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核舟记[123].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534149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核舟记[1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 核舟记[1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1 核舟记[1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1 核舟记[1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1 核舟记[1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核舟记[1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核舟记[123].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核舟记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2.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到了唐代,有人能在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画。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型雕刻艺术,读来令人惊喜。【基础预习】1.借助注释,解释加点字词。(1)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无不、全都。因,顺

2、着、就着(2)尝贻余核舟一: 尝,曾经。贻,赠(3)盖大苏泛赤壁云 :泛舟 (4)高可二黍许:大约 (5)佛印绝类弥勒:极像 (6)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7)左手倚一衡木:靠(8)舟尾横卧一楫:船桨 (9)其船背稍夷:平(10)钩画了了:清楚明白(1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竟然。盈,满2.文学常识填空。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嘉善(今浙江嘉兴)人。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都给事中,因上疏弹劾当时掌握朝政的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他一生没有做过官,生前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3.背景链接(1)中国古代的雕刻工艺发展到明代已经非常精湛,特别是微雕工艺

3、更是如此。明代民间微雕艺人王叔远,雕刻了一艘核舟,并将之送给作者。作者惊叹其技艺高超,而作此文。(2)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说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正是文中的名句。【合作探究】一、理清文脉1.这是一篇古代的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有何特征?【参考答案】核舟。奇巧(体积小、构思巧、雕刻的人物文字数量多)。2.找出概括文章中心的词句,并说说其作用。【参考答案】“奇

4、巧”“嘻,技亦灵怪矣哉”。赞扬雕刻家的高超技艺。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具体说一说。【参考答案】(1)空间顺序:中头尾背。(2)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船头、船尾。先主后次正面是主,背面是次,所以先写正面,后写背面;船舱是主,船头、船尾是次;船头是主,船尾是次;苏东坡是主,黄鲁直、佛印是次。4.依据文章内容,划分文章结构。【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第三部分():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

5、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二、疏通文意1.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实词。(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参考答案】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小船游览赤壁的情景。(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参考答案】核舟从头到尾长约有八分多,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参考答案】打开窗子看,可以看见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参考答案】他们的两膝互相靠近,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5)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参考答案】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

6、。(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参考答案】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2. 翻译句子,注意加点虚词。(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参考答案】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参考答案】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参考答案】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3.翻译句子,注意词类活用现象。(1)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参考答案】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2)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

7、为东坡。【参考答案】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三、品读文句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四句为什么脍炙人口?【参考答案】这正是在船上所见到的景象,一写水上,一写江边;一写秋景,一写冬景,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2.为什么雕刻家选用了“共阅一手卷”这个细节?【参考答案】联系泛舟的背景来看这个细节,它足以表现人物的闲适生活和旷达胸襟,这正是雕刻品的主题。3.雕刻者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6个字,有什么意图?【参考答案】借文坛掌故暗示舟在赤壁附近的江上。4.简要分析下面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8、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参考答案】动静结合。通过“一楫横卧”点明船在随水漂流,静中有动。舟子“啸呼”,使人感到江上有清风徐来,四周景色在不断变化,也是静中有动。四、解读文思1.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一雕刻品的艺术形象,是为了说明什么?【参考答案】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显示出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高超技艺。2.舟的正面,没有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参考答案】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写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

9、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景象。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3.舟子只能算陪衬人物,为什么把他们的表情、动作刻得如此细致?【参考答案】雕刻品是静止的,但“泛舟”的主题却要求给人以动的感觉。从揖“横卧”和两个舟子的自在神态可以看出,这时候的船正为后赤壁赋上说的“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这就让人有了动的感觉。再加上居揖右那个舟子的“啸呼状”,还可以想象出此时江上有风,风助船行,“泛舟”的意味更浓。4.课文是如何具体说明核舟奇巧的?【参考答案】体积微小: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雕刻精细:箬篷;八扇小窗开关;雕栏;对联;中峨冠而多髯;珠可历历数;背面题字。人物各具情态:(1)苏、黄神情专注、豁达;(2)佛印放浪形骸;(3)舟子悠闲,专注。物件繁多: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拓展延伸】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参考答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