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第九单元_戊戌变法.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52525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1第九单元_戊戌变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选修1第九单元_戊戌变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选修1第九单元_戊戌变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选修1第九单元_戊戌变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选修1第九单元_戊戌变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1第九单元_戊戌变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1第九单元_戊戌变法.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選修1第九單元 戊戌變法【課標】1、瞭解戊戌變法產生的歷史根源。2、簡述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和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分析其特點。3、知道戊戌變法失敗的基本史實,探討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一、戊戌變法的背景:內憂外患1、社會背景:甲午戰後馬關條約簽訂與民族危機的加深(經濟上資本輸出為主;政治上瓜分中國、形成列強共同宰割中國的同盟)。2、清政府面臨統治危機(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更加激化,統治危機進一步加劇)。3、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和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4、思想來源:早期改良思潮的影響出現時間:19世紀70年代代表人物:薛福成、王韜、鄭觀應目的:救亡圖存,

2、發展資本主義。主張:政治上:學習西方先進的制度,設立議院,實行君主立憲。經濟上:振興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同帝國主義“商戰”。二、戊戌變法的經過(一)第一階段:宣傳維新思潮1、代表人物:(1)康有為思想主張:A、著作:新學偽經考(動搖反對變法的理論基礎)、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權威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理論的合理性)B、理論:“三世說”(“據平世”“升平世”“太平世”);C、特點:“托古改制”,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宣傳維新變法理論。(兩重性 )主要活動:A、1895年組織“公車上書”:使維新思潮發展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B、1895年創辦中外紀聞(北京)C、1895年成立

3、強學會(北京):維新派的政治團體;(2)梁啟超 主要活動:協助康有為寫成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與康有為共同領導“公車上書”;在擔任上海時務報主筆期間,發表變法通議等文章,明確提出中國要變法圖強,必須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主張伸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制度;改革科舉制度,培養有用人才;大力發展近代工業。)大大推動了維新思想的廣泛傳播。特點:明確提出民權思想,動搖了君主專制的神聖性和永恆性。(3)譚嗣同發表仁學湖南(4)嚴複創辦國聞報,翻譯天演論(嚴厲批判君權論,主張主權在民。)特點:借達爾文進化論宣傳維新變法主張;用近代民主思想闡明民主君僕,主權在民的道理,直接動搖

4、了君權論的基礎。(5)陳寶箴的實踐2、主要活動:公車上書(政治行為)、創辦報刊、立學會、興學堂3、影響:維新變法局面逐漸形成(有一定社會基礎;傳播了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湧現出第一批領袖人物。(二)第二階段:戊戌變法(內外推動)1、背景:1898年德國佔領膠州灣,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險,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從理論宣傳轉入政治實踐。康有為的上清帝第六書(應詔統籌全局折重申國家面臨的嚴重危機,主張學習日本明治維新,進行全面改革,成為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施政綱領。康有為在北京組織了保國會,使維新變法的浪潮激蕩全國。材料一 惟泰西國數極多,情勢各異,文字政俗,與我迥殊,雖欲采法之,譯書既難,事

5、勢不合,且其富強精巧,皆逾我百倍,驟欲致之,下手實難。惟日本文字政俗皆與我同,取泰西五百年之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則亦步亦趨,繼則出新振奇,一切新法,維妙維肖康有為日本變政考(1)材料一中,康有為提出了怎樣的觀點?他提出這一觀點的依據是什麼?(4分)答案:(1)觀點:以日本為榜樣,實行改革。(2分)依據:西方國家的文化傳統及文明程度與中國有異,不能輕易模仿;日本文化傳統與我國相仿且改革已經取得了成效。(2分地主階級中先進分子也希望通過變法實現富國強兵,擺脫民族危亡的命運。材料二 在變法運動高漲期間,光緒皇帝親自書寫諭條,命令商議中日兩國親交事宜。這位紫禁城裏的年青帝王甚至還要派康有為赴日本“

6、坐探變法事宜”。不言而喻,一心一意欲有所作為的光緒皇帝已經把明治天皇當作自己推行新法的楷模。孔祥吉、村田雄二郎罕為人知的中日結盟及其他晚清中日關係史新探(2)光緒帝決心把明治天皇當作自己推行新法的楷模,請從材料二中舉證說明。(2分)答案:加強中日兩國交往;還想派康有為赴日本考察變法。(2分)光緒皇帝在康有為的日本變政考俄彼得變政記等書籍的幫助下進一步堅定了維新變法的決心。許多愛國官僚如張之洞也支持變法,實現富國強兵,擺脫民族危機。2、百日維新(1)開始標誌: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佈定國是詔(2)目的:救亡圖存,富國強兵,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清王朝的統治的統治。(3)主要內容A、政治上 內

7、容:許臣民上書言事;舉薦人才;精簡機構,裁撤冗員;取消旗人特權(廣開言路,精減機構)作用:資產階級知識份子有機會參與政權B、經濟上 內容:鼓勵發展農工商業;創辦國家銀行;編制國家預算和決算;舉辦郵政(鼓勵發展農工商業) 作用: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文教上 內容:廢八股;創辦各種學堂;派人留學;准許民間辦報;設譯書局(提倡西學、廢八股,培養人才)作用:有利於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D、軍事上 內容:按西法武裝訓練新式軍隊,添造軍艦(改革軍制、精煉陸軍、添設海軍) 作用:增強國防力量(4)影響:進步性基本上反映了維新派的願望和主張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封建統治秩序;局限性沒有涉及設議院、開國會、制

8、定憲法等政治主張(原因)3、特點:(1)基本上反映了維新派的願望和要求;(2)內容廣泛(涉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觸及並損害了封建頑固勢力的利益;(3)改革不徹底(沒有觸及封建制度的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4)只局限於社會上層,只得到少數官員的支持(缺乏群眾基礎);(5)變法策略比較激進,缺乏循序漸進的過程,某些措施缺乏可操作性(沒能行之有效);(6)行動比宣傳落後(沒有涉及開國會、立憲法、建立君主立憲等政治主張)三、戊戌變法的失敗及評價(一)戊戌變法失敗的基本史實:材料一 戊戌政變大事記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 禦史楊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摺,稱:“風聞東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將專

9、政柄。” 維新派人士譚嗣同深夜密訪袁世凱,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徹底交權。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頤和園回宮。9月20日(八月初五日) 光緒帝先召見袁世凱(袁於當晚回到天津);後接見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9月21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宣佈“臨朝聽政”。當晚,袁世凱從楊崇伊處獲悉太后重新訓政,為保全自己,和盤托出維新派的密謀。致使事態擴大,導致後來大批維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殺。 據茅海建戊戌變法史事考三聯書店(2005年版)整理(1)從材料一看,你認為引發戊戌政變發生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變發生的原因?(4分)答案:A(1)因素:楊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摺;

10、光緒帝接見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引起守舊勢力的恐慌;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勢力反對變法。(3分)戊戌政變的發生是維新與守舊、統治集團內部權力之爭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1分)(2)不成立。從材料可見,袁世凱告密是在戊戌政變發生後。(2分)關係:袁世凱的告密對政變的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加劇了政變的激烈程度。(1)1、新舊勢力的交鋒: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勢力的利益2、戊戌政變 標誌著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二)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及教訓材料:戊戌變政,首在裁官。京師閒散衙門被裁者不下十餘處,連帶關係因之失職失業者將及萬人,朝野震駭,頗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夢蕉亭雜記)材料:康有為在受光緒

11、皇帝召見時稱:“泰西講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強,吾中國國土之大,人民之眾,變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後則蒸蒸日上,富強可駕萬國”(摘自戊戌變法)材料:戊戌變法期間,光緒皇帝工計發佈變法詔令184條,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對此,時任海關總稅務司的赫德指出:“他們把足夠的東西不顧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個月之內,都填塞給它吃了。”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發了極大震動,不僅頑固派堅決反對,而且不少維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黃遵憲也難以接受,帝黨領袖翁同龢也斥之為“說經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緒皇帝下令毀版。 (摘自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等)根本原因:客觀原

12、因: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於弱小,封建頑固勢力十分強大主觀原因:資產階級維新派改革的策略不當,如: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脫離廣大人民群眾;只寄希望於沒有實權的光緒帝和少數官僚;對袁世凱和帝國主義列強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變法策略比較激進,缺乏循序漸進的過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教訓:在當時的中國,改良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漫長而又坎坷,只有走革命道路。(三)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材料一 “百日維新”雖然失敗了,但它畢竟觸動了傳統的中國政治體制,為現代國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嘗試。以後發生的歷次革命運動,從現代化的進程看,都與戊戌變法有著歷史的連續性。也正因為如此,史學

13、界才會把戊戌變法視作近代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起點。答案:(1)觸動傳統中國政治體制,影響其後歷次革命運動。(2分)1、政治上:是近代中國先進知識份子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一次愛國運動。激發了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度,揭開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經濟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3、思想上:近代中國一次思想解放運動,起到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客觀上有利於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促進了近代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社會生活上:留下的許多遺產(解放思想、變革觀念、建立社團、興辦學堂、創辦報刊、提倡女學、改易風俗)對促進社會生活和社會意識的近代化也

14、起了重要作用。拓展:1、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戊戌變法一成一敗的原因明治維新戊戌變法社會背景(1)人民的反抗;(2)新興地主、商人不滿;(3)統治階級內部分化,幕府成為眾矢之的。(1)封建危機嚴重(2)中外勢力相互勾結,封建勢力較強大。領導力量中下級武士、新興地主等聯合力量強大。資產階級把希望寄託在無實權的皇帝身上,不敢發動群眾,頑固派力量強大。具體措施發佈一系列除舊佈新的改革措施,強制大力推行。變法詔書如一紙空文,無法推行。國際環境自由資本主義時期;西方列強入侵中國帝國主義時期;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思想文化傳統知識份子容易吸收外國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學說普及早傳統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較難接受新鮮事物2、中日俄三國比較A、背景 共:內外交困,統治危機,資本主義有所發展 異:中日存在民族危機,資本主義發展程度不一B、準備:共:思想宣傳 異:俄日君主掌握實權C、目的 共:挽救統治危機,發展資本主義 異:中日解決民族危機,俄維護封建統治4、影響:俄日同:成功,促進了近代化,保留了大量封建殘餘,走上了對外擴張道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