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526507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B卷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测试时间:90分钟 测试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一、最佳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华文明的成熟时期主要是在(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明时期 D. 明清时期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是因为( )A. 汉字、史书典籍和特有的包容性 B. 薪火相传 C. 一脉相承 D. 特有的独创性3.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但当前一些网络语言的传播和使用影响着青少年群体对正常汉字的书写和规范应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测试大纲。之所以重

2、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是因为( )A. 汉字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B.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C. 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D. 汉字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4英古克礼感慨地说:“很多西方人只知道古代中国人会写诗,但不知道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很大,经济发展很成功。其实,在1800年左右,中国的经济总量仍占世界的30。应该说,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贡献就没有现代科技。”之所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贡献就没有现代科技,是因为( )中国是世界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中都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3、,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A B C D5根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美国已经有2500所小学提出开设中文课程,要设立AP中文项目(该项目是美国大学理事会为该国高中学校开发的一种供美国高中学校选修大学预科的课程)。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D.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睦共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这表明岭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的( )A独特性B多样性C开放性D包容性来源:学科网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

4、关头,中华文化也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据此回答第78题。7近代中华文化衰微主要是由于( )A文化本身的保守主义传统 B封建统治的没落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中国文化重视经验和技能而轻视理性与反思 D中国文化本身缺乏宗教信仰的浸润8每年山东曲阜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时,海外华人、华侨和侨界领袖一齐前来参与祭孔大典活动,港澳台地区也派出了祭孔参访团前来祭祀。同时,我国台湾、香港等地以及世界各地的孔庙也举行祭孔活动。举行祭孔大典( )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有利于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文化复古主义的重要表现A B C D9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

5、民族乐器,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材料告诉我们(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独领风骚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10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茉莉花、云南映象走出国门,到动画片中华小子热播法国并摘得法国动画大奖;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到上海城市舞蹈公司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卷起强劲的“中国风”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越来越热。这些现象表明( )A中华文化能够取代其他民族文化 B中华文化呈现多国

6、文化的丰富色彩C世界各国文化逐渐被中华文化同化 D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得到广泛传播11红色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A B C D12.自强不息不仅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下列体现自强不息的典故、名言有( )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A. B. C. D. 201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年,据此完成1315题:13中共中央发

7、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在组织纪念活动中,要广泛进行近现代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史的宣传教育,歌颂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英雄事迹。这主要是为了 ( )来源:学科网A.教育人民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 .B.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C.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促进中日关系健康发展14胡锦涛同志指出:“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定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这

8、充分肯定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中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表现在(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各族人民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征服世界称霸全球的前提A B C D15长期以来,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下,中华民族形成了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显示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坚强意志。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正是凭着坚不可摧的民族意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洗雪了百年国耻,振奋了民族精神。八年艰苦抗战,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 ( )

9、来源:学科网A.团结统一的精神 B.不畏强敌、自强不息、血战到底的坚强意志C.不怕死的精神 D.敢闯新路、敢于胜利的精神 南京的“馒头”计划(政府出钱每天向人们免费发放一个“粗粮”馒头,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实行一年多来,17万人参与,对各种慢性病的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的饮食观念也重新从“精”回归到“粗”。这不但有效地转变了市民的饮食观念,而且促进了人们的健康。据此回答第1618题。1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饮食方式属于( )A传统习俗 B传统节日 C传统思想 D非物质文化遗产17一般来讲,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北方人习惯于吃粗粮,如小麦、高粱、红薯等,而南方人粗粮吃

10、得少一些。近年来,由于受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繁荣、政府的倡导、人们的知识素养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南方人也注重吸收北方的饮食习惯的长处,有意识地多吃一些“粗粮”。这说明( )A南北的饮食习惯差别正在消灭 B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促进了文化的变革与融合C文化的交流将使地域文化逐渐消失 D不同的地域文化各有其优点与缺点18.虽然南北方人的饮食习惯有交流融合的一面,但是,从南北方人的饮食习惯中人们还是可以把上海人、浙江人、北京人分得一清二楚。这反映了饮食文化的( )民族性 地域性 相对稳定性 时代性 继承性A B C D1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1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现在 ( )A先有中华民族精神,后有中华文化 B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C二者是相互区别,互不相干的 D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曾指出,红军长征造就的伟大精神穿越70年时光,仍然具有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据此回答第2021题。20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A传承性 B时代性 C开放性 D区域性21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继续弘扬伟

12、大的长征精神。这是因为长征精神是( )A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铸成的 B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C主要依靠当代青年学生来传播和弘扬 D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22.截止到2010年1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长城保护条例已经4年整。之所以保护长城,是因为 ( )长城作为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以长城为载体,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长城是封建王朝鼎盛历史的重要标识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保护长城有利于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A. B. C. D.2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即先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这是因为 ( )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1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求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A. B. C. D. 24.经过悠长的历史演变,中华文化不但在中国大陆广葇的土地上根深蒂固,而且在海外有华人的地方破土扎根。中华儿女不管到了哪里,不仅保留了自己的习俗文化,还能融入到当地的民情风俗里。这有利于 ( )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各种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中华文化通过和平方式取代海外当地文化A. B. C. D.25.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幅创作于660年前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