本方证病机,钱氏只言及“心热” ,或“心气热” ,未言及虚实,可见不宜以虚火或实火言之;再者,他在小儿药证直快脉证治法中虽提到“心气实”一证,但用方泻心汤仅提到黄连一味,与本方用生地配伍木通不一样,说明本方证不该是实火。 另一方面他在该书卷三之 “目内证” 中云:“赤者,心热,导赤散主之;淡红者,心虚热,生犀散主之”,说明本方证亦不是虚热。从以药测证剖析,本方用生地配伍木通,甘寒与严寒相合,滋阴利水为主,滋阴而不恋邪,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这与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 易

11、虚易实、 疾病变化快速的特色和治实宜防其虚、治虚宜防实的治则要求,亦十分符合。由此观之, 医宗金鉴以“水虚火不实”五字括之,较为贴切。文件方论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4:“心与小肠为表里也,然所见口糜舌疮、小便黄赤、茎中作痛、热淋不利等证, 皆心移热于小肠之证。故不用黄连直泻其心,而用生地滋肾凉心,木统统利小肠,佐以甘草梢,取易泻最下之热,茎中之痛可除,心经之热可导也。此则水虚火不实者宜之,以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也。若心经实热,须加黄连、竹叶,甚者更为大黄,亦釜底抽薪之法也。”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气度亦热,欲言

12、不可以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各家阐述1.医方考:是方也,生地黄能够凉心,甘草梢能够泻热;佐之以木通,则直走小肠、膀胱矣。名曰导赤者,导其丙丁之赤,由溺而泄也。2.古今名医方论 :钱氏制此方,意在制丙丁之火,必先合乙癸之治。 生地黄凉而能补,直入下焦, 培肾水之不足,肾水足,则心火自降;佐以甘草梢,下行缓木之急,即以泻心火之实,且治茎中痛;更用木通盗小肠之滞,即以通心火之郁,是一治两得者也。此方凉而能补,较之用严寒伐胃,伤其生气者远矣。3.医方集解:此手少阴、太阳药也。生地凉心血,竹叶清心气,木通除心火入小肠,草梢达茎中而止痛。4.古方选注:生地入胃而能下利小肠;甘草和胃而下疗茎中痛;木通、淡竹叶皆轻清入腑之品,同生地、甘草,则能从黄肠导有形之热邪入于赤肠,其浊中清者,复导引渗入黑肠而令气化,放曰导赤。5.小儿药证直决笺正 :方以泄导小水为主, 虽曰清心,必小溲黄赤短涩者可用。一本有黄芩,则清肺热,因此宣通水道之上源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