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综合锻炼方法的临床设计与应用.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554948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髋部骨折综合锻炼方法的临床设计与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老年髋部骨折综合锻炼方法的临床设计与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老年髋部骨折综合锻炼方法的临床设计与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年髋部骨折综合锻炼方法的临床设计与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髋部骨折综合锻炼方法的临床设计与应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髋部骨折综合锻炼方法的临床设计与应用我科自1995年以来,对年龄在60岁以上40例髋部骨折患者运用了综合功能锻炼的方法,维持了患肢的良好肌力,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同时增强了老年患者的体质,减少了老年患者卧床牵引过程中的并发症,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1资料1.1本组单侧髋部骨折40例,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60岁,平均72岁。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比较稳定的股骨颈骨折5例,本组病例无明显的骨折合并症及股骨头坏死。选用34例髋部骨折未行综合功能锻炼的患者平均年龄在67岁作为对照组。本组与对照组骨折前髋部功能均为良好,无行走困难。1.2内固定材料均采用张家港医疗器械厂生产的

2、系列角钢板。2方法2.1对卧床行皮牵引和伴有慢性病者术前的锻炼方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较长时间的卧床,很容易发生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和被动性关节功能障碍,将直接影响愈后的行走功能,老年人卧床时期的肺活动度大为减弱,影响换气功能,血管弹性差,血流减慢,易发生栓塞的严重的肢体肿胀。另外,由于卧床可造成运动减少,食欲陡减,而使体质下降。针对上述问题,在术前710我们进行了以下锻炼:(1)平卧时引身向上,行上肢及头、颈、胸的锻炼。嘱患者双手握住床上装置的吊环拉力器用力使头、颈、背离床。抬高1030,分别为每日的9、11、15和17时共锻炼4次,每次510。(2)患者平卧于床上行扩胸、对掌、两上肢上举运动和深呼

3、吸运动,每日早6时、晚20时各1次。每次10。身体允许者可握一定量重物进行上述运动。 (3)健侧肢体的抬高、屈曲及伸直活动。至少上下午各2次,每次不少于10,时间由患者自定。(4)患者肢体在牵引下,于骨折复位后即可开始股四头肌的静止等长收缩运动,护士给予固定患者的骨折部位,嘱其主动进行,并给予适当的外力加强,如用手或用物品顶住患肢脚掌,造成一定的应力,此项运动每日上、下午各一次,首次练习收缩约50次为宜,以后逐渐递增,可达100余次,以不感到疲劳为度。目的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防止肌肉的萎缩。(5)患者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保持患肢外展并避免骨折处成角,做膝关节屈曲和伸直活动锻炼,此时护士用手固定

4、骨折处,并给予协助活动肢体。(膝关节的屈肌为绳肌,伸膝肌主要为股四头肌)。同时给予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的活动锻炼,每日2次。每关节每次不少于5。防止膝踝关节废用性僵硬的发生。2.2行内固定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方法术后要积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因本组和对照手术均未置入引流管,所以功能锻炼可在术后当天即开始进行,开始做患肢主动和被动的屈伸活动,主要是行功能肌群的肌肉主动收缩,如足背屈肌、趾屈肌,伸屈膝肌和伸屈髋肌。并在医护协助下或使用双腋杖辅助进行下述练习:(1)伸膝屈髋:行患肢平卧时的直腿抬高动作练习,每日2次。锻炼绳肌、股直肌。有利于静脉回流,减少肢体肿胀。(2)屈膝屈髋:在床上、床边或坐椅上进行练

5、习,以减轻疼痛,每日可数次,此时绳肌屈髋位被动延长,处于有利的长度张力关系,屈膝动作的功效增大,这时股直肌也处于良好的长度张力关系。(3)屈膝伸髋:直立位伸髋,同时又屈膝的练习。有时常因疼痛反射性收缩,限制了绳肌的屈膝伸髋作用,在练习中应注意这一点。(4)伸膝伸髋:即自坐位站起,此时股四头肌伸膝,绳肌伸髋,其作用方向则与屈膝屈髋相反。(5)在上述锻炼的基础上练习行走。若内固定材料可靠当于即可用双腋杖辅助练习行走,行走开始要缓慢,让患者自己调定步距,以最小疼痛为限。第1,12次,每次5为宜,如不发生明显患肢肿胀,于第2增加次数和时间,每次10,第3每次15。术后功能锻炼1520出院。2.3两组对

6、比观察采用综合锻炼后患肢关节屈曲度、活动范围及肌力、行走步态稳定性进行比较。踝关节行走时活动范围2045之间,当足跟离地时为背屈2030,足趾离地时约为跖屈4045。膝关节行走时活动范围为屈曲145、过伸15。髋关节活动范围屈曲145、过伸40,当足跟部离地时接近完全伸直,当足跟着地时屈曲最大。3结果根据观察对比内容进行统计对照,结果表明,行综合锻炼组患者的患肢屈髋、屈膝、足背屈、跖背屈、跖屈功能恢复情况经统计学处理0.005(见表1),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下肢关节活动范围经2检验0.025,肌力及行走步态稳定性经2检验120屈膝120足背屈20足跖屈402值锻炼组=40未锻炼组=343810361039164018109.320.0055301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年10月第7卷第10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