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锡亮保健灸法.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566178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谢锡亮保健灸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谢锡亮保健灸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谢锡亮保健灸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谢锡亮保健灸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谢锡亮保健灸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谢锡亮保健灸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谢锡亮保健灸法.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谢锡亮保健灸法保健灸法是自古以来的防病治病之术,俗语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说若要身体健康平安,常灸足三里穴,勿使灸疮干燥,结痂愈合。这是古人在长期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总结。我国古代的人们很重视健身灸,往往把灸疗当成生平大事,有的定期施灸,终生不渝,以促进身体健康。 现代中外学者利用医学科学知识,进行实验研究,证明灸后可以高速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变血液成分的量,增加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免疫力,提高健康水平。保健灸法既经济节约,又简单方便,自己就可以施灸。这要比进参茸补药,吃珍贵补品等保养身体经济实惠得多。许多医学家认为:“尽信药不如无药,药补不如食补。用药

2、如用兵,不得已而为之。靠医药不如靠自己,医药能治病,亦能致病。是药都有毒,有利必有弊。”这些话真是经验之谈,肺腑之言,值得注意。由于现代医学科学飞速发展,新技术、新疗法、新药品日新月异,不断出现,给人们带来许多幸福。但目前已被人们渐渐察觉,有些药品对人体是有害的,造成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越来越多,即所谓“医药公害”。因此,不得不寻找更理想的方法无药治病之术。太极拳、矿泉浴、择地疗养、饮食疗法、针灸疗法等。这正符合我国古代易经上说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就是说,得了病不胡思乱想,心情舒畅,安心静养,不吃药也可自愈。这种哲学思想,也是当前医学发展的新趋向。因此,为了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我们

3、要大力提倡灸法,大力推广保健灸法。保健灸法传到日本以后,颇为盛行,如他们的民族谚语中有“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做旅伴”,“旅行灸三里,健步行如飞”。他们也主张长期施灸。日本习俗在郑重灸中提倡:婴儿期灸身柱,以促进健康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以预防感冒;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以下毒使生殖系统健康;三十岁以后灸足三里,以健胃强身,防止衰老,预防一切疾病;到了老年则增加曲池之灸,以防止视力减退,抵抗病邪,使耳聪目明,牙齿坚实,血压降低,预防中风。保健灸在国内外实践中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其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灸法比针法还要容易,只烧皮肤,不触内部重要组织。保健灸尤其容

4、易,因为取穴不多,便于掌握,只要经过医师指点,或者按图取穴,就可以自己操作,或者家人、同志互相操作,达到保健的目的。一、大椎1取穴法大椎穴在第七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恰好与肩相平。使病人正坐平肩,略低头,在第7颈椎下,第1胸椎上陷凹处取穴。当低头时,颈后与肩平外,出现一个高突,即第7颈椎,其下即大椎穴。有的人出现2个高突,下面最大的、会活动的是第7颈椎。2特性大椎在项下背上正中,属督脉经,手足六条阳经皆会于此。督脉上通于脑,有总督诸阳的作用,称为阳脉之海,有解表通阳,清脑宁神之功效。3作用(1)呼吸系统疾患: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肺气肿,咳嗽、哮喘,支气管炎(2)神经系统疾患:癫痫、精神分

5、裂症(3)血液系统疾患:可增加白细胞(4)主治发热:为全身退热穴(5)对疟疾有特效:但要在发作前2小时内治疗。(6)亦治衄血,呕吐,黄疸,小儿诸疳,中暑,荨麻疹,强壮全身及解尿毒的作用。二、风门1取穴法风门穴在第2与3胸椎之间旁开1.5寸。2特性风门属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经交会。所谓风门即风邪之门户,出入之要道。又名热府,是热气聚集之意。此穴能泻诸阳经热气,亦泻胸中之热,所以不论内伤外感,一切风症皆主之,它有宣通肺气,疏散风邪,调理气机之功效。3作用(1)防治感冒:风门穴既是感冒的预防穴,也是治疗穴。多灸风门,可以预防感冒。如果觉得项背发冷,似有感冒的征兆时,可即在风门穴灸20壮,同时灸身柱穴

6、,就会觉得脊背发暖,感冒可以避过,即使避不过,也可以减轻;如果感冒以后总觉得没有痊愈,迁延时日,则灸风门,即可痊愈。感冒被称为百病之源,容易引起许多疾病,因此,应用风门穴预防和治疗感冒,是重要的保健措施。(2)呼吸系统疾患:风门穴对于防治小叶性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哮喘,支气管炎,胸膜炎,百日咳等,都是重要的穴位。(3)预防脑出血:灸风门能预防中风。脑出血昏倒时,可在风门穴上放血,会缓和脑部充血或出血,可以急救。(4)耳鼻咽喉科疾患:鼻炎,鼻窦炎,咽喉炎,腭扁桃体炎等。(5)医治背部蜂窝织炎:即中医外科的痈疽搭背,灸风门能有预防发痈疽的作用。(6)其它:肩酸痛,肩背软组织劳损,头痛,

7、颈部痉挛。一般头痛,只灸风门,身柱即可痊愈。三、身柱1取穴法身柱穴在第3与第4胸椎棘突之间。取穴时,使病人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头,在第3胸椎下陷中取之。2特性身柱穴为督脉码调制之脉气所发,通于脑髓,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疔毒,宁神志之功效。3作用(1)灸身柱可以健全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疲劳和促进疲劳的恢复,可以防止神经衰弱,不眠症,头痛等。对脑出血,精神病,癔症,小儿麻痹,癫痫,舞蹈病也有疗效。日本针灸医家代田文志,在长野县40所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保健灸的报告说:“灸过身柱穴之后,不伤风了,食欲增加了,发育也好了,总之,健康状况改善了。所以,虚弱儿童的家长,应该格外注意长期给孩

8、子灸身柱。身柱是学龄儿童施灸的重要穴位。身柱灸对于成年人,也是必要的灸穴,是保健上不可缺少的。”(2)通治儿科百病:对于婴儿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缺乏,精神萎靡,夜不眠,夜哭,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抽风,发良不良,面黄肌瘦,都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可将艾绒搓成铅笔尖或更细一些,在身柱穴灸3壮。像叶乳之类,2-3天即可痊愈;由于泻吐,消化不良而引起乳幼儿病危者,灸身柱可以转危为安;对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也都疗效明显。对于3岁以上的小儿哮喘,除灸身柱外,可加灸灵台穴(第六椎下陷中)。由于身柱灸对于上述小儿各病都有明显疗效,所以是保证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应该成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一

9、般家庭常识,要大力推广。(3)防止呼吸系统疾患:身柱灸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对于小叶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胸膜炎,哮喘,支气管炎等,是必不可缺的灸穴。四、脾俞1取穴法脾俞穴在第11与第12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使病人正坐或俯卧,按第11胸椎下脊中穴旁开1.5寸取穴。简便取法,可先摸到肩胛骨下解平为第7胸椎下。2特性“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主四肢,肌肉,能统摄血液,开窍于口唇;胃司受纳,通主水谷。故皆为仓禀之官,主宰中焦,脾,胃,十二指肠,小肠,胆,胰等的消化和吸收作用。所以这里说的脾脏,具有运化五谷精气及输布津液于全身的功能,是供给五脏六腑营养的源

10、泉。在精神方面是意与智之所茂,故有智慧囊之说。凡属诸虚胀满皆为脾病脾俞穴在背部的中部,是十二脏腑背俞穴之一,属足太阳膀胱经。它有调理脾气、运化水谷、渗利除湿和营统血之功效。3作用(1)消化系统可治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消化不良、缺乏食欲,急慢性肠炎,痢疾,泄泻,肝炎,黄疸,肝脾大,胃痉挛。(2)治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子宫下垂。(3)治营养不良、水肿、四肢沉重,失眠,喘息。(4)治湿疹,荨麻疹。五、肾俞1取穴法肾俞穴在第2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使病人正坐或俯卧,从第2腰椎之下命门穴,旁开1.5寸取之。简便取法,使病人正坐直腰,由医者两手中指按其脐心,左右平行移向背后

11、,两指会合之处为命门穴(此穴正对脐中),由此旁开取之,此法对于胖人腹壁下垂者不甚准确。2特性“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藏精与志,通于脑。肾主水,其华在发,开窍于耳。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为人身精气出入之源泉,又主宰一身之元气。肾与膀胱、生殖系,神经系,消化系,呼吸系均有关系。如果肾气足,则人体精力充沛,强劲有力,生殖力强,脑功能也精巧灵敏,消化旺盛。肾俞穴在腰间,是十二脏腑背俞穴之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调理肾气,强健脑脊,聪明能干耳明目,健身体,壮元阳之功效。3作用(1)泌尿生殖系疾患可治急、慢性肾炎、肾绞痛、肾下垂、遗精、遗尿,阳痿,月经不调,盆腔炎,不孕症,膀胱炎,膀胱麻痹

12、,糖尿病,淋病。(2)治腰痛,腰肌劳损,腰神经痛,下肢麻痹。(3)治贫血,身体虚弱,面色挑白,畏寒,四肢不温,慢性腹泻,耳鸣,耳聋,脱发,毛发干枯,多梦,失眠。(4)肾虚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六、中脘(太仓)1取穴法中脘穴在上腹部之中央,腹白线上。使人仰面平卧,自胸歧骨至脐中心1/2处取穴。2特性中脘穴,又名太仓,位于中焦中点,适在胃上,“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中脘与小肠,三焦,胃,肺,肝,任脉等六经均有关系,故有中脘为上纪之说。它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3作用(1)治急慢性胃炎,腹部胀满,呕吐,呃逆,胃痛,胃下垂,胃溃疡,胃扩张,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肠梗阻,胃酸缺

13、乏或过多,食欲缺乏,痢疾,肝炎。(2)治高血压,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精神病。(3)对子宫左屈,后屈有调整作用。(4)治心下痞满,中气不足,气短。七、关元(丹田)1取穴法关元穴在下腹部之正中线上,病人仰卧,在脐下3寸处取穴。2特性关元为一身元气之所在,属任脉,为手术阳小肠之募穴,在脐下胞宫之上,为生化之源,当人体上下四旁之中,名为“大中极”,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又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会。别名丹田,是生命之田的意思,脑为上丹田,关元为下丹田。又是冲脉、督脉、任脉所起之所,此三脉者同发于胞中,称为一源三歧。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原气之功效,长期施灸元气充

14、足,虚损可复。所以能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3作用(1)泌尿生殖器疾患可治肾炎、睾丸炎、尿道感染、膀胱炎、膀胱麻痹、急性尿潴留、前列腺炎、慢性子宫病、夜尿、遗精、早泄、阳痿不举、缩阳症、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赤白带、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子宫下垂。(2)治慢性腹泻,腹胀,元气不足,虚喘,休克,虚脱,肠绞痛,痢疾。(3)治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虚寒。常灸关元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4)治心下痞满,中气不足,气短。八、曲池1取穴法曲池穴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小头之关节间,当肘窝横纹之端。屈肘略成直角,手心向里,在肘窝横纹头下陷中是穴位。2特性曲池,为大肠经合穴,合穴为五俞穴之一。合治

15、内腑,为上肢主要穴之一,有调节全身的功能,是整体疗法中不可缺的穴位。因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本腑有传送运输的职责,它与肺经相表里,有治理调节的作用。所以曲池穴祛风解表,清热利湿,调和营卫,强壮明目,有主泄逆气之功效。3作用(1)治眼科疾患。古代认为曲池是“目灸”名穴,灸曲池可使眼睛清亮,治眼睑炎,结膜炎等;对于角膜白斑,睑腺炎(麦粒肿、偷针眼)以及虹膜炎,角膜实质炎等也可减轻症状。(2)皮肤病。对于荨麻疹,湿疹,汗疹,可灸曲池,再灸肩yu;对于疔,痈,疗,除灸曲池外,可并灸手三里,合谷;对于痈疽,除曲池久,可在患部附近施灸。治瘰疬除曲池外,再灸肘尖。治腮腺炎,除曲池外,可灸角孙。(3)上肢疼痛。用于肱桡神经痛,臂肘神经痛、肩胛神经痛以及肩胛关节周围炎、风湿痛、肘关节炎、上肢神经麻痹。(4)各种发热,血压亢进,面赤头胀,半身不遂。(5)胸膜炎,腭扁桃体炎,牙痛,鼻炎,口腔炎,头痛等。九、郄门1取穴法郄门穴在前臂内侧面,掌横纹直上5寸。2特性郄门为心包经之郄穴。郄穴为特要穴之一。它有救急作用,多用于顽固性病和急性病。它位于前臂内侧之中部,居手三阴中间,对三阴经皆有影响,善治胸部诸疾。属心包经,心包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