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有问不应.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530171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面有问不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直面有问不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直面有问不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直面有问不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直面有问不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面有问不应.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直面“有问不应” 陈玉花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语文教师,亲历了近十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和我的学生身上已发生、正发生着多方面的神奇的变化。有时,不禁为学生暗喜:瞧,你们的美好时代来临了!当然,身为教师,承受的压力和面对的挑战也显得格外有分量!语文教师的困境和尴尬常时不时在课堂上演。又接了一个六年级毕业班,一两周的相互熟悉和适应后,竟发觉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大多数好学上进的学生在向我踊跃展示优点后,由于我的内敛和静观,不少人先后蔫了,不再积极表现,几周后,课堂出现我讲时,聪明的他们乖乖听,我提问,他们却不再主动举手发言。很简单的问题,我期待他,他回望我,我再看,他低头过早地有了中学生式的“沉默”

2、。唉,可怕的令人窒息的沉默!我不够投入?激情不饱满?好像都不是。急性子的我决定先下手为强,直面学生的有问不应。当然,还是从自我的审视和反思入手:1.我讲课语速过快,学生没有完全听清问题。2.问题呈现方式单一,多为口述。(新教室没有多媒体)3.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4.仍有或多或少的问答“走课”痕迹。5.一节课设计的问题较多,挑战性问题缺少,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6.他们习惯了我漫谈式交流分享式的授课方式。考虑了以上来自我的种种可能的原因,我还是觉得,语文课堂教师较为强势,霸权,自上而下抛问题多,自下而上寻问题少,对如何让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深入思考分析,全面解答的指导不够。对自己一

3、番剖析后,我开始解读我的那群步入少年的弟子们:是我对他们的要求过高,还是缺乏耐心的等待和引导。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变得缄默和被动呢?我以为来自他们自身的原因有:1.随着十二三岁孩子身心发育的阶段,他们表现得更加重视自我,或多或少有担心回答错误后,他人取笑的羞怯心理。如我班几个胆小爱面子的女生吴某、闫某等。2.虚荣心和从众心理在作怪。不少自认为学识高的小男子汉们,下课聊得神采飞扬,上课却深沉含蓄,看到别人都不举手,自己也先“装着”,不到一定难度,十拿九稳,绝不“单枪匹马,挺身而出”。如我班仇某、李某等绅士。3.部分后进生没有良好的听讲习惯,不会抓住关键和重点,上课经常注意力分散,游离课外。老师提问就

4、发呆、发怵,当然“有问不知闭口立”,盼救星般的等其他学生救助。如我班柴某和任某等。4.喜欢老师们用新奇互动参与式的授课方式,把课中抽空与伙伴聊一聊、动一动看作一大乐趣。比较厌烦教师喋喋不休的讲和接连不断的问。谁说他们不晓得为他们减负的新课改?5.老师好像不喜欢形似热闹的纷纷举手,既然他常随机点谁是谁,那就时刻准备着,可能不叫我吧。长此以往,侥幸心理让孩子们越来越被动,往往滋生几丝懒惰。全面诊断,似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决定对症下药,立即行动:1.走近名师活力张扬的生命课堂。观看窦桂梅、孙双金、王崧舟等全国名师授课录像,课堂与学生对话,不知不觉,自然亲切。聊课境界功力深厚,问得巧妙,引得及时,

5、围绕中心问题,形散神聚。学生会提问题,会各显其能解决问题。我市青年新秀徐世赟执教桥一课时,由描写肆虐的洪水语段切入,导读品析式的,简短有力的,与生呼应的,层层递进的问,的确精彩。2.反复观看自己授课的录像,反思自己的课堂成长突破之路。问题多多,就问答环节,就有学生的问题总要借老师的口,一再重复;如有多数学生无法求解,不敢等,不善启;对学生专注的倾听不够,常放过精彩的生成;激励评价学生回答时,轻描淡写,没有充分肯定他们独特的思考和表达。下一步,我该怎么做,总结如下,正在实践,有待同行指正:1.结合学校“立人教育”理念下的乐学课堂构建,做实做细“六助”中的“备助”环节。将教案中的预设问题、课后重点

6、问题和学生课前预习中的质疑问题有机整合,精要梳理,一般控制在5个以内,使问题更集中,更有有针对性、层次性。2.积极培育好学上进、勤于钻研的班风和乐问善思的学风。语文教师应积极与班主任、学生干部沟通,正面引导,参与班风学风建设。全班主动的学习热情,势必影响课堂思考发言质量。如欣赏并鼓足同学回答的勇气,而不是哄笑的课堂“正气”的培育。常进行学习目的和方法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会听课是关键。3.展示学生精彩的问题,(点名并复述问题,肯定其思考)并请学生自己寻求伙伴互助,在精心研读文本,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再全面解答问题。让学生体验自主质疑,互助解疑带来的快乐,一步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教师要做课堂中的“有心人”和“机灵人”,善于细致观察学情,专注倾听,及时敏锐的捕捉到学生跃跃欲试的表情,思路豁然的眼神。适时民主,不愿动口就动笔,养成做读书批注的好习惯。总之,课堂上,教师匠心独运的“问”,如能一石激起万千涟漪,指引学生默读品悟、深思熟虑,积极高质量的应答,课堂将呈现别样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