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学生的思维每遇到新的应用题.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531881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练学生的思维每遇到新的应用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训练学生的思维每遇到新的应用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训练学生的思维每遇到新的应用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训练学生的思维每遇到新的应用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训练学生的思维每遇到新的应用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练学生的思维每遇到新的应用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练学生的思维每遇到新的应用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练学生的思维每遇到新的应用题,就自然地会与以往所解决过的应用题进行对比,从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突破口。学习两、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先出示准备题:“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出示新例题:“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这时就让学生比较这两道题之间的联系。首先比较二者的相同点,学生非常轻易地找出了它们的相同点:“都有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这两个条件”;然后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点。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准备题是我们学过的

2、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有的说:“例题比准备题多了一个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的条件。”有的说:“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准备题是求三、四年级一共栽多少棵树,例题是求五年级栽多少棵树。”通过这样的设问引导,以及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学生找到了例题与准备题的联系并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即“五年级栽的树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说明例题的解决需要以准备题中“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作为条件,即必须先解决准备题的问题。小英和小明两人一共收集了286张邮票,如果小英收集的邮票张数末尾添上一个0,就和小明收集的邮票张数相等。小英和小明分别收集了多少张邮票?在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认真审

3、题并思考两个问题: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有什么联系?有哪些数量间的联系是隐蔽的?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疑难问题在小组中交流。最后搜集整理学生所有的疑难问题,确定需要突破的难点。在这一问题中,最难的就是对“小英收集的邮票张数末尾添上一个0,就和小明收集的邮票张数相等”这一条件不理解,弄不清这句话所表达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这句话所表述的数量关系是间接的、隐藏的。针对学生的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数末尾添上一个0,其实就是原数扩大几倍?在学生明白了“一个数末尾添上一个0就是原数扩大了10倍”后,我让学生举例说出上面的问题:如“如果一个数是12,则在这个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就变成120,120是12

4、的10倍”等。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有关知识后,我让学生动手量量课桌、课本等的长度,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在学习了“求平均数”后,我设计了统计表,要求学生分组填写本组成员开学以来作业本上得到的“小红星”数量,并求平均数,比一比那一组的同学平均得到的“小红星”最多。学生兴致勃勃地报数,认真地填写统计表,细心地进行计算,很好地完成任务。让学生解决这些与课堂学习紧密联系的问题,大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如在第五单元“小管家”实践活动的教学后,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理财活动,让他们回家搜集家里一个月的粮、副食、水、电、电话、煤气

5、等各项基本生活的开支情况,以及家庭的月收入情况。在此基础上,我对教学进行了拓展,要求学生进一步参与家庭理财,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生活问题。本人的研究也才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研究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适应当代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适应新课程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学应用题的教学目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从一些已知条件中发现并提出可能的未知,是学生理解应用题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注重创设

6、好情景,引导学生寻找已知数、未知数,以及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家庭理财方案我对教学进行了拓展,要求学生进一步参与家庭理财,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生活问题。具体课题要求如下:(1)请你设计一个家庭理财方案。(2)如果你家要购买一台4000元左右的电脑,该怎么办?这样,学生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家庭解决了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小学数学知识,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只要教师多留意,就能够找到很多有价值且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这些

7、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如在第五单元“小管家”实践活动的教学后,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理财活动,让他们回家搜集家里一个月的粮、副食、水、电、电话、煤气等各项基本生活的开支情况,以及家庭的月收入情况。在此基础上,我对教学进行了拓展,要求学生进一步参与家庭理财,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生活问题。 激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布鲁诺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一些贴近他们的校园生活、一些有趣的活动都很感兴趣。我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充分地利用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他们运

8、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班级和学校遇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比较注重应用题的题型训练,这种理念和教学策略导致的结果是使学生在枯燥而抽象的数学术语中游弋,并最终导致学生产生怕数学、厌数学的心理。基于新课程标准“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要求,针对以往应用题教学存在的弊端,我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特别注意了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努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的妙趣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感受数学的妙趣,进而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引路自主

9、探索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在刚才“话题”探讨的学习活动中。我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上课伊始我就开门见山地揭示课题后,设置了第一个话题。话题一:关于倒数你想知道什么?生1:什么叫“倒数”?生2:倒数的意义是什么?生3:倒数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的内容。话题二:观察课本的算式(=1,31)后,你怎样理解“互为倒数”呢?生1:互为倒数就是指乘积是1的两个数。生2:脱口而出:=1,所以是倒数。生3:不对,应该说是倒数。师:为什么不能说:“是倒数”呢?生4:互为倒数的是指两个数。生5:互为倒数就如我和李钿互为同桌一样,不能说李钿是同桌,我们两个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李钿是我的同桌。(其

10、他同学在笑声中点了点头)生6:互为倒数就像“互质数”一样,不能单独存在,是两个数互为倒数,如:31可以说成3和互为倒数,就是3的倒数是,的倒数是3。话题三: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呢?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逐层深入地设置了三个“话题”为学生铺设了学习“倒数”之路,学生在经历“猜想寻找争论共识”的学习过程中带着对“倒数”的好奇心自学课本,到学生自主抓住“互为倒数”进行争论,尤其是学生巧妙地用自己身边的“例子”剖析“互为倒数”,再到借助旧知“互质数”概念的迁移最后达成共识,远远超出了我课前的预设。让我深切地体会了把课堂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解决问题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解决问题”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一目标要求与传统教学思想和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在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下工作多年的教师来说,更是一个挑战。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深入的探索。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获得了一些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