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卢湾区2011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524035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卢湾区2011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海卢湾区2011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海卢湾区2011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海卢湾区2011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海卢湾区2011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卢湾区2011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卢湾区2011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卢湾区2011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5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一、文言文(共42分)(一)默写(18分)1落红不是无情物,_ _。(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五))2 ,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3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 ,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6六十而耳顺,_ _,不逾矩。(孔孟论学)(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7“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说明 。(2分)8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三)阅

3、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9下列关于上文的介绍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墨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作者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之

4、一墨翟。 B“吾义固不杀人”中的“固”解释为“固执”,表示态度的坚定。 C上文主要通过人物心理和动作的描写表现墨子善于论辩的政治才能。 D墨子连用五个“不可谓”揭露对方言辞的矛盾和虚伪,最终使之折服。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11墨子在和公输盘的论辩中,使对方理屈词穷,彻底折服。请你说说墨子这个人物的特点(至少写出两点)。(4分) 墨子:_ _。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12分)终不知车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

5、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犬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然。 注释:越:越国。 辐(f):与下文的“輗(n)”、“辕(yu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 诸:相当于“之于”。 相属:一个接着一个。 绐(di):欺骗。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效而为之者相属( ) (2)及寇兵侵其境( )13对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但是想到他的家乡没有车,所以用船装回去就可以向别人夸耀了。 B然而认为他的家人从没见过车,(他就)可以用船运回向他们夸耀了。 C然而因为他的家乡从未曾有过车,(他就)用船运回家并向别

6、人夸耀。 D因为他的家里从来都没有过车,所以用船装刚去并向他们夸耀。14文中造成“终不知其车”的原因是_ _。作者认为“学者之患亦然”,是在告诫人们做学问应该 。(6分)。二、现代文(共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3分)谦卑的力量 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

7、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 谦卑正是一种姿态。 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 谦卑是一种睿智。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

8、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谦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1)

9、它是一个人在物欲淘净之余才有的一煎淡泊,(2)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3)历经沧海之后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这就是谦卑的力量。15本文题为“谦卑的力量”,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6分) 答:(1) ;(2) ;(3) 。16第节中有前后两处破折号连用,其作用是 。(2分)17以下对上文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说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而非一霸,意在表达人只是大自然中普通的一部分,不应该把自然环境当作征服对象的想法。 B牛顿说自己在科学面前只是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说明科学领域博大深邃,科学家的再多发现也只是其中的点滴,甚至还很幼

10、稚。 C只有有钱人才不必在乞丐面前表现出谦卑,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财富和地位让他们凌驾于别人之上。D谦卑的人往往心境平和,因为他们拥有谦虚的胸怀、拥有识人的慧眼、拥有进退自如的平常心。18将下面表现人物谦卑的材料与文中第节三句画线句分别对应。 (6分) A战国时期,赵国功绩显赫的名相蔺相如面对武将廉颇咄咄逼人的为难,坚持避让,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安宁。 B从朝鲜战场载誉回国的彭德怀在一次参加招待会时,有记者说:“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纠正说:“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C有人问球王贝利:“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他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肩,回答说:“下一个。” 句(1)( ) 句(

11、2)( ) 句(3)( )19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6分) (l)谦卑,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谦虚,不自高自大”。古往今来,人们对谦谦之风屡加赞赏,下列对联中不是表达这种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观翠竹慕其品节 看红梅羡其风格。 B数年习文,进退只需系一心,淡然随意 十载研墨,始终不敢藐群雄,坦然萦怀 C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D发愤才可识遍天下字 立志方能读尽人间书 (2)请根据你对谦卑的认识,补全下列句子。(文中已有的内容不能用)(3分) 谦卑是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5分)太阳语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一排二层砖楼的底层中间。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

12、湿,又由于地势低,所以底层的居民多半都患上了关节炎。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这样倒也有个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早点过后,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了。累了乏了,就喝口茶,抬头看窗外的楼群,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一天早晨,我正写到艰难处,文思枯竭,满心焦虑,窗纱里忽然穿进一束强烈的光芒,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弄得一片光明,宛若火光四溅的铁匠炉子。我有些不解,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住我的脸,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觉得烦人,猛地举起拳头,那束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隐约发现那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我笑了,并不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了进来,在我的额上锯过来锯过去。我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