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案模板.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54809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教案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理论教案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理论教案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理论教案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理论教案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论教案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教案模板.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名称 体育心理学 使用教材 主 编 出版社 出版(修订)时间 专业班级 体育教育 授课时数 总32课时;理论:32课时;实践: 课时;其他 课时 授课教师 柳春梅 授课时间 2011至 2012学年度 第 二 学期 主要参考文献 湖南城市学院教师备课纸 第1 次 课 题: 绪论 (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学问题) 目的要求:阐明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1、体育心理学概念、研究对象和发展简史 教学难点: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

2、授、讨论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程导入:解决六个“何” n 英语中的六“”:(1)何物(What)、(2)何时(When)、(3)何地(Where)、(4)何由(Why)、(5)何人(Who)、 (6)如何(How)。一、体育心理学定义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与规律,以揭示体育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体育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 2、体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体育,是通过大肌肉活动而进行的人的教育,所以体育心理学也可认为同德育心理学与智育心理学一样,是教育心理学的特殊分支学科。体育心理学应把教育心理所

3、阐明的原理或规律应用于体育方面,深入研究作为体育教材的大肌肉活动的心理学特性;研究作为体育对象的个体在体育活动影响下的身心发展变化;研究体育学习的心理学理论,如体育学习动机的形成、运动技术学习的获得、技能的迁移与干扰、体育学习的指导与评价等。三、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心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可见体育心理现象是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部分。 心理过程是指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传统上又把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感和意志三种过程 心理状态是指人在特定时间内特定情境中心理活动的特点。人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场合,心理活动也是如此。

4、 心理学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个性。个性是指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因此,为了加强体育心理学自身内容体系的建设,体现体育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突出体育心理学的应用价值,选择的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能提供很大帮助,本教材所指的体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参与运动的动力特征、体育锻炼心理、心理状态与运动表现、提高运动成绩的心理学方法、运动中的社会心理、体育教学心理等。四、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从“体育”的视角) 体育(physicaleducation)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体育是指旨在强化体质的一切非生产性的人体活动(注:张洪潭:体育概念及目的任务新探,体育科学1990年第1期。

5、)。“强化体质”是体育区别于其它一切活动的本质属性,而“非生产性”则把体育活动同能直接产生和创造实际效益的“生产劳动”区分开来。从这一定义出发,广义体育应包含以增强体质、保持健康为目的的“健身体育”,增强体质、求得身心欢快和消遣的“娱乐体育”,以诊治疾病、恢复健康为目的的“医疗体育”,以及以舞台表演为特征的“艺术体育”。而以发挥体能、争夺锦标为目的的“竞技运动”。狭义体育是指学校领域中的体育,即学校体育。体育一旦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的目的就必须服从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也应是培养人,这样,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有别于广义体育所揭示的强身健体的目的,其最终

6、目的成了“育人”,而体育的强身宗旨及其它的特有属性都变成育人的手段,都必须为育人的目标服务。因此,学校体育只停留在技能教学和身体素质教育这种简单模式中,只看到它的生物价值,看不到它与教育、社会、心理、文化、竞技、娱乐、健康、现代生活等的联系的话,那它育人的功能将被削弱。可见,学校体育在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核心目标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体育的特点,有效地开发其在育德、启智、健心等多方面的潜能。而这正是体育心理学赖以产生的客观基础。 体育心理学是以体育这个特殊领域所发生的行为为研究对象的,其研究结果必须为体育服务,因此,只有弄清体育是什么,才有可能确保其作为应用学科的基本立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体育

7、心理学也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看,包括对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自我体育等方面的研究,对象涉及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内容有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医疗体育、以及艺术体育等。而从狭义上看,体育心理学是以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学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本文的观点是,体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即从心理学的角度阐明体育现象,为学校制定体育目标、有效实施体育过程和适当运用体育原则和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概括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目标,有“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体育能力和习惯”,“以情感体验、意志培养为

8、主,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发展体育才能,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等方面内容。这些目标所涉及的“知识、技能、能力、习惯、个性、才能”等都是心理学基本概念,体育心理学应研究这些概念的实质,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获得体育知识、技能与发展体能、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完善个性品质等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相应的具体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就体育过程而言,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手段,配合自然力和医疗卫生措施,进行主动培育和完善身心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包括教学、教养和发展三个子过程。其中教学指体育原理、方法和技能的传授与掌握过程;教养是指体育观念、意识、情感、习惯、能力等教育与养成的过程;发展则是

9、体质的锻炼、培育与养护的过程,体质具体包括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运动素质与运动能力、心理发育水平以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五个方面。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涉及这三个子过程的目标的确定与描述,还须涉及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态度的测定,从学生原有状态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学生锻炼目标及体育态度形成之间的教、学、练的任务分析,以及根据不同的体育目标设计教学步骤、提供练习指导与反馈,对运动能力与个性品质进行测量与评定等。 为实现这些特殊的目标,体育应有其与一般教学原则和方法不同的特殊原则和方法。目前关于体育的原则,有郑俊武提出的主体性原则、健身性原则与教育性原则(注:杨文轩、林笑峰等:体育学原理,广东高

10、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以及体育教学所广泛采用的全面发展原则、直观性原则、合理安排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巩固提高原则等。相应地,体育的特殊方法有技术教学法和身体锻炼法,其中技术教学法有示范、讲解、完整法与分解法等,身体锻炼法有负荷法、重复法、间歇法、巡回法等。除此之外,还有调整心理状态、完善心理品质的一些方法,如放松训练、表象训练、目标设置训练、注意集中训练、与自我暗示训练等方法。体育心理学应从教学心理、动机心理、个性心理与发展心理等角度来阐明贯穿于体育过程各环节所采用的原 则、方法、步骤和技术的心理学原理。 五、体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一)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 古代 吕

11、氏春秋孟春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运动对身体与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欧阳文公乐归田录:卖油翁的故事动作技能形成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比赛心理 中国气功:“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形松意紧”、“以意领气”心理训练 近现代 1903年(清光绪29年)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1924年,体育界老前辈马约翰先生撰写体育的迁移价值 1942年,吴文忠、萧忠国先生编译了体育心理学,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体育心理学书籍 新中国成立至现在 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57年):是全面学习前苏联的普通心理学,为在我国建立体育运动心理学的准备阶段。50年代初期,前苏联专家相继来华讲授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理论等,各级师范学校中的体育系科中心理学已列为必修课程,但心理学教材的内容和体系都与其他系科没有区别,仅增加一些体育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