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扬长教育特色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520533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出扬长教育特色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突出扬长教育特色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突出扬长教育特色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突出扬长教育特色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突出扬长教育特色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出扬长教育特色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出扬长教育特色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般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丁金山摘要:一般本科院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客观要求,强化大众教育意识,发展扬长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关键词:扬长教育模式;大众教育意识;一般本科院校经过多年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这一阶段,精英教育任务主要由重点高校承担,一般本科院校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为了解一般本科院校现阶段学风状况,我们在湖南4所一般本科高校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共下发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59份。调查数据表明,有64.3%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为考试而学”;56. 8%的学生只是偶尔上自习或

2、从不上自习,承认平时抄过他人作业的有57.1%,在考试中有过作弊行为的达31.5%,有舞弊想法的达58.0%;认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有49.8%,没有人督促,总是能主动学习的学生只有10.8%;81%的学生承认偶尔或经常上课时听MP3、发短信、玩游戏;68.4%学生承认有过通宵上网、迷恋网络和游戏等;62. 5 %的学生承认有“课桌文化”或“墙壁留言”等损坏公物的现象。学风堪忧。从召开的18次师生座谈会反映的情况来看,接受调查者普遍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抬起头来没有目标,低下头来没有方法。不知道为什么学,不知道怎么学。”“学习很茫然,虽然知道毕业时很有压力,却不知道

3、如何应对,感到没有出路。”“学生学习成绩好却找不到好工作,成绩不怎么好的找到的工作却不错。”“人才培养模式仍延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统一模式,有的课程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学生不想学,没兴趣学,却被列为必修课;有些课程只是某些专业的必修课,却被列为很多其他专业的必修课;有些课程是社会需要,学生想学的,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开,或者开设了,但由于难度大,课时少,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多,成绩不理想。”“专业选择没有自由,不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对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不好的学生不能区别对待,导致两者都学不好”。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跨入了大众教育阶段,这对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

4、的要求,但一些高校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体制等还停留在传统的精英教育阶段,不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一般本科院校一项紧迫课题。一、强化大众教育意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般本科院校的教育观念应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精英教育认为人天生就有高低贵贱之分,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社会精英,教育考试的职能是 “得英才而育之”,使之成为社会的栋梁,担当管理社会的职责,掌握社会的命运。至于非英才则要通过考试筛选掉,从而形成鲜明的社会等级秩序。而大众教育则认为个体在先天及后天条件、在智力、需求、情感、精力付出意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每个

5、个体都有其自身的长处,教育测试的职能是找到受教育者的不足,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教育,显长、扬长、促全,把他们培养成满足现代社会各种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需要的合格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大众教育阶段,智力突出的学生较多集中到了重点高校,一般本科院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强化大众教育意识。(一)树立培养多层次人才理念。传统社会是一个等级制社会,高等级社会阶层收益与付出比远远高于低等级社会阶层,实现由低等级社会阶层向高等级社会阶层的身份转变是接受精英教育目的,而应试则是主要手段。现代社会提倡的是民主制度下的市场平等竞争观念。供求关系影响着市场价格,供给少,社会需要紧迫,市场价格就上升。如果供过于求,再好的东

6、西,市场价格也会下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高层次的人才过多,供过于求,同样会找不到适合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低层次的人才过少,供不应求,工作报酬同样会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发生变化。因此,一般本科院校必须实现由培养高层次人才向培养多层次人才理念转变,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受教育者的需求。(二)树立教育改变素质的理念。在应试教育阶段,身份比素质重要,身份直接决定了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工作报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身份起决定作用的情况确实在某些领域还有广泛影响,但其影响日渐式微。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育者及受教育者都要尽快实现由教育改变身份向教育改变素质理念转变。作

7、为教育提供者,一般本科院校要切实提高改变受教育者素质的水平,而受教育者则要把提高素质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三)树立贡献决定价值的理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身份的社会影响作用有所弱化,社会贡献的影响作用日渐扩大。一个人不管你的社会地位有多高,如果你的社会贡献达不到你的社会身份的要求,你就会受到社会批评;如果你的社会身份并不高,但你的贡献超过了你的身份的要求,按照市场的平等交换理念,就会受到肯定和赞赏,社会地位及工资报酬也会得到相应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本科院校要尽快实现由身份决定社会价值向贡献决定社会价值理念转变,要提高学校文凭的含金量,就要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四

8、)树立注重通识教育理念。通识是人类对天地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类思维的总的看法、一般观念及人类认识、反映和改造天地万物的基本工具和基本方法等。通识教育就是把通识传授给教育对象,使其教育对象具备比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和比较正常的人格。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但通识教育是个体进行专业与职业选择的基础,因而是专业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个体具备基础理论、基础工具、基本方法、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性教育。通识教育不同于通才教育。所谓通才,特指善于探索宇宙、人类社会、文、理、工的共同奥秘、触类旁通的一种专业人才。通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支人才队伍,使之从事哲学等通用

9、领域专门的研究和应用,并形成其他学科的共同理论基础。很多学者把通识教育、通才教育混为一谈,要求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既是专才,又是通才,因而把过多的学习负担加到学生身上,使他们精力分散,难以成为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专业人才。在大众教育阶段,一般本科院校必须实现由通才教育观念向通识教育观念的转变。二、发展扬长教育模式扬长教育是以个体的长处为核心,“以长促长,以长促全”,培养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人格健全的民众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体制等的总称。在大众教育阶段,一般本科院校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扬长教育模式,从教育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

10、革。(一)明确人才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由于个人智力有限,精力有限和现代专业技能复杂,高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培养多方面都非常突出的通用人才非常困难,而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人才在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也非常受欢迎。因此,一般本科院校要立足培养专门人才的目标定位,结合大众教育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扬长教育”理念。不要求学生成为通才,而要求学生根据市场需要树立专业奋斗目标,围绕这一个目标加强相应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专门技能训练,真正成为基础扎实,技能突出的“一招鲜”专家。(二)实行学分制改革。全国很多实行按大类招

11、生的高校已实行学分制改革,这种改革模式很多,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都比较多。一般本科院校应结合实际,实行一级学科下的学分制改革。这种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新生入学进入学习的第一阶段,只确定所在的一级学科,主要学习一级学科下的必修课程;第二阶段再选修专业必修课程;第三阶段实行导师制,进行专门的技术训练。其他课程都定为非必修课程,引导学生围绕提高专业能力兼顾兴趣爱好进行选修。学校建立相应的学分考试试题库,试题库全面系统地涵盖课程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试题库进行全面的知识训练。在学生自认为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后可通过数据库申请在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考试。考试试题按一定的原则随机产生。通过考试者就可以获得相

12、应学分。学生通过必修课程及相应的选修课程的考试,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专门的职业认证后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这种改革,不是入学一次定专业,因而有利于学生按个人兴趣及社会需求情况选择和调整专业,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实行一级学科下的学分制改革必须首先深化学科和专业改革,科学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一级学科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有效地加强相应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的建设,科学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与相应考点。(三)大力建设网上课程。与课堂教学相比,网上课程有其独特的作用:一是可以反复点播;二是知识点

13、全面;三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四是能使更多的学生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因此,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加强扬长教育,实行学分制改革,就必须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开展网上教学。高等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集中优秀教师制作系统的高质量网上课程,各高校也要有计划地建立自己的网上特色课程,或系统地引进其他高校或教育机构的优秀网上课程。(四)加强实验实习基地。专门人才的突出特点在于技术水平高,因此,扎扎实实的实验与实习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一般本科院校在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与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现场经验,共同培养专门人才方面,在学校建设大型研究综合性实验实习与

14、创新基地方面,在实验实习基地的开放式管理和为社会服务方面还要加大力度。(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较高的创新创业素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特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到了政府的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一般本科院校要在导师引导训练阶段加强研究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引导学生筹划创业项目、组建创业团队、培养创业能力、筹集创业资金方面,给予学生支持和指导,培养一批创业者,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六)全面提高就业能力。通识教育是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少而精的通识教育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本科院校有必要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要把职业技术教育及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要通

15、过改革,通过引进国际职教和资格认证模式,进行战略合作,提高学生国际就业能力。要适应扬长教育观念,进一步指导学生加强职业规划。低年级学生着重了解学科专业特点,调整心理,明确目标。高年级学生要多关注就业市场,了解就业信息,加强就业实践。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着眼提高实战经验,提高就业质量。要畅通渠道,加强就业网的建设,要特别注重电子信息网络的建设,对毕业生信息进行全面的权威发布,方便社会招聘。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应试教育方法往往忽视个体差异,用同一个标准要求不同的个体,对达不到标准的给予否定,对达到和超过标准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而在大众教育阶段则应采用“以长促长”、“以长促全”的扬长教育方法。所谓“

16、以长促长”是指充分重视个体先天优势及后天的发展水平的差异,充分考虑个体的兴趣、性格、思维及其他素质的差别,立足于个体的资源优势以不断取得的成功激发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个体树立“扬长”发展观念,不断提高其在某一领域的水平和能力,从而形成个体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的竞争优势。所谓“以长促全”主要是指在扬长的基础上,发现个体“扬长”的限制条件,把扬长过程中激发的兴趣“迁移”到补充和完善相关知识技能,突破限制条件及进行必要的通识教育方面,使个体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人格,使个体更好“扬长”。“以长促全”并不是要求个体无选择地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而是在“扬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一)加强教育研究。要下大力气加强对学科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学术梯队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的研究,建立扬长教育的支撑和服务体系;要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发,全面推进课程体系重组、优化和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改革的综合性、系统性,并逐步与扬长教育培养机制相适应;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扬长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