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左宗棠的家训思想.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566350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左宗棠的家训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试论左宗棠的家训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试论左宗棠的家训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试论左宗棠的家训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试论左宗棠的家训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左宗棠的家训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左宗棠的家训思想.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邵阳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试论左宗棠的家训思想邵阳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3级 黄珠兰 【摘要】 晚清“中兴名臣”之一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左宗棠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由于左宗棠戎马生涯,长年征战在外,军务、政务繁忙,不能亲自对子孙言传身教,只能通过家书传递自己的思想,对子弟家人给予教育指导,所以本文就其家书入手,结合其所处时代及其生平经历和思想,主要从读书明理、自立自强、力避骄奢三个方面对其“读书明理、防染纨绔气”的家教观进行深入研究。左宗棠的家教思想较全面地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传统家教并有所创新。虽然左宗棠的家教观受到时代的影响有所局限,但是他的家教观在当时却是积极可取的,时至今日,我们在创建社会

2、主义和谐家庭的过程中,仍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意义。【关键词】左宗棠; 家庭教育;读书明理;自立自强;力避骄奢 The Motto Thinking of Zuo zongtangGrade 2003,Chinese Department and Chinese and Literature Major,Shaoyang UniversityHuang Zhulan Abstract:As Late Qing Dynasty Zhongxing famous official, one of the Westernized representative, Zuo Zongtang attaches

3、great importance to family education. Zuo Zongtang joined in an expeditionary in long time. As officers leader, he was busy dealing with military affairs. So he didnt teach his offspring by himself and only giv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to them by family letters. This article take his family letters a

4、s example,and keep touch with the times and his life experiences and ideas, mainly from the education, independence and self-reliance. So as to Prevent the three areas depicted on the Educated, Prevent Dandyism tutor in-depth research into the concept. Zuo Zongtang tutor thinking more comprehensive

5、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Chinas traditional values and innovation. Although Zuo Zongtang tutor Times concept of the impact is limited, but his tutor concept at the time was actively desirable. Today, we are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family in the process, there is much we can learn from signi

6、ficance. Keywords: Zuo Zongtang; Family Education; Empowerment; Avoid the edge depicted. 左宗棠作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可谓大器晚成,他自不惑之年“出山”助剿太平军始,一直为大清王朝的国事效命,直至古稀之年客死异乡。他在军事、政治方面功勋卓著,影响较大,因而文人作家们大都把目光投在他的军事生活、从政生涯上,从而忽略了他的教育思想。实际上,左宗棠非常重视教育。他曾有较长时间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他曾说:“天下之乱,由于吏治不修;吏治不修,由于人才不出;人才不出,由于人心不正,此则学术之不讲也

7、”(左宗棠全集卷10)。“学术之不讲”,就是没有办好教育。可见他把教育看作是治理天下,培养人才,淳正风气的基础。左宗棠的教育思想非常值得大家关注,尤其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左宗棠戎马生涯,长年征战在外,军务、政务繁忙,不能亲自对子孙言传身教,只能通过家书传递自己的思想,对子弟家人给予教育指导,所以我们就其家书对其家庭教育进行研究。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家教方面颇有心得和独到之处,形成了“读书明理、防染纨绔气”的家教观。其主要内容表现在读书明理、自立自强、力避骄奢三个方面。 一、 读书明理在中国传统家训中,“读书”占了重要地位。左宗棠的家书中同样也重视“读书”,但是他的读书观却是有别于前人的

8、。在古代,读书乃士人通过科举获取功名的一种手段。获得功名,是士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促使他们读书的内在动力。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巨大的地位变迁,更是士人显亲扬名、光宗耀祖、光大门闾的旷世之荣。因此,天下士人,无不以“金榜题名”作为人生至乐。父母对子女最大的希望也不外是读书取仕,立身扬名。同样作为父母,左宗棠虽然在光绪二年(1876)给孝宽的一封信中说过“世俗之见方以子弟应试为有志上进,吾何必持异论”1P45,但是实际上他对这种“世俗之见”持否定态度。因为左宗棠知道,能幸运地以“科举入仕”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仍处于社会基层,左家几代就是这种情况。因此他强调以耕读为本,不赞成子弟为科

9、名而读书,并强调读书在于明理,不在获取功名。他的这种思想充斥在他的家书中。咸丰十年(1861)他在正月二日写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读书最为要紧,所贵读书者,为能明白事理,学作圣贤,不在科名一路也;如果是品端学优之君子即不得科第亦自尊贵,若徒然写一笔时派字,作几句工致诗,摹几篇时下八股骗一个秀才举人进士翰林,究竟是什么人物?”1P32并在同年三月三日写给长子孝威的另一封信中说:“只要读书明理,讲求做人,及经世有用之学,便是好儿子,不在科名也。”1P26他不仅教育儿子不要为科名而读书,而且叮嘱儿子不要让孙儿为科名而读书。他在光绪三年(1876)给二子孝宽的一封信中便有所提及:“诸孙读书,只要有恒无

10、间,不必加以迫促;读书只要明理,不必望以科名。子孙贤达,不在科名有无迟早,亦有分定,不在文字也。”1P44虽然左宗棠曾在咸丰六年(1856)致癸叟侄的一封信中说过“读书非为科名计,然非科名不能自养,则为科名而读书,亦人情也。”1P1在光绪二年(1876)给二子孝宽的一封信也提到“望子孙读书,不得不讲科名”1P44,但是他在咸丰十一年(1861)给长子孝威的一封家书中就已明确表示:“生尔等最迟,盼尔等最切,前因尔等不知好学,故常以科名歆动尔;其实尔等能向学做好人,我岂望尔等科名哉?”1P33并在同治元年(1862)给孝威的另一封家书中也说:“我欲尔等应考,不过欲尔知此道之辛苦,发愤读书,至科名一

11、道,我生平不以为重,亦不以此望尔等。”1P9左宗棠的这种“读书不为科名计”的思想其实是与他的早年经历和当时经世致用思想有关。左宗棠在其少年时期,随其祖父、父亲读书,走的是追求科名的道路,但他并没有把精力集中于猎取“功名”的制艺上,而偏好“有用”之书。道光九年(1829),他熟读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齐召南的水道提纲,并作了详细的笔记。这样就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某些有用的知识。后来他又从贺长龄处借阅了许多实用书籍。在科举的道路上,他饱读诗书,很快中了秀才,又中了举人,但他一辈子没中进士,三次进京赶考都落榜了。落第后的不堪滋味,使他“受尽苦辛,至今常有穷途俗眼之感。”

12、1P208科场失意,固然使左宗棠不能沿着“正途”而向上爬,但却使他能集中全部精力去钻研经世之学,饱读“有用之书”,学识见解,日益增进。他广泛钻研经世之学,特别是农学、兵事、地理、水利等学问,这对其日后收复新疆,发展西北打下了基础。这就使他更加确信读书在于致用而不是获取功名的道理。左宗棠早期师从贺长龄、贺熙龄为学,而贺氏兄弟又都是极力讲求经世之学的学者,更是颇有政声的官吏。陶澍、林则徐二人则是他心目中的楷模。这些人虽是科举出身,却反对八股文,提倡实用的学问。左宗棠本身就喜欢有用之学而厌词章之艺,在师友的影响下,学问的主要方面又专注其中,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左宗棠早年社会地位低,接触到下层人民的

13、苦痛,了解社会的弊端。他曾写了一副对联挂在书房内: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首对联道出了他自幼就爱国家,爱人民,并愿为之奋斗终身的心愿。受其经世致用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他深切感到,国势日颓与当时人们多追求科名,不务实学有很大关系:“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之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且人生精力有限,尽用科名之学,到一旦大事当前,心神耗尽,胆气薄弱,反不如乡里粗才,尚能集事,尚有担当。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越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1P33为了拯救中国不能走科举之道,因此他一再要求其子勤苦力学,勿以获取科名为荣。这又是与其爱国

14、主义思想相一致的。左宗棠将近中年才得长子孝威,故他在咸丰十一年(1861)给长子孝威的一封家书中说:“生尔等最迟,盼尔等最切”1P33,其爱子之深,望子成才之切溢于言表,所以他对子弟的要求很严格。他严厉批评儿子为科名而读书的错误心态,说:“尔不知读书力学,惟希世俗科目为荣。知尔之无志于端人正士及学问优长之人,不知亲近爱慕,而乐于与下流不若己之人为伍,知尔之无是非。”1P104 “儿从师学时俗八股,尚未有成,遽望以此代取科第,所见差矣!至谓俟得科第后再读有用之书,然则从前所读何书?将来更读何书耶?”“留心帖括,得及早为有用之学。如其诚然,亦见志趣之不苟。然吾不能无疑,科第之学,本无与于事业,然欲

15、求有意取科第之具,则正自不易”1P199,对儿子道路不正表示担忧,并视只重科名的子孙为不肖之徒:“或且以科名为门户计,为利禄计则并耕读务本之素志而忘之,是谓不肖矣。”1P45他表示如果是好子弟,能够取得科名,当然是“门闾之庆”,但要是子弟不好,即使取得了功名,也只是为他增添耻辱而已。为了使读书达到明理的目的,作为洋务派领袖之一的左宗棠也像其他洋务派代表一样,在家书中给子孙传授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治学经验。读书要明理,先要立志。古代圣贤把立志和励志放在人生之首。左宗棠在咸丰十年(1860)致孝威、孝宽一信中就告诉儿子“读书作人,先要立志。想古来圣贤豪杰,是我者般年纪时,是何气象?是何学问?是何才干

16、?我现在哪一件可以比他?想父母命我读书,延师训课,是何志愿?是何意思?我那一件可以对父母?看同时一辈子,父母背后夸赞者,是何好样?斥詈者,是何坏样?好样要学,坏样断不可学,心中要想个明白,立定主意,念念要学好,事事要学好,自己坏样,一概猛省猛改,断不许少有回护,断不可因循苟且,务期与古时圣贤豪杰少小时志气一般,方可慰父母之心。”1P20读书要究其理,更要践其行。林则徐就曾说过:“读书贵在用世,而全无阅历,亦岂所宜!”(林则徐致次儿聪彝)林则徐对左宗棠的影响很大,所以左宗棠反对子弟成为只知读死书,不知世事的书呆子,强调读书与生活实际联系。他在咸丰六年(1856)给癸叟侄的信中说:“但既读圣贤书,必先求识字,所谓识字者,非仅如近世汉学云云也。识得一字即行一字,方是善学,终日薄西山读书而所行不逮一农村野夫,乃能言之鹦鹉耳?纵能掇巍科,跻通显,于世何益?于家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