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567557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泻、腹部不适伴排便异常又缺少形态学、生化学异常的症候群,是慢性易反复的消化道常见病,本病随着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笔者近几年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6例均系肠道门诊患者,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2150岁,病程216年;对照组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2050岁,病程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

2、显着性,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均以慢性反复发作性的腹痛即泻,或时泻时止,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少许黏液便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通过大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2 治疗及观察方法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党参10g,白术15g,茯苓15g,淮山20g,扁豆10g,甘草6g,木香10g,陈皮6g,五味子3g。脾虚明显,久泻不愈,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脉细缓加黄芪20g,薏苡仁10g,重用党参20g,以益气健脾燥湿止泻;湿阻气滞明显,脘腹胀满,纳差加厚朴10g,苍术10g,山楂10g,以健脾燥湿,行气除满;肝郁明显,胸胁胀闷,抑郁易怒者加柴

3、胡10g,枳实10g,以疏肝理气解郁。西药对照组口服洛哌丁胺片2mg/次,每日3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抗生素,并停服影响肝、胃肠和内分泌功能的药物,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及烟酒。显效和有效者随访半年,追踪观察。疗效标准 显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成形及次数正常,半年内不复发。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减少一半以上,大便形状基本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大便形状及次数无变化。3 治疗结果 治疗组33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对照组33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复发情况:治疗组临床有效共31例,疗程结束后6个月内复发3例,

4、复发率%;对照组临床有效共18例,有8例复发,复发率%。 4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病程长,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多发于中青年,多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紧张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而致。该病属于中医学中的泄泻范畴,泄泻的病变主脏在脾,病理因素主要是湿,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谓:“泄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久泻以脾虚为主,脾虚而生湿浊,而湿盛与脾虚往往相互影响,故泄泻迁延日久而从实转虚;久泻复因外感、饮食、情志所伤而发。日久气机紊乱,脏腑失和则排便次数增多,气机不调故腹痛,湿邪内蕴而致粪质稀溏,带少量黏液。根据本病病因病机,治疗以健脾燥湿、益气和胃止泻为主,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为主方,方中用四君子汤以益气健脾,并加入扁豆、淮山以健脾渗湿而止泻,陈皮、木香行气止痛、燥湿醒脾和胃;五味子酸温收敛止泻,诸药相合,共奏益气健脾、燥湿和胃止泻之功。 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白术能抑制肠管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刺激所致痉挛,能促进结肠运动,并随剂量的增加而作用增强;陈皮、木香可以抑制肠管平滑肌痉挛和促进胃肠动力;甘草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典型的解痉止痛作用;加上茯苓、淮山、五味子等诸药调节,起到较好地改善胃肠道功能作用而达到健脾除湿止泻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