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陷阱”试题错解的归因分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547680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陷阱”试题错解的归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物“陷阱”试题错解的归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物“陷阱”试题错解的归因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物“陷阱”试题错解的归因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物“陷阱”试题错解的归因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陷阱”试题错解的归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陷阱”试题错解的归因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陷阱”试题的错解归因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从生物“陷阱”试题错解的五大原因上通过实例进行归纳分析,并力图通过此类试题的归因分析,提升教学实效,纠正学生错误的解题思路以及不良的解题心态。关键词:陷阱试题、归因分析生物试题中的主打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随着新课改精神的不断贯彻,现在探究性的实验分析题也开始崭露头角。试题编制时,命题者常通过题设“陷阱”,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解答问题时,考生要能识别“陷阱”,挖掘出最具价值的隐蔽信息,以迅速正确答题。本文试对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的常见“陷阱”进行类型分析,以获取对试题的“陷阱”设置的清醒认识,领悟命题人意图,以便解题时

2、及时识别“陷阱”,正确地解答试题。1、概念偷换型概念的偷换,是学生解题是常见的一种错误。比如在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第二册中,描述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最后得到的结果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的数量依次是、和,即这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于:1。按照这样的教材背景,我们来看以下例子:例1 已知豌豆种皮灰色()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如让基因型为GgYy的豌豆自交,则该植株上所结籽粒的表现型:.全是灰色种皮黄色子叶;.灰色种皮黄色子叶,灰色种皮绿色子叶,白色种皮黄色子叶,白色种皮绿色子叶;.全是白色种皮黄色子叶;.灰色种皮黄色子叶,灰色种皮绿色子叶

3、。面对这一试题,笔者所带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落入了陷阱而选择了B,当然此答案一眼看来也很符合教材的孟德尔经典遗传实验。其实很明显,种皮的颜色是和母本相同,即全为灰色,子叶颜色则有两种,即黄色和绿色。学生在解题时很明显把亲代性状与子代性状混为一谈,把胚的发育过程与种皮和子房壁的发育过程混为一谈。学生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同样的错误呢?究其原因,是概念偷换,抑或是概念不清。其实还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认为这里的豌豆是观察的完整的豌豆种子,那么这样就会认为这里的子叶颜色是指豌豆种皮的颜色,结果又导致选择了A。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对子房发育过程的误解,是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歪曲。看来在教学中单靠教师的传授根

4、本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种子的发育过程,很多学生甚至连种子都没看见过,很多知识和概念都是对牛弹琴。所以现在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六大教育理念中特别强调了回归生活的课程内容观。我们有理由相信没有实践的知识,没有体验的知识,是何等之苍白!让我们再来看一题:例2(杭州市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生物统测题)下列-的叙述中正确的有: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的豌豆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中Aa=11 ;男性色盲患者可将色盲基因通过女儿传给外孙。A一项正确 B. 二项正确 C.三项正确

5、D.四项正确针对此题,我校的答对率为3%,其中还包括几个对生物一知半解的学生。而选择C的同学占一半多。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学生发生如此多错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C?我看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么几个概念: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染色体变异。大部分同学是把非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当作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偷换概念之后于是就排除了第一个命题。也许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还有很多学生不够仔细。不过此题的编制,也让我们看到了命题者的苦心经营和精巧思路。这也是对新课改的一个支持,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积极响应。学习上为了防止学生出现类似错误,一是要学生在思想上不断地重

6、视概念的学习,二是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概念问题的情境。比如我们在谈相对性状的时候,可以设问一株水毛茛的水上水下的两种叶形是不是一对相对性状?自生固氮菌是不是自养生物?mRNA从细胞核里来到细胞质中穿过了几层膜?非编码区就是内含子吗等一系列有思维挑战的问题,给学生一个体验的机会和探索的平台。2、概念缩放型此类错误的出现是学生对概念的内涵把握不准确,随意放大或缩小概念内涵,从而导致错解。比如在遗传学中最常见的一类计算概率题:例3 下图是某遗传病谱系图(基因由A,a控制)。如果图中的III6与有该病的女性结婚,则生育有病男孩的概率是:A1/4 B1/3 C1/8 D1/6 学生看到此题首先想到的是6号

7、个体的各类基因型的可能性,并知道一定要选择Aa作为与有该病的女性婚配才可能生下有病的男孩。然而在解题过程中却随意缩小了6号个体作为杂合子的概率,6号个体在此作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而不是1/2。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想到了这一点,却在最后关心又犯了一个错误:把规定生男孩当成了任意性别的孩子。有此两个陷阱,所以大部分同学在最初解此题的时候都做错了。再比如以下这道05年的高考题:例4(2005江苏卷)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8、,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学生在针对最后一项选择支时,一眼就看成是对的,而不再对第一项作更多的考虑,其实最后一项是把概念缩小了,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不但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也可能产生抑制作用。诸如此类的题目还有很多,比如某种生物形成卵细胞(精子)的类型和该生物一个卵(精)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精子)的类型比较。概念的内涵的准确把握一是吃透课本的概念的文字表达,二是通过能作比对的题目进行练习,三是要善于整理收集自己的易错点,做到吃一堑,长一智。3、题海误导型题海战术,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牺牲的不仅是学生宝贵的求学生涯,更是妨害了学生的发展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潜能,题海战术的泛滥,已严重地违背了新课程

9、改革的精神。学生对做过的题再考还行,如果略有一点变化,就不行了。故而,我们的教学只有从题海中突围,新课改的航船才能正常的扬帆远航,学生才可能通过学校的学习而受益终身。针对这种情况,近年的高考卷中的命题的编制,已有所调整。如:例5 (2005天津卷)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 B、 C、 D、这是一道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

10、,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好题,考查的内容依据教材,但单纯靠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靠自己头脑里固有的知识去解题还是不行的,要有捕捉题中所给的信息的能力。这就是一道很好的变式训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如不仔细审题,题海战术所造成的影响就自然会得出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的结论,而实际上反馈调节却有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两种方式。这里不妨再举几个例子:例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若从细胞的某一极方向观察,染色体的排列情况最可能是:ABCD例(2005广东卷)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

11、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 A、生长素类物质 B、赤霉素类物质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生成物例 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花粉离体培养成植株,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A9/16 B.1/4 C.0 D.1/2以上这些题目,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题海的圈套。由此我们看到,适当的练习是重要的,无休止的练习是徒劳的,也许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能力的培养。4、胆小怕事型现在高考中的新编试题也很多。新编试题重点体现在一个“新”字,即陈设新情景,提供新材 料、设问新颖、思维性强。从高考试题材料的来源来看,通常是取材欲国内外大中学教材,或国外大学

12、招生考试试题改编而来。对我们教师来说,获取材料的渠道有限,资料有限,给学生训练的机会更有限。很多学生在解答这样的题型,往往不敢作大胆的推测,只是局限于原有的知识作出一些在原有知识上的推断。这也反映了我们的学生在传统教学下已经显得创造力缺乏,思维近于迟钝。例9 真核生物(如人)的基因包含着外显子和内含子两部分。外显子被内含子一一隔开。由基因指导合成的信使RNA开始时也带有内含子,称为前体信使RNA,其内含子被切下后,再重新将外显子拼接起来,才成为信使RNA,释放到细胞质中去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回答有关问题: (1)外显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前体信使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2)若某人的

13、某基因中有n个碱基,其内含子中有m个磷酸基,则由它指导合成的信使RNA中有( )个核糖,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有( )个氨基酸分子。 (3)内含子的切除和外显子的拼接都需要能量和酶。科学家们用嗜热四膜虫作为实验对象进行拼接实验时,在不含任何蛋白质成分的四膜虫前体信使RNA提取物中加入ATP,结果发现前体信使RNA成功地完成了拼接。这说明( )。从这个题目来看,前几问都是熟题,但最后一问,体现了新意。学生在回答最后一问的时候往往是从酶的原有特征来回答。不敢大胆地推测酶的化学成分也可以RNA。又如:例10 旅美中国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们最近联合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真菌化合

14、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一个全新之门”,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而不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关于文中的“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是错误的一项是( )A.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 B.该化合物应该不是蛋白质C.该化合物应该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 D.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显然学生在错解时一定是对胰岛素的固有认识在起作用,而不敢大胆地推断新型药物的新特性。学生在解题中缩手缩脚,不敢放开思维的马缰,必将囿于定势的思维,必将作出错误的选择,推及到一个人的一生,必然缺乏积极而广阔的思维,碌碌无为过一生。对于我们中学教师来说,命好新题应主要侧重于对教材的深挖掘上。可以通过整合教

15、材结构体系,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上创新情景,提出新问题,还可以实现多种表述形式上的转换创设新情景新材料展开命题。如把语言文字转换成图表、把表格转换成曲线图、把图、表格转换成文字等。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不至于停顿,让我们的学生更具有创造力和冒险精神。、思维紊乱型这一类型的学生很多。在平时学习和考试中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特别在考试中两手发麻,两眼发僵的学生,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比如以下这个题目:例11 有甲、乙、丙、丁、戊5只猫。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丁和戊是长毛猫,甲乙为雌猫,其余是雄猫。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毛猫,乙和丁的后代,长毛和短毛小猫均有,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最好选择A甲猫B乙猫C丁猫D戊猫很显然要测定丙猫的基因型,从测交的角度考虑只能选择隐性类型,有同学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