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526118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 慎城镇马庄小学 陶长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一个由未知到已知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

2、倦。”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太多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自己动手,自行探究,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让学生对所学的所学知识记得更准、记得更牢,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比如,在教学“分数与整数的乘法”之后,我就把著名的富翁

3、分马的数学故事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分一分。故事说:一位富翁死后留下遗言对家里的财产进行分割,其他财产都做了合理的分配,只有他那心爱的17匹赛马做了一个奇怪的分配:大儿子继承,二儿子继承,小儿子继承,说到这里我就说:“请同学们按照富翁的吩咐给富翁的儿子们分一分吧。”同学们听后都积极踊跃地拿起笔,很快的得出了答案:8、5、1。当我微笑着问他们:“那么好的赛马他们愿意宰杀或者卖掉吗?”孩子们愣住了!到底怎么分呢?他们一个个用渴望的眼神望着我。我看到他们被我激起的强烈的求知欲,便因势利导让他们分组探究,也可以自己寻找教具来摆一摆。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整个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有几

4、位细心的同学通过通分很快就发现+=,总数不等于整体1。然后就热烈地讨论和争辩之中,不久便得出了答案:9匹6匹和2匹。我问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告诉我的办法竟然和故事的结局一样,借来1匹马,把总数变成18匹,分别用、和18相乘,即:18=9(匹) 、186(匹)、182(匹),9+6+2=17(匹),正好还剩下借来的那1匹。看他们多么聪明呀!就这样简单一节课,却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无限的兴趣。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依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学习上的多次成功

5、,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其积极意义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反复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成新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要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学生品尝到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甜美时,他会再次追求这种情感体验的愿望。我在总结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和圆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时,就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对这些公式进行总

6、结和变换。要求他们把探究得到的结果用列表的形式总结出来。有一组同学做得特别值得肯定,他们在总结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时,做了更为细致和周全的考虑,整整列了满满一张纸:(1)已知半径r、直径d、周长C,求面积S的变形公式:S圆=r2 S圆=(d/2)2 S圆= d2/4 S圆=(C/2)2 S圆= C2/4 (2)已知直径d、周长C、求半径r的变形公式:r=d/2 r=C/2 (3) 已知周长C、半径r求直径d的变形公式: d=2r d=C/2 (4) 已知半径r、直径d、求周长C的变形公式:C=d C=2r 他们甚至还探讨了已知圆的面积S求半径r、直径d、周长C方法,只是限于不会开方的局限,没能列

7、出公式,我就借机加以启发诱导,告诉将来到初中时就会学到,他们一个个路出艳羡的神情。在总结时我对他们这一组进行了表扬和称赞,并且把他们总结出来的这些变形公式贴在班级“学习园地”里。他们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整天把胸脯挺得高高的,对学习数学的热情更高了,并且在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这一块再也没有出现过哪怕一点点的错误。同样的方法,我又把这样的探究用在来了应用题的六大关系式中,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应当焕发着生命的活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洋溢着无穷的乐趣。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该深挖数学教材内涵,因势利导,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脑子想,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究、去理解,并从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既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强化学生探究的意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