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精读与略读.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560001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精读与略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2、精读与略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2、精读与略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2、精读与略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2、精读与略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精读与略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精读与略读.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精读与略读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课文,感知并读懂课文,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选择哪些读书方法和怎样略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抓住精彩之处引导、点拨,把文章中所交给的读书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来。一、揭题,审题二、指导自读课文 1、揭示课题。2、审题:(1)什么叫“精读”?什么叫“略读”?(2)你通常会采用什么方法?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1)要有一定的速度;(2)弄清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主要写哪几件事?(3)在自己认为最有收获的句子下面作记号。2、组织交流。3、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课文,注意正确、流利。4、指名分段朗

2、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让你受益匪浅?为什么?5、相机出示句子,指导理解:(1)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提问:(1)“一目十行”失什么意思?(2)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3)你这样读过哪些文章?有什么帮助(4)这样的方法给了你什么好处?(2)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提问:(1)这句话你同意吗?(2)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3)这个“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须要”而不是“需要”? 三、理解课文1、齐读。 2、浏览课文,思考。1、按要求轻声自读课文。2、小组交流学习结果。3、指名汇

3、报。 4、指名补充。5、听读,评议。 6、听读,思考。7、指名交流。8、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思想感情,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板书 : 精读与略读 选择哪些读书方法怎样略读我读书、我快乐!阅读上下五千年教材简析:教材分为三个部分,导读先以我们课文里学过的一些历史故事引出上下五千年。然后介绍了作者的身份,接着说明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阅读 上下五千年,旨在落实标准关于“少做题目,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和爱国热情。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

4、解上下五千年及作者,了解上下五千年对弘扬中国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2、通过导读,让学生继续学习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3、通过自读,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与享受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2、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读书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学生各买一本上下五千年;学生各准备一本读书笔记;课前预习:选择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一个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一学期学习的朝

5、代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幻灯演示)2、过渡: 五千年历史长廊,风云变幻;五千年文化长河,源远流长;五千年人物长幅,千姿百态;五千年战争长卷,硝烟弥漫。就是这样的五千年,演绎出了多少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了多少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有这些历史故事吗?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讲,老师可相机演示: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李广射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三顾茅庐郑和下西洋虎门销烟等故事的幻灯。)3、这么多的历史故事,串成了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其实,它们还只是这长河里一朵朵小小的浪花。还有更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都汇聚在一本书里,知道

6、是哪本书吗?(板书:中华上下五千年)二、简介中华上下五千年及其作者。这样一本好书,相信有许多同学已迫不及待地对它进行了了解,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可能会说:1、我浏览了一下书目,发现书中的内容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与我们所背诵的朝代歌的时间一样。2、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各种版本。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上下五千年出现了很多版本,时间也延续到了辛亥革命,甚至建国初期。教师相机演示:(1)最早版本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主要内容。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阅读其中一个个历史故事,就能使我们具体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国的文化是多么璀璨。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

7、以组织和裁剪,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以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上下五千年按历史顺序编写,涉及的时间从远古到清朝的鸦片战争前。(2)最早版本的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林汉达教授。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汉达教授,他是一位教育家和语言学家,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教育部副部长。他在写历史故事方面,是下过一番工夫的。他把历史故事作为对:“新语文的尝试和对旧故事的整理。”他所写的历史故事“风格独特、脍炙人口”板书:林汉达。(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三、归纳读书方法。(一)你打算怎样读这本书中呢?1、学生汇报自己所学的读书方法。(1)读通故事全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2)读懂文章讲了什么内容;(3)知道文

8、章表达的中心思想;(4)品味并积累好的语言,好的段落;(5)精读与略读相结合;(6)常读常新,读而不厌,寻找新知。 (7)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8)坚持写读书笔记(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2、过渡:同学们总结了这么多的读书方法,很不错。但同学们还发现这本书与我们所读的其他书有什么不同吗?针对这本书,同学们还有什么读书方法吗?可引导同学们再从这几个方面说:(1)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有许多的历史知识,跟我们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事情发生的朝代,人物,主要事件等有关的历史知识,所以我们不但要读,有时也应记一记。(2)成语是我们必备的

9、基础知识之一,很多的成语就源于这些故事,所以我们也应多积累成语的来源,成语的喻义等。(3)这是一本历史读物,展现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拼搏不止,一代又一代,涌现出的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读这本书,我想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但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像*臣秦桧、窃国大盗袁世凯那样的民族败类。所以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要学会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多借鉴,多思考,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4)这本书不能作为历史教材来学,如果还想知道有关具体的事件的介绍,会有许多的资料可查,如:把上下五千年这一书中的内容与网络结合起来,查找收集资料,筛选整理加工成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读书

10、卡片,相信对于这本书来说,也是一种好的读书的方法。(二)归纳总结读书方法: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文章内容应理解 读书感受能标注 好词佳句常积累 历史知识要记牢 遇到疑惑善提问 多读多思知识多四、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1、 过渡语: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大家都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现在就看看用得怎么样了。(板书:课外活用)2、指导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读。如:苏武牧羊,王猛扪虱谈天下、王戎评李、诸葛恪添字得驴、白痴皇帝、指鹿为马等。 (也可全班学生选择一个故事,共同阅读) 3、指导学生选做读书笔记。 书名篇名 精彩词语 精彩句子 主要内容 感想体会 4、学生结合所做的读

11、书笔记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可能会汇报故事的内容、积累的成语、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提出自己的疑问等方面来交流。) 5、指导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五、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1、明确读书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只要同学们读完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绍,一定可以开阔眼界,启发智慧。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2、小组讨论怎么有效读完一本书。明确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坚持12个月读完一本书。(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3、在扉页上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4、鼓励学生每周精选一篇故事,写读后感,持之以恒,做好读书笔记。(在归纳方法的空白处补上板书:读书笔记需坚持)六、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七、作业 课后继续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书中的故事,为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交流会作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