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Word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535014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Word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名词解释1、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教学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指出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具有教育作用,认为没有教学也就没有教育。认为教学和道德教育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当寓教育于教学。2、教学相长:(1)学记提出的教学原则之一。(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3、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指教育机构设立于官府之中,官府垄断着学术典籍。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

2、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主要体现在: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由于只有官府有学,民间无学术,所以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4、自然后果法: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基于儿童的理智尚处于“睡眠”状态的观点,卢梭反对对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进行说理

3、教育,也反对他们施以严酷的纪律和惩罚,主张让儿童通过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去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学会服从“自然法则”,自行改正。这样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是由其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这种教育方法具有反封建专制教育的意义,但易引发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思想,后由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进一步发展。5、星期日学校: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为贫民儿童举办的一种初等教育机构,又称主日学校,利用星期日为贫民儿童传授简单的读写算和宗教知识,因而得名。6、要素教育论:“要素教育论”是瑞士近代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寻求简化教学方法的结果。在他看来,要素是构成事物最简单的基本单位,要素教育就是依据儿童先天能力的最初表现,寻求教学内容的最简单

4、要素进行教学的方法体系。7、黄老之学:依托皇帝而本于老子的一种学说,实际上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派的思想,特别是儒法两家思想而形成的。其实质是刑律与道德并用。8、汉代“太学”:汉代创立的中央官学,公元前124年建立太学,它属于大学性质,主要传授儒家六经。它的创立标志着我国官学制度的建立。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和公孙弘等的建议,于元朔五年(前124年)置博士弟子员50人,此为汉正式成立太学之始。太学的教官称五经博士,太学教学内容是儒家经书,包括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太学传经有遵从“师法”、“家法”的规定。毕业后会按成绩高低授予一定的官职。太学的设立,是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政策的重要

5、步骤。太学设立以后,有了集中培养统治人才的教育机构。朝廷把握教育大权,利用教育这一手段控制着学术的发展方向,这是地主阶级在统治策略上走向成熟的表现。9六学二馆:唐承隋制,设立国子监,下设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是唐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六学之外,东宫设立弘文馆,门下省设有崇文馆,同为中央官学的性质,通称“二馆”。这就是唐代中央官学的基本制度,即为“六学二馆”。10三纲五常:中国封建社会儒家学者所主张的道德观念。“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常道。11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时期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是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

6、的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以骑士训练和培养为宗旨的骑士教育应运而生,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宠媚贵妇的骑士精神和技能。主要学习上流社会待人处世的各种礼仪和“骑士七技”。“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骑士教育有三个阶段。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其目的就是训练能够骑马打仗,忠于封建主,懂得宫廷礼节的职业军人。12、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是由英国牧师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的,在导生制学校里,大教室中放置一排长桌,每排约10个学生,由一个年长并学习好的当导生,由导生把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教学内容教给其他学生。导生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多,教师

7、少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1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他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发展人的智力,给人以广泛的知识,就可以使个人和社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国家应为每个人设立适合他们发展的学校。为实现这一思想,他先后到达英国、瑞典等多个国家宣传“泛智教育”,对各国教育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4、八股取士:明代创立的科举考试的形式,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以八股制义为定式,“代圣人立言”,并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结构体裁有一套固定格式,并有文字限制。15、消极教育:卢梭自然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消极教育”就是指儿童发展早期阶段,避免不良环境和因素的影

8、响,以保护儿童先天的善性和理智的自然发展,使儿童在无外来干扰的情况下,能够按照其本性健康的成长。16、六艺:西周教育的基本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到汉代以后,人们也把经孔子整理过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称为“六艺”。“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17、五伦:具体来说,“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称为“五伦”,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18. 七艺:包括三艺和四艺,前者指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后者包括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两者和在一块即所

9、谓的“七门自由艺术”,简称“七艺”。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按照 “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 的原则,把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运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学科。高级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学、音乐理论和天文学。在学科的发展史上,中世纪的七艺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19、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这是进步主义教育的一个思想核心,也是杜威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就是对儿童实行强迫教育和教师实行“武断性”的主导作用。他在学校与社会中批判了旧教育不尊重儿童的弊病,针锋相对的

10、提出了“儿童中心”的主张,认为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不尊重儿童的错误做法,他则极力主张应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儿童身上。20、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卢梭针对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观念,卢梭强调教育适应的自然主要是指儿童的天性,他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强调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促进儿童的自由发展。卢梭认为,人类的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自然、人和事物,只有当这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相互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自由教育、消极教育、活动教育、身心调和发展、行动多于口训等。21、幼稚园“新大陆”

11、: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在清末产生以后,多分布在大城市,为上层社会服务。陶行知认为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使幼儿教育为劳动民众服务。他向社会呼吁:女工区域是需要幼稚园的,农村也是需要幼稚园的。本着这种精神,他号召来一个幼稚园的下乡运动和进厂的运动,开垦“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22、三字经:三字经为宋末王应麟撰写。全书共有356句,每句三个字,共1068字。全书五个部分,句句成韵,通俗易懂,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是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23、颜氏家训: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的一部论述家庭教育的著作,共20篇,主要内容是用儒家思想训诫子孙。这部书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

12、经验总结,提出了士大夫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24、监生历事制:明代国子监生的实习制度。始行于洪武五年(1372年)。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后分拨至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亦称“拨吏”。历练事务三个月,勤谨的送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才力不及的,送还国子监读书;奸懒的发充下吏。这是挂职实习的雏形。25、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也是他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 苏格拉底法也称产婆术,或称“助产术”, 又称问答法,是苏格拉底创立的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和交流,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对话教学方法。苏格拉底认为教

13、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得出结论。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苏格拉底法包括几个步骤: (1)讽刺,即连续的诘问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认识中的错误; (2)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苏格拉底法可视为启发式教学法和发现法的萌芽。(3)归纳下定义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使学生掌握明确的定义。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对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有其历史局限性,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26、民主主义与教育:此书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著,写于191

14、6年,系统论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阐述教育与民主社会、(科学实验方法、进化论和工业改造)的关系,强调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提出了“教育无目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等基本观点。该书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各国有广泛影响。27、“苏湖教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洲二地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这种教法改变当时重辞赋的学风,而重经义和时务。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则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

15、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28、弟子职:弟子职是管子中的一篇,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则。弟子职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做了全面、详细的规定。弟子职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学生守则,为后世提供了一个高等学府管理的范例。29、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田齐所创设的一所著名的学府,学宫创立于齐桓公田午当政时,直至秦灭齐而亡,存在150年。期间,不断有众多游学之士慕名而来,各派师徒汇集于此,自由讲学,相互研讨,从而使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究气氛浓的高等学府。当时的文化和教育中心也由鲁国转移到齐国,稷下学宫遂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它是

16、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它是齐国文化和教育的标本,不仅培养了人才,还促进了当时学术思想的融合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为先秦教育史和思想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而且对整个古代文化和教育也具有深远的影响。稷下学宫的性质:1、它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2、它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特点:1、学术自由2、(稷下学者)待遇优厚。30、文翁兴学:汉武帝时,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乃从郡吏中选拔聪慧者10余人到长安太学求学。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文翁就在成都立学。招郡县子弟入学,学成者都给与重用或推荐到朝廷做官。文翁兴学改变了蜀地的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和教育风气,同时,文翁兴学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