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技术装备论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52802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红技术装备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陈红技术装备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陈红技术装备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陈红技术装备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红技术装备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红技术装备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市2014年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论文名称:让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最大效益 申报者(含合著者): 陈 红 申报者(第一作者)出生年月: 1988-7-1 单 位:宜春市宜丰县新庄镇中心小学 通讯地址:宜春市宜丰县新庄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8179563898 让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最大效益【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变革和进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信息的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情景教学效果,就像给语文课堂插上了金翅膀,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关键词

2、】:多媒体;小学语文;翅膀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优化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在事物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有利于再现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形象,以提高感知成效,正确认识事物,激起多彩的情感。1、化远为近,弥补不足。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小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例如建筑在河北赵县校河上的赵州桥,以它独特无双的设计在世界建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小学生很少有人去过河北,对赵州桥的历史也知之不多。从这一学情

3、出发,必须设法变古为今,化远为近,借助多媒体来加深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我紧紧扣往“创举”这个统领全课的中心词,选编几组录像片断,让学生在录像上的壮观画面和凝炼的文字解说中形象地看到这座高度科学性和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再配上一框“分流泄洪”的课件,让学生懂得赵州桥的珍贵,不仅在于它的古朴和巨大的跨度,而在于大拱的两肩各背着两个小拱的绝妙布局,也使学生理解了“既能减轻洪水的冲击,又能减轻桥身的自重”的构造特点,体会到这真是一个聪明无比的创举。2、化静为动,生动悟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

4、象为形象,生动悟意。例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第三段中讲到“还有几只横掠湖面,剪尾式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圈地荡漾开去。”学生很难理解“横掠”的意思,教师适时地播放燕子“横掠”飞行的课件,展现了燕子飞行的动态画面。这样,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使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发现和领会词语,更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3、化文为图,巧解难点。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学生听起来却是“如坐雾里”,目的很难达到。例如詹天佑一文第三部分写的是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铁路,这二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课文叙述每一

5、种工作方法都有大段内容,学生若死啃书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三张图片,即“人字形线路图”和“两端向中间凿进法”与“中部凿井法”。此图表明了山势及坡度,突出了工程的艰巨,箭头则标明了凿进的方向。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迎图而解。二、妙用多媒体,发展智能。多媒体使语文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先进的视听手段的运用,不但有利于记忆的巩固,观察、思维、想象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新问题能力的培养,促进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1.播放图片,创造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在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

6、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生活的构思、加工、提练、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自己的口或笔表达出来,这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借助多媒体的播放功能,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进行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例如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在学生理解第一行诗句后,我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我问学生:“如果你置身在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香炉峰上的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中。”在让学生边看壮观的瀑布边展开丰富想象的同时,我提问学生:“你们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学生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

7、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上挥舞的银纱,美极了。”运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能使学生从中体验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想象出一幅幅美的画面2、视听结合,发展语言思维。任何形象都需要用语言加以说明。语言和思维紧密联系,是一个整体。借助电教手段,在发展语言和思维的统一轨道上下功夫,能收到显著成效。例如教学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假设“秋姑娘”带领学生来到了丰收的果园。“秋姑娘”要求学生欣赏一篇的短文秋天的果园:秋天,果子熟了。阳光下,那熟透了的柿子象一盏盏灯笼挂在枝头,红彤彤的枣象一颗颗玛瑙似的逗人喜受。满树的苹果象一张张孩子的笑脸。葡萄架下,成串

8、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绿的、紫的闪着迷人的光彩。多么美好啊,秋天的果园!一阵凉风吹来,树枝摇晃,果儿点头,散发出甜甜的香味。教学中,播放秋天果园的图片,配着优美的音乐,视听结合,图声同步,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上积极进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巧用多媒体,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模拟仿真的功效,来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带领学生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涵,将学生带入形象生动、色彩

9、缤纷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的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表演,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各种各样的实践能力。苏教版教材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一年级第一册有篇诗歌大海睡了,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优美,描述了夜晚时分大海风平浪静的景象。对于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孩子来说,大海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它的雄伟、壮观是体会不到的。而多媒体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一开始,伴随着轻柔

10、的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夜晚宁静的大海。学生一边欣赏着大海的夜景,一边聆听着海的鼾声,充分激起了他们的朗读欲望,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个人读,配乐齐读,不仅让他们感悟了文本,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学完课文,我又让学生观看录象,进行拓展延伸,了解白天的大海有时像碧绿的镜子,一望无边;有时犹如发怒的雄师,咆哮奔腾。看后,大家争着举手发言,细说自己对大海的认识。最后,同桌或小组合作,仿照课文的语句写出自己的诗歌大海醒了。正如布鲁纳所认为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能力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结语】: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波,教学艺术化、多样化,这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它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给语文课堂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