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重点知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519737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重点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染病重点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染病重点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染病重点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染病重点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重点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重点知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总论感染过程表现+特点一病原体被清除1. 非特异性防御能力2. 特异性免疫功能:主动/被动免疫二病原携带状态病原进入人体后,于机体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能排出体外,而人体不出现疾 病的状态,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3个钥为 慢性携带者,不出现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病原携带者为重要的传染源三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仅诱导机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 伤,多无症状,体征和生化改变,只有经病原学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少数人则 转为病原携带者,病原持续存在于体内,成为传染源、诱导免疫应答无症状四潜伏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功能将病原体局限在人体某些部位,但又不能将

2、病原体完全清除,病原体长期伏下来,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五显性感染1. 有典型临床表现2. 可获得特异性免疫3. 病原体被清除4. 可转变为慢性病毒携带者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一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二传播途径1. 呼吸道传播:肺结核、百日咳2. 消化道传播:蛔虫病、甲型肝3. 接触传播:性病、狂犬病、沙眼4. 虫媒传播:乙脑、斑疡伤寒5. 血液,体液传播:疟疾、艾滋病6. 母婴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风疹,艾滋病三易感人群传染病的特征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特异性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2. 再感染;传染病痊愈后,经一段时间免疫力逐渐消失,又感染同一种病

3、原体称为再感染,见于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等艾滋病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主要侵犯、破坏 CD4+ T 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血液接触传播,其他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艾滋病临床表现(艾滋病期)HIV相关症状:1.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虚弱,体重减2. 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3.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1.呼吸系统:肺孢子菌引起的肺孢子菌肺炎2. 肿瘤:以恶性淋巴瘤、卡波西肉瘤为主艾滋病的预防1血液

4、传播:严格筛查血液及血制品;严禁HIV感染者献血,捐献器官及其他 体液2性接触传播: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加强性生理卫生教育3母婴传播:对HIV感染的孕妇采用产科干预(如终止妊娠,择期剖宫产等措 施)加强抗病毒药物干预以及人工喂养措施。病毒性肝炎定义: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 病。分类:甲、乙、丙、丁、戊五型病毒性肝炎 甲,戊为粪-口传播(消化道传播)乙,丙,丁为血液,体液,母婴传播甲型肝炎病毒(HAV)1. RNA 病毒,能感染人的血清型只有 1 个,只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2.IgM 标志急性感染, IgG 标志既往乙型肝炎病毒(HBV)1. 嗜肝DN

5、A病毒2. 形态及其生物学特性: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HBV颗粒(又名Dane颗粒)。3三组抗原抗体系统:1. HBsAg和抗-HBs: HBsAg本身只有抗原性,但无传染性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2. HBeAg和抗-HBe: HBeAg是HBV活性复制和传染性强的标志抗-HBe转阳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低3. HBCAg和抗-HBe: HBCAg是HBV复制的标志,抗-HBe为感染过HBV的标志丙型肝炎病毒1. RNA病毒,易变异,不易被清除2. HCV RNA阳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丁型肝炎病毒 是必须有HB 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辅佐才能复 制的一种缺陷病毒戊型肝炎病

6、毒五种肝炎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1. 甲型肝炎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为主2. 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基本相似3. 乙型肝炎传染源: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体液及性触传播,其他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和乙型肝炎类似,主要经血液传播 丁型肝炎与甲型肝炎基本相似水痘及带状疱疹1. 水痘及带状疱疹:是指由由同一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两 种表现不同的传染病2. 传染源:患者为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1日至疱疹完全结痂时均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呼吸道,接触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3. 临床表现:潜伏期平均14日

7、前驱期:发热,头痛出疹期:面部及四肢呈向心性分布。斑疹,丘疹,水疱,结痂四种形态皮疹可 在同一部位同时存在4. 并发症:皮肤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 治疗: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 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5. 预防: 管理传染源:患者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 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与急性期患者接触 保护易感者:注射水痘病毒减毒活疫苗手足口病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发热,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斑丘 疹、疱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型(C0XA16)、EV71四不: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四不像:不像药物疹、不像水痘、不像蚊虫咬、不像口唇牙龈疱疹 四部曲:手心

8、、足心、口腔黏膜、臀部2.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3. 一般病例表现:栗米样斑丘疹或水痘 重症表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4. 治疗:坚持四早、三强调 四早: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三强调:强调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强调对症治疗、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强调对重症患者监护救治原则猩红热是 A 组 B 型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红疹毒 素能导致猩红热皮疹及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传染源:带菌者和患者,患者自发病前 24 小时至出疹期传染源最强传播途径:空气,个别情况,皮肤伤口,产道,引起外科猩红热和产科猩红热

9、 人群 易感性:普遍,感染后可获得抗菌免疫针对同菌群和抗毒免疫(针对外毒素), 流行特征:冬春季节,儿童多见临床表现:潜伏期为 1-7 天 前驱期:发热,畏寒,恶心呕吐,咽峡炎 出疹期:皮疹(重要症状之一),充血性红疹,病起 1-2 日。典型皮疹为在全身 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疹,手压全 部消退,去后复现。面部不会有皮疹,有充血,口周苍白,杨梅舌。 恢复期:退疹后开始脱皮,按出疹顺序,甲端皲裂脱皮是典型现临 表现分四型1. 普通型:咽峡炎和典型皮疹及一般中毒症状,颌下淋巴结肿大2. 脓毒型:咽部红肿,渗出脓液,化脓性中耳炎3. 中毒型:败血症(死亡率高)4.

10、 外科及产科型5. 并发症:化脓性并发症(中耳炎,乳突炎,肺炎) 中毒性并发症: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 超敏反应性并发症: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 辅助检查:血常规,红疹毒素实验阳性 治疗要点: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 10日疗法,青霉素过敏选用红霉素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麻疹患者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一,典型麻疹:1. 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 3-5 日。上呼吸道炎症,发热。咳嗽, 流涕,打喷 嚏,全身乏力,发病 2-3日,患者在口腔两侧夹黏膜近第一磨牙处可见 0.5-1mm 灰白,周有红晕的科氏斑-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2

11、出疹期:发病3-4日后开始出现典型皮疹,(必考)从耳后发际开始,渐及 全额,面颊,颈部,躯干与四肢,最后到达手掌与足底。初为斑丘疹, 呈充 血性,压之褪色,重者不退。全身中毒症状加重,40C,精神萎靡,嗜睡,烦 躁不安。3恢复期:发热减退,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减退 二,非典型麻疹:中毒性麻疹-早期出现紫蓝色融合性皮疹三,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最常见)心肌炎(婴儿多见) 喉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由乙脑病毒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系统急性传染病 10 岁以下的儿童居多, 具有严格的季节性,7.8.9 月多见。 传染源:猪(尤其幼猪)传播途径:蚊虫叮咬(三带喙库蚊) 易

12、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成隐形 临床表现:1 初期2. 极期,1至3日,体温39到40度,伴头痛,恶心,呕吐。 持续高热:40度以上,为稽留热 意识障碍 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死亡原因3恢复期 4后遗症期 并发症:支气管肺炎、肺不张、营养不良、褥疮、上消化道大出 血。对症治疗1物理降温: 2抽搐:降温、降低颅内压、镇静 3呼吸衰竭:氧疗、对症治疗改善微循环 预防:防蚊灭蚊为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呈化脓 性改变,为革兰阴性球菌 该菌抵抗力弱,对寒冷,干燥,炎热及一般消毒液敏感,因此采集标本时应注意保 温,及时送检传染源:带菌者和患者 传

13、播途径:飞沫,空气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高,冬春季节多见,爆发型由 于脑部微循环障碍所致,内毒素致病。临床表现:普通型(最常见) 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低热,咽痛败血症期:典型体征,皮肤黏膜淤点。淤斑,呕吐 脑膜炎期:烦躁不安,头痛剧烈恢复期:淤点淤斑消失爆发型:多见于儿童,休克型:寒颤,高热,微循环衰竭为重要特征,皮肤呈花斑状,易发DIC脑膜脑炎型:脑实质损害为主要特征,淤斑,剧烈头痛,呼吸衰竭为死亡原因 混合型: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轻型:少见,老年人,意识障碍 小儿,烦躁不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脑脊液检查(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细菌 学检查

14、(脑膜炎球菌)治疗(一)普通型的治疗1. 一般治疗:2. 抗菌治疗:使用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注意多饮水3. 高热患者降温,地西泮或水合氯醛 颅内压增高者,甘露醇,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二)暴发型流脑1. 休克治疗:肝素治疗,注意有无出血2. 脑炎治疗,减轻脑补水肿,防止脑疝病原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孕妇感染可经胎盘传染胎儿 人群易感险:人群普遍易感,1-15岁儿童是主要易感者(5-9岁儿 童居多)、无免疫力的成人亦可发病临床表现:思腺肿大,先一侧思腺种大,后累及对侧,以耳垂为中 心,向前、后、

15、下发展。边缘不清、皮肤发亮灼热但多不发红并发症: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以及其他症状腮腺炎预防。(一)管理传染源:采取呼吸通下隔离,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 退为止,有接触史的易感者应观察3周。(二)切断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人群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痢疾,是有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 消化道传播,中年散发,夏 秋季可流行。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 主要病理变化:乙状结肠与直肠的炎症与溃疡。 传染源:急慢性菌痢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时间短 主要是内毒素致病临床表现(一)急性菌痢1普通型(典型)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左 下腹压痛。2轻型(非典型)粘液,但无脓血 3重型:每天30次以上,腹痛、里急后重明显,严重腹胀及中毒性肠麻痹, 中毒性休克4中毒性菌痢:以27岁儿童为多见,肠道症状很轻,开始时无腹痛及腹泻症 状,按临 床表现分为休克性脑型混合型。二)慢性菌痢菌痢病程反复发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