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璐七年级上册知识点.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559766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璐七年级上册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杨璐七年级上册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杨璐七年级上册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杨璐七年级上册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杨璐七年级上册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璐七年级上册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璐七年级上册知识点.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地理 粤教版杨璐第一章 认识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盖天说浑天说球体二,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帆船的远去时船身先消失和返回时先看到桅杆 (2)登高望远 (3)月食时的阴影呈弧形 (4)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三,地球形状: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四,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第二节 地球仪一,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二,经纬线

2、比较纬线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圈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弧线圆弧状况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长度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到两极缩成一个点相等(等长)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三,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纬度经度标注起点赤道(00纬线)本初子午线(00经线)度数范围00-90000-1800表示代号南纬(S)北纬(N)东经(E)西经(W)半球划分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00W,160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区域划分以300,600纬线为界分为低,中,高纬以00,1800经线为界分为东经、西经图解(东西经的判读,南北纬

3、的判读)010201801020180本初子午线0101020209090(北纬)(南纬)愈向北愈大愈向南愈大(西经)(东经)向西度数增加向东度数增加 注: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3)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4)高中低纬度度数范围: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0-300300-600600-900(5)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它的四周都是南;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它的四周都是北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

4、: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 时间的差异 注:东经度,度数越大越早见到太阳 西经度,度数越大越晚见到太阳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年(约365天)4,特点: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05,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 五带的形成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四季:春(3、4、5月)

5、夏(6、7、8月) 秋(9、10、11月) 冬(12、1、2月)公转示意图太阳直射点: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移动图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12.22次年3.216.22 昼越来长,夜越来短)(6.229.2312.22 昼越来短,夜越来长)昼夜长短状况:(昼长夜短:3.216.229.23) (昼短夜长:9.2312.22次年3.21)正午太阳高度与影子的关系: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大,影子较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影子较长。五带的划分:根据接受太阳辐射

6、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判断依据: 判断依据: 判断依据: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全球昼夜平分 第二章 学用地图第一节 地图的发展陶片地图羊纸地图丝织地图纸质地图电子地图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方向 判断方法:a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b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c 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就为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比例尺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直

7、线式)4,比例尺与地图范围及内容详略的关系范围内容大比例尺小详细小比例尺大粗略(3)图例和注记二,地图的类型:政区图、地形图、交通图、旅游图等。第三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的判读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2,绝对高度:也叫海拔,是地球表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3,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4,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垂直距离5,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同线等高 等高距全图一致 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二,等高线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三,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不同山体部位地形特点示意图和等高线图山地山峰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

8、线凸向低处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鞍部两山之间的低洼部分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处四,五种基本地形及特征1, 平原:海拔在200m以下,地势平坦2, 高原:海拔在500m以上,地势平坦但边缘较陡3, 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坡度较陡4, 丘陵:海拔在200m到500m之间,坡度较缓5, 盆地:海拔不定,中间低,四周高注: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一,世界海陆分布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在任何等分的半球中

9、,海洋面积都大雨陆地面积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二,七大洲和四大洋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P40中的图3.4)概念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洋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七大洲的面积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的面积排列:平西度冰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亚、北美:白令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南极、

10、南美:德雷克海峡注: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第二节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一、海陆的变迁1,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的活动2,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我国东海海底的古河流遗迹 澳门的填海造陆 荷兰的围海大坝二,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学说名称学说内容主要证据大陆漂移学说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分离,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大陆轮廓的吻合性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似性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性板块构造学说由岩

11、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成与变化。大西洋的扩张。注: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P46中的图3.11) 三,全球两大地震带是: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海洋的美称: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圣地、资源的宝库

12、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一,天气与气候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短时间时刻变化长时间变化不大二,常见的天气符号(P55 图4.2)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三,空气质量1, 空气质量的高低的判断依据:空气污染指数污染指数小,说明空气清新;污染指数大,说明污染严重。2,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等级表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一级150优二级51100良三级100200轻度污染四级200300中度污染五级300重度污染3,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自然因素:空气流动 人为因素:汽车尾气,工厂废气,家庭废气,破坏植被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一,气温及其变化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1,日变化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2,年变化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变化特点:陆地北半球南半球月平均气温最高值(最热月)7月1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最冷月)1月7月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