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541168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设计指导思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属于“历史的回声”专题,这一专题的着眼点之一在于学习古人解读历史的思想方式,看看他们怎样借鉴历史,怎样表述自己的看法、人生感觉。本文借观景所见, 追想与光景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自己的正确建议不被接受的抑郁激怒情怀。 可是学生在详细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由于这首词几乎全词用典,思想感情委婉而深邃。为此,教课这首词,课前要修业生做好预习,印发辛弃疾的相关平生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过程中注意朗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指引学生身临其境地“读”课文,从读中感觉作者激怒沉郁的豪放

2、词风。在诵读中详细商讨用典的意图,进而达到理解词人委婉而又深邃的思想感情。教课目的1、经过文本研习,使学生理解文顶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2、进行朗读,体会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光复中原的热切梦想、壮志难酬的愁闷,以及对统治者辱没乞降,昏聩无能的愤概。3、经过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别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豪放词的特色。教课要点与难点1、商讨用典的意义。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领会词人的感情,感觉豪放的词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一、预习、复习。1、预习课文,比较课文下说明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词语。风流:这里指英豪遗风,即英豪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气吞万

3、里:英气几乎能淹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派非凡。草草:原来是凌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轻率粗心。北顾:回头向北望。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耐的意思。2、阅读辛弃疾的相关平生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资料在课前一天下发)3、检查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4、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绘赤壁情景,有什么特色有什么作用(此设计不单复习了旧知,还为导入新课作了很好的过渡)明确: 赤壁之景,显得宏伟惶恐,既衬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豪人物。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登临赤壁,赤壁的惊天动地勾起了苏轼无穷联想,与雄姿英发,少年得志的周瑜对比,年近半百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穷的感触, 今日我们就

4、来学习继苏轼后的另一位豪放词派的代表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来思虑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设计说明: 由刚学过的豪放词派代表苏轼的作品引入学习另一位豪放词派代表辛弃疾的作品更能惹起学生学习热忱,激发学习兴趣,并能与复习旧知连接起来。) / 三、作者与写作背景。1.请同学谈谈相关辛弃疾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联合课文下说明 和印发下的相关背景资料回答)2.课件投影,作者与写作背景。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豪。1161 年,金国大力南犯,21 岁的辛弃疾率民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师。在起义师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英勇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

5、持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光复中原一致全国的主张。可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辱没乞降。 他们对起义师也向来惧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忱, 却报国无门。 他的很多词就反应了这类悲忿。我们今日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 年),辛弃疾 64 岁退隐江西乡下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兴起,金则日趋衰落,并起了内争。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稳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呼吁北伐的旌旗。第二年(1204 )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 踊

6、跃作北伐准备,可他的建议不可以被韩侂胄一伙采用, 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罚,以后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发挥雄才大概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梦想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设计说明:课件投影作者和写作背景,目的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意蕴委婉的典故,并能领会辛弃疾这位爱国词人的思想志向。)四、教师范读或播放课件录音朗诵,疏导文字。(此设计让学生读正确文中词语的音,初步感觉豪壮的感情基调。)五、研习课文,商讨用典的意义和作用。(一)课件投影,明确用典。所谓用典, 就是引古事、 先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有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 ”。适合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委婉深刻。用典

7、或敬慕先人;或以先人自况,感触出身;或借古讽今等等。要言不烦,以一当十。(此设计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用典,掌握用典的作用。)(二)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以为每一个典故的意图是什么(比较说明、资料分组谈论)明确: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此设计是使学生理解文顶用典的含义以及词人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而来达成教课目标,之所以分步商讨,是考虑到这是本词学习的一个难点,分步商讨,有条有理,有益于理解掌握。)1.剖析商讨用孙权、刘义隆典。 谈谈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明确:都是可以立功立业的英豪人物,并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感情的词语、句子,并谈谈词人对他们

8、充满什么感情(明确:“觅”、“英豪”、“风流”、“金戈铁骑” 、“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正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豪人物的崇拜、敬慕与神往,感叹英豪难觅,主观感情色彩十分激烈。) 追想两位就在京口起步成立功名盖世的英豪人物,激倡始词人的抗击金人,光复中原的爱国激情,相同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所以,用此二人典,又包含了什么意思(明确:嘲讽宋室昏聩。)2.剖析商讨用刘义隆典。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归纳谈谈这个典故。 用典的意图安在(明确:借古讽今,劝告南宋代廷不要轻率发兵,表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3.剖析商讨用佛狸祠典。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战火扬州路”写的是什么(明确:追想旧事,回首自己的抗金生

9、活。) 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情景,表达什么心情(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深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现在江北各地陷落已久,不快速谋求恢复,风俗就安于外族统治,忘掉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代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4.剖析商讨用廉颇典。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激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谈谈你的理解。(参照:词人以廉颇自况, 既有渴求别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晚年壮心不已的激情,又有没人来问,抒发空有满腔爱国激情,却连遭贬低,壮志难酬的悲忿。)5.小结。辛弃疾不愧为 “用典” 能手,用典来借古讽今, 用典来抒发自己委婉而深邃的复杂感情,表现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豪气派。景、典、情融为一体,十全十美。六、掌握词人感

10、情,指导朗读。1.本首词上下阙各四韵,挨次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八字,朗诵时韵脚要读得响亮,以后又有稍长停留。2.朗读时一定保持豪壮的基调,读出对古代英豪的敬慕、感叹之情,读出年迈但壮心不已的激情以及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懑。特别是末句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此句乃全文要旨所在。 要读出词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豪气派,不可以把它看作是消极语或怨语。(此设计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朗读的要领,并能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光复中原的热切梦想、壮志难酬的愁闷, 以及对统治者辱没乞降, 昏聩无能的愤概,进而达成教课目的。)七、念奴娇 赤壁怀古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

11、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谈论这两首词的异同。(本题设计,不单要让学生认识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悟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1.相同点:构造上均为“地址 +怀古 ”; 境界上均为雄浑壮阔;要旨上均为以古喻今。2.不一样点: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 ”、 “三国周郎赤壁”和 “一时多少好汉 ”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谈论作好铺垫;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谈论,下阕谈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 谈论波及的问题不一样。苏轼词作纵横决荡, 考虑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看法,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苏词多铺叙显得宽阔明亮,旷达乐观;辛词用典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此设计是让学生经过认识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别,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豪放词的特色。)八、板书设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敬慕英豪感叹难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报国志向借古讽今今昔比较嘲讽朝廷责备劝告隐忧愤懑豪放激越深邃悲壮明烈士晚年壮心不已之志廉颇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