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运用高中历史导学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54051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设计运用高中历史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设计运用高中历史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设计运用高中历史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设计运用高中历史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设计运用高中历史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设计运用高中历史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制遵循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我们使用的“导学案”一般分为以下7个部分:1、解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在我们编订的“导学案”中首先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包括识记、掌握、理解、运用各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另外还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知识,以利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2、温故而知新,复习与本节课与关的旧知识,为本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运用了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如:在学习选修改革史戊戌变法时,我们设计的知识回忆是这样的:根据必修一,填写: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战争,签订了();之后,列强掀起了()

2、,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自己表述漫画的含义(漫画:被撕碎的china)。 根据必修二,回答:19世纪末,中国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有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必修三,说一说,以下材料反映了达尔文等人的思想对19世纪末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严复在天演论和其他文章中指出,根据“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自然规律,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如果不发奋图强,就会有亡国灭种的危险。我国同胞不应该消极坐等帝国主义侵吞,使中华民族淘汰灭种;应该奋发图强,坚持“国贵自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他告诉人们,只要奋发图强,中国仍旧可以得救。严复的天演论在客观上起到了敲响警钟、惊醒同胞、激励民众、救亡图存

3、的作用,所以在当时风行全国。实际上通过以上练习,就为本节课准备了戊戌变法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进而减轻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压力。3、知识梳理。知识梳理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力求简洁明了,目的是让学生根据线索浏览教材,构建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感知。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空白处填写好并在课本上勾画,以此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知识关键词等的掌握,如中央集权制、男耕女织、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

4、、三足鼎立等等。实践证明,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更好地、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另外,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同时,可以摘引一些史料,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4、知识延伸。现在教材的编写是“一纲多本”,每一种版本都有其优缺点,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编写“导学案”时教师们应身体力行地投入到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中,吸收其它版本的优点,紧扣课标,厚积薄发,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更好地设计优化教学方案,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5、合作探究,知识升华。这一部分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对一系列问题集体展开讨论。集体讨论的

5、问题主要是老师讲授完本节内容后为了升华本节的知识而设计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普遍特点是跨度大,思维含量高。它往往涉及到几段课文,或者是全文,有的甚至跨章越节,即使是优生一般也难以轻松作出全面的回答,需要经过一番集体讨论后才可以得到完满的解决。所以,“集体讨论”既能巩固知(1)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假如当时北京的一位富家青年学生写了这样的一篇日记,你认为哪些内容不真实? 1919年5月10日早晨,我吃过妈妈为我准备的西式点心,穿好昨天裁缝店刚送来的西服,坐上家里的汽车,准备赶往学校。路上,我看到了很多的标语,上面写着“推翻袁世凯称帝”、“爱用国货”、“力倡民主、科学”、“还我青岛

6、”等。这些标语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使我热血沸腾,我决心也要改变自己。来到学校,看到很多被捕的同学回来了,我高兴地和他们拥抱。上课铃响后,一位老夫子抱着一本儒家经典上了讲台,之乎者也讲了一通,把我们讲得晕头转向。幸好第二节课,胡适先生给我们带来一个新消息共产党成立了。我们都对这一消息很新奇,但对共产党还不是很了解。我在想,接下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篇日记基本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变化,但从时间上看有些事实真假难辨。由于它改变了传统的表达方式,在课上,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翻书、思考、辩论,兴致盎然,一反常态,将枯燥的历史记忆变为生活常识,这样通过探究,知识点很快就掌握了。 (2)你替这位学生想像

7、一下,接下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 (3)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为我们的民族复兴而努力? 运用后面的两个问题,过去的历史活了起来,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自然而然被激发起来,我们觉得这比硬给他们灌输僵硬的思想强得多。6、巩固训练。巩固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有些题目的技能训练,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方法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答题方法的总结。7、学后心得。导学案最后,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课后,教师可以将导学案收起,给学生进行解答和批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