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51925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工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因工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因工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因工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因工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因工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工程教学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沧源民族中学 高三年级 生物科教学设计 2011年 12月 27日 第20周 专题一 基因工程主备教师:曾开娇一、内容及其解析: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特殊工具的作用和特点、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以及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和实践方面的作用,其中限制酶的种类和作用是该考点的难点。解析: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为(1)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及其作用;(2)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3)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从近几年高考看,该考点主要以信息材料的形式结合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综合考查,复习时要注意加强横向联系。复习时特别要注重基础性、渐进性,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生活阅历,尽量紧密联系必修课中

2、的基础知识,严格按照课本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进行识记和理解,不宜过于追求知识的深和透。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基因工程的诞生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基因工程的应用 蛋白质工程 DNA的处提取与鉴定(实验与探究)2目标解析:基因工程的诞生包括基础理论和技术发明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特殊工具的作用和特点、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和实践方面的作用。蛋白质工程包括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蛋白质工程的概念。DNA的处提取与鉴定(实验与探究)包括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

3、问题是限制酶的种类和作用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目的基因获取的方法、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该内容比较抽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用具体的实例加以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其中关键是设置问题串,将一个个问题置于整体工程中考虑,解决问题,使该知识点得以突破。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基因工程的诞生基础理论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诞生基础理论。(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1944年艾弗里等人不仅证明了 ,还证明了DNA可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2 ) 的确立。(3) 的破译:1963年由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1966年被实验证实。问题二

4、: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的技术发明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了解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的技术发明。(1)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1967年罗思和海林斯基发现了细菌染色体(拟核)DNA外的 有自我复制的能力。(2)工具酶的发明:1970年科学家在细菌中发现了第一种 . 。以后几年相继发现了多种限制酶和连接酶。(3)DNA合成和测序技术的发明。(4)DNA体外重组的实现:1972年成功地构建了第一个 。(5)重组DNA表达实验的成功。(6)第一例转基因动物问世:1980年,科学家首次用显微注射技术培育出第一个转基因小鼠,1983年,又用农杆菌转化法获第一例转基因烟草。(7) 的发明:1988

5、年由美国科学家穆里斯(K.Mullis)发明。3.基因工程概念:又叫 ,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 和 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其操作水平是在 上进行设计和施工,操作环境是在 。例题一:切取某种生物合成生长激素的基因,用某种方法将此基因转移到鲇鱼的受精卵中,而使鲇鱼比同种个体大34倍,此研究遵循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DNARNARNA蛋白质B基因工程,RNADNA蛋白质C细胞工程,DNARNA蛋白质D基因重组,DNADNARNA蛋白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原理,能力要求。目的基因进入鲇鱼体内通过DNA复

6、制、DNA转录并合成蛋白质,表现出一定的性状,基因工程的原理为基因重组。【答案】 D解题技巧:本题根据题干分析可知,某种方法为转基因技术,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由此排除了A、C选项,比较B、D选项很容易得出答案为D。变式训练:“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并获得表达,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转基因生物。”此话中“表达”的标志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体内 ( )A能进行DNA复制B能进行转录和翻译C能合成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D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解析】解答本题应扣紧题意,否则易错选B,基因的表达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实现的,题中的蛋白质是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答案】 C问题三:D

7、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有哪些?各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的种类特点和作用。“分子手术刀”: .(约4000种)主要来源: 生物。特点:能够识别DNA特定的 ,切开每条链中的两个 之间的 。大 多能识别由 组成的序列。DNA片段末端:两种形式 和 。 :DNA连接酶 种类EcoliDNA连接酶:只能“缝合”DNA片段的 ;T4DNA连接酶:既可“缝合”双链DNA的 ,又能“缝合”双链DNA 。作用:将双链 “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 。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染色体(即拟核DNA)之外,并具有 能力的 。病毒和噬菌体的衍生物等。“分子

8、运输车”:载体种类质粒特点能够在细菌内 ;具有一个至多个 ,供外源DNA插入;具有特殊的 ,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质粒载体的处理: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 。例题二:作为基因的运输工具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及理由是( )A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地保存并大量复制,以便能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于目的基因的表达C具有标记基因,以便为目的基因表达提供条件D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以便于进行筛选【解析】本题考查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能力要求。作为载体要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使之表达,必须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地保存并大量复制,以便通过复制提供大量目的基因;同时要具有

9、标记基因,以便通过检测标记基因是否表达来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进入了受体细胞,便于筛选;载体要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为了便于与外源基因拼接。【答案】 A解题技巧:题干的问题有两个,就是载体必备的条件和理由,根据选项内容进行分析,抓住前者为后者提供的作用必须对应正确。本题要求考生必须熟悉并理解载体的条件及其对应的作用。变式训练2(2010江苏卷)下表中列出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l、图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图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Sma切割前后,分别含有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2)若对图中质粒进行改造,插入的Sma酶切位点越多,质粒的热稳定性越 。(3)用

10、图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切割,原因是 。(4)与只使用EcoRI相比较,使用BamH和Hind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 。(5)为了获取重组质粒,将切割后的质粒与目的基因片段混合,并加入 酶。(6)重组质粒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为了 。(7)为了从cDNA文库中分离获取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将重组质粒导入丧失吸收蔗糖能力的大肠杆菌突变体,然后在 的培养基中培养,以完成目的基因表达的初步检测。【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特点。(1)质粒被切割前是双链环状DNA分子,所有磷酸基团参与形成磷酸二酯键,故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从图1可以

11、看出,质粒上只含有一个Sma的切点,因此被该酶切割后,质粒变为线性双链DNA分子,因每条链上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切割后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2)由题目可知,Sma识别的DNA序列只有G和C,而G和C之间可以形成三个氢键,A和T之间可以形成两个氢键,所以Sma酶切位点越多,热稳定性就越高。(3)质粒抗生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由图2可知,标记基因和外源DNA目的基因中均含有Sma酶切位点,都可以被Sma破坏,故不能使用该酶剪切含有目的基因的DNA。(4)只使用EcoRI,则质粒和目的基因两端的黏性末端相同,用连接酶连接时,会产生质粒和目的基因自身连接物,而利用BamH和Hind剪切时,质粒和目的基因两端的黏性末端不同,用DNA连接酶连接时,不会产生自身连接产物。(5)质粒和目的基因连接后获得重组质粒,该过程需要连接酶作用,故混合后加入DNA连接酶。(6)质粒上的抗性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