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线专题训练20140702.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530418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温线专题训练2014070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等温线专题训练2014070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等温线专题训练2014070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等温线专题训练2014070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等温线专题训练2014070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温线专题训练2014070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专题练习等温线图 2014/7/2右图阴影部分为世界某大洲的局部某月(1月或7月)的等温线分布图,该处为高原地形,a、b为两条等温线,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哪种现象可能出现A.圭亚那高原的北部正值一年中的湿季B.此时正值华北平原小麦旺盛的生长季节C.此时正值墨累达令盆地小麦的收割季节D.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2.图中a、b等温线向北延伸的主要成因A.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B.洋流的影响C.山脉的分布D.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完成35题。3.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4.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

2、中阴影部分)不可能为( )A.山峰 B.盆地 C.湖泊 D.城市5.若图中表示的是12月份平均气温分布情况,则E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读图完成68题。6.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A.20或16 B.23或14C.17或18 D.19或157.该图所示可能是A.北半球的2月 B.北半球的8月 C.南半球的2月 D.南半球的8月8.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点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A.M地:气候温和湿润 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C.N地:气候温和湿润 D.N地:

3、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图(单位:)。”读图回答911题。9.造成图中A地区等温线密集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C.地形地势 D.季风环流10.图中B地等温线的数值应该是A.大约32B.在2832之间C.在2428之间 D.小于2411.C地所在的地形区是我国四大盆地中的A.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B.海拔最高的盆地C.面积最大的盆地D.沙漠最少的盆地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1213题。12.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形 洋流 A. B. C. D.13.形成C岛东侧气候的因素有 纬度较低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 受东

4、南季风影响 受东南信风影响 受暖流影响 受寒流影响 位于迎风坡 A. C. D.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1416题。14.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A.P为山坡上的洼地,Q为山坡上的洼地B.Q为山坡上的洼地,P为山坡上的小丘C.P、Q均为山坡上的小丘D.P、Q均为山坡上的洼地15.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A.200P300,300P400 B.300P400,100Q200C.100Q200,200P300 D.200Q300,300P40016.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形可能()A.同为洼地或同为小

5、丘 B.只能是洼地 C.同为缓坡 D.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2006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719题。17.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18.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19.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242628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20.下图为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图,造成这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

6、地形 D.洋流甲乙5001000等深线(m)15002000250035003000357等温线()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回答2122题。21.甲处海底地形属(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岭 D.海沟22.乙处洋流可能是( )A.加那利寒流 B.西澳大利亚寒流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千岛寒流23右图为某地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若该图为等温线图,E所在区域为陆地;F所在区域为海洋,则该图表示( )A.北半球一月等温线 B.北半球七月等温线C.南半球一月等温线 D.南半球七月等温线图224.图2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7、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阅读下面某岛略图,回答2527题。25该岛屿自然特点是A终年受高气压控制,沙漠广布,炎热干燥B西部干旱,东部降水丰富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68等温线在岛屿明显弯曲,主要因素是A地形B暖流C寒流 D寒潮27关于该岛屿的正确叙述A此时所处的时节正是我国长江流域伏旱时期B该国所在的首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C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与台湾岛的形成相同,属于海洋岛读中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回答2830题。28在我国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和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渤海黄海 东海南

8、海A B C D292月黄海的等温线呈舌状向北突出,8月长江口外有一高温水舌伸向东北,原因分别是寒流暖流大陆的影响径流的影响A B C D302月的水温梯度比8月的水温梯度大,原因是2月白昼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变长8月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白昼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变长,减少了南北温差冬季风对北方近海影响大,加剧了南北温差夏季风对南方近海影响大,加剧了南北温差ABCD 二、非选择题:3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主要山脉的走向为 ,判断依据 。(2)图中甲、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_地,主要影响因素是_;图中乙、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_地,主

9、要影响因素是 。(6分)32.图11是“两岛屿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_,原因是_ 。(2)7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_,原因是 。(3)图中15等温线在两岛中间向南弯曲,其原因是 。(4)与该岛纬度位置大体相当的纽芬兰岛,1月份的气温比该岛要低20,分析其主要原因。33.读“某地区海陆分布图”,曲线P表示1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20等温线的分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陆地上该等温线是向P1还是向P2方向弯曲?海洋上此等温线是向P3还是P4方向弯曲?判断后请用实线在图上描绘出来,并说明理由。34.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

10、5 120 125 130 135 115 120 125 130 5045403530ABC(1)A地气温年较差大约为,比附近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 (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2)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的省区是 (填简称)。(3)归纳我国东部地区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 。35图7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读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西经30经线上气温年较差分布的总体规律是_;试分析形成的原因。(2)图中A到C处气温年较差变化很快,原因可能有哪些?参考答案1.D 2.B 3.A 4.A 5.C 6.B7.C8.B 9.C10.B11.C 12.C13.

11、C 14.B15.B1620.ABBBB2130BDCAC AA DBC31.(1)东北西南走向 判断依据:根据等温线走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可判断出分水岭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区域定位判断该山脉是武夷山。 (2)甲 地形; 丙 海陆位置。32.(1)从西南向东北气温递减;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2)由南向北递减;受太阳辐射的影响。(3)夏季海洋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4)本图地区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过,增温增湿,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纽芬兰位于温带大陆东岸,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流过,减温减湿,气温较低。33.(1)绘图略。陆地上该等温线

12、向P1方向弯曲。受地形起伏(为大分水岭)的影响,气温较同纬度陆地低,故等温线北凸。海洋上该等温线向P3方向弯曲。该处有暖洋流(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近海海水水温较同纬度其它海区高,故等温线南凸。34.(1)39 小 地形(2)内蒙古、黑; (3)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 35.(1)大致从赤道向两极不断增大;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增大,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2)这里是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并且有落基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水汽,使北美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很小,气候大陆性显著。(从海陆位置和地形两方面评分)参考答案1.D 2.B 3.A 4.A 5.C 6.B7.C8.B 9.C10.B11.C 12.C13.C 14.B15.B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