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地理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56465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的地理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的地理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的地理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的地理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的地理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的地理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的地理公开课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中的地理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难(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难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备地质灾难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难方面的科学讨论的进展。 二、力量目标 1.培育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能正确评价地质灾难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加学生面临地质灾难时的应变力量; 3.读图猎取信息力量。 三、情感目标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爱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备】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难相关的各类资料。 【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

2、唐山地震图片,有配音。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看了有关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们发觉,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特别剧烈,这些自然现象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它们经常给人类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和威逼,我们称为地质灾难。请同学们思索,你所了解的地质灾难有哪些,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答复】略 【课件演示】主要地质灾难名目 【观看录像】地震根底学问 【提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地震呢? 【学生答复】(板块边缘,地壳不稳) 【观看录像】地震发生的缘由 【教师总结】知道了地震发生的缘由,我们不难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观看图片】展现“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图” 【提问】虽然我们很少亲临地震,但通过学习

3、我们知道地震实际上是地球内能在地壳的断层带以地震波形式快速释放的过程,请大家发挥想像,地震会产生哪些危害呢? 【学生分组争论后答复】略 【教师补充】我们很简单看到地震带来的直接危害,而实际上,地震经常会带来其它一些间接危害,这些间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为沉重的损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灾,引发的瘟疫等等。 【过渡】刚刚我们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图,事实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根本上是全都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火山的根底学问。 【播放录像】“火山的根底学问” 【教师引导并提问】通过观看录像,我们了解了关于火山的一些学问,请你回忆一下,火山的分类有哪些?你觉得这样的分类说明白什么问题呢? 【学生思索答复】略

4、 【教师总结】科学家们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说明白我们对于火山喷发规律的不甚了解。要准确了解这方面的学问,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学讨论。 【过渡提问】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国家?火山喷发的缘由是什么? 【学生答复】略 【课件演示】展现板块碰撞的动画。 【分组争论】火山喷发也是破坏性很大的地质灾难,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喷发有没有有利的方面呢?请举例说明。 【课件演示】对火山喷发这种地质灾难应当有正确的评价。(1)从灾难的角度看(2)从资源的角度看。 【承接过渡】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危害特别大的地质灾难。它们分别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岩浆活动在地表的表达,而另外两种地质灾难同样不容无视。

5、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课件演示】请大家看下面的这组图,思索后面的问题。 【学生答复】略 【教师总结】地质灾难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应当乐观的防备,尽量削减这些危害造成的损失。我国地域宽阔,地形简单,地质灾难的发生也非常普遍。 【动画演示】请大家观看我国的地质灾难图。 【提问】这么多的地质灾难好像有些耸人听闻,但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我们应当如何进展防备呢?请大家观看下面的录像,看看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录像】日本地震灾难的防备 【分组争论】在地震多发地区的人们,应当如何防备地震?(分地震前,地震降临时和地震发生后三个阶段各应当做些什么事?) 【教师总结】请参考扩

6、展资料“地震发生时的应变”,接着总结地震灾难的防备措施(三方面)。 高中的地理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两局部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根底上,把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了解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4)把握并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2.教学难点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缘由及其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引入唐代诗人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

7、: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照旧笑春风。引出本课主题“风”。 2、风的概念。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的水平运动。 回忆热力环流的学问,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3、风的方向。分三种状况归纳。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时,风向垂直于等压线(抱负状况); (2)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时风向垂直于地转偏向力(高空); (3)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同时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呈 肯定夹角(近地面)。 小结。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和风有关的诗词或成语。播放风之谷主题曲。 过渡:(1)给出材料“二战期间日本向美国发出的风战”,思索

8、氢气球炸弹是如何从日本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的?(2)讲解小故事-“马纬度”问题和咆哮西风带的消失,让学生思索缘由。引出课题-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5、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6、利用三个假设来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1)假设1:地表匀称、不考虑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和公转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凹凸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形成单圈环流 (2)假设2:地表匀称、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凹凸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形成三圈环流 视频播放:“新闻-全球高温都是副热带高压带惹的祸” 重点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全球7个气压带6个风带。 思索: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

9、带的成因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前者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缘由形成的。后者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缘由形成的。 (3)假设3:地表匀称、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在北半球,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课堂小结 假设一:单圈环流。 假设二:三圈环流。 假设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思索假设四:条件更换为考虑地表海陆性质的差异,自转和公转? 课后习题 探究地中海气候的特点 结合气压带、风

10、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和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探究地中海地区夏季酷热枯燥、冬季温柔多雨的气候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并以Flash动画的形式加以解释。 高中的地理公开课教案3 【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难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治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展,RS、GP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群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也给地理学科进展带来了一次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因此应当高度重视该节内容。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

11、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讨论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比照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进展资料、图像查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育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进展探究的兴趣。 2、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进展爱国主义思想训练,以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讨论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

12、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讨论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比拟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在区域的讨论中不仅有定性的讨论方法,还有定量的讨论方法,其中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进展的讨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学问及其在区域地理环境讨论中的应用。 【板书】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指猎取、治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讨论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难防备监测、国土

13、资源治理、国土开发规划 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猎取治理分析应用RSGPSGIS区域地理 自然灾难防备检测国土开发规划 【板书】二、遥感(RS) 1.概念: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肯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展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 作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承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工作原理: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一样。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4、特点(优点): 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约人力、财力。 (讲解)在区域地理讨论中,遥感已成为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传统的工作方法常常是从点、线实地观测入手,渐渐过渡到面上的分析讨论。运用遥感技术,则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讨论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展野外验证和检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讨论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约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讨论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