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期末复习第1课时 苏教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52806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期末复习第1课时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期末复习第1课时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期末复习第1课时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期末复习第1课时 苏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除法的口算及笔算教材第98102页的内容。1.掌握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熟练计算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实物投影仪。教师可以请学生举例:我们这学期学习了哪些口算乘法,哪些口算除法?教师板书:40044320学生说清楚口算的方法是什么。教师提问:我们还学习了哪些是笔算的题目,你能举例说明吗?板书:5293273提问:你会列竖式吗?谁来说一说计算过程?1.教材第98页“期末复习”第1题。2.教材第98页“期末复

2、习”第2题。3.教材第98页“期末复习”第3题。4.教材第99页“期末复习”第4题。5.教材第99页“期末复习”第5题。(1)组织学生审题。(2)学生独立完成。6.教材第99页“期末复习”第6题。(1)组织学生审题。(2)学生独立完成。7.教材第102页“期末复习”第26题。(1)组织学生审题。(2)学生独立完成。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125374072.小李要买移动电源,已知每个需要60元。他想买12个移动电源,700元够吗?3.农科所培育了一种优良的大豆品种,通过实验,8千克大豆出豆油2千克。照这样计算,40千克大豆出油多少千克?基本练习1. 3006390300072802. 84450

3、86722406040004232727063003. 8136036303736324836804. 50429487022405. 4503=1350(克)5. 安排二年级比较合适。26. 143-16=26(棵)补充练习1. 3751055竖式和验算略2. 6012=720(元)720700,不够。3. 4082=10(千克)教材习题期末复习7. 284-38=74(棵)8. 20401220080189. 2001231142212801001440121610. 222112012121373771380210711. 923=3024128=5142497=3548074=2013

4、12. (1)248=3(2)168=2(3)163=48(个)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

5、增色添辉。13. 974=24(串)1(个)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4. (60-24)3=12(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

6、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25. (42+18)3=180(本)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