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54809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七年级上、下册新诗教学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

2、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

3、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二、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中描绘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熟读、背诵诗歌,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体会诗歌的魅力。(重点) 3.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重点、难点) 4.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增强诗歌鉴赏能力。(难点) 三、教学建议 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教师只须在关键处点拨,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自行感悟诗意。 可以适当地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诗歌的具体内容、感

4、情意蕴、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扩展阅读,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多读一些诗歌。要通过诗歌教学,激发学生的读诗兴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具有“诗”的审美意识,更好地体味生活中的诗意。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是从雨说一诗引申出来的一项活动,试图通过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人们习焉不察的雨这种常见现象,来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同时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这项活动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开展。 本单元教学拟用8个课时完成。 四、课时设计 1.沁园春雪1课时 2.雨说1课时 3.星星变奏曲1课时

5、 4.外国诗两首1课时 5.复习课2课时 6.检测课2课时 第1课时 一、课题:沁园春雪 二、课型:教读课 三、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3.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三)诵读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3.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4.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讨释疑,探究词意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

6、?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7、?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 教学札记: 第2课时 一、课题:雨说 二、课型:教读课 三、学习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 作家的有关情况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

8、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三)诵读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3.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四)研讨释疑,探究诗意 1.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2.说明诗

9、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3.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4.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

10、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5.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6.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7.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

11、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8.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9.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10.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11.理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

12、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五)课堂练习 精选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相关题目。 (六)课堂小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七)布置作业 教学札记: 第3课时 一、课题:星星变奏曲 二、课型:自读课 三、学习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四、重点难点:暗喻句子的含义 五、课时安排

13、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资料助读 朦胧诗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的主将之一。 (放录音带) (三)诵读感知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 “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研讨释疑,探究诗意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