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竞赛突破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III卷.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518228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竞赛突破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I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升初竞赛突破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I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升初竞赛突破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I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升初竞赛突破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I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升初竞赛突破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I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竞赛突破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III卷.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升初竞赛突破小升初小学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III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基础练习(40分)1. 下列句子中,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这样精彩的表演,使我赞不绝口。B .这样精彩的表演,不能不使我赞不绝口。C .这样精彩的表演,使我赞不绝口吗?D .这样精彩的表演,怎能不使我赞不绝口?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多彩的腊月民俗 腊八腊月初八,喝“腊八粥”。粥中有大米、小米、芸豆、小豆等多种粮食和小枣、栗子等多种干果。喝腊八粥,既展示了过去的一年五谷丰登,又反映了老百姓盼望来年有个更好的收成。当然,“腊八”由来已久,里面也杂有某些迷信因素。 灶日腊月二十

2、三是灶日,又称“小年”。流行着祭灶的风俗。相传,帝的孙子叫黎,负责管火,以后被封为灶神。二十三那天把灶神送上天,到初一的五更天再接回来,人们希望灶神到天上去多说好话,故在二十三这天,人们要吃又甜又黏嘴的糖瓜。 守岁从晋代开始,我国就有了除夕守岁的记载。大年三十,人们通宵达旦迎新春。剪窗花、贴年画、写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家家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1. (1)下面的字能组成多少词语?写一写。乐:_和:_岁:_2. (2)你认为哪些“旧民俗”可以保留?哪些应去掉?保留:_去掉:_3. (3)你知道现在过春节都有哪些民俗?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自名著( ) A .三国演义

3、B .西游记C .聊斋志异D .红楼梦4. 改变词序,意思不变。我在图书馆附近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整天也没挣到一个钱。5. “张老师退休后一直义务打扫小区卫生,别人都不以为然,可张老师却很喜欢做这件事而不知疲倦。”替换画线句子最恰当的词是第( )个。A .孜孜不倦B .乐此不疲C .跃跃欲试D .情有独钟6. 在每组音节中找出一个整体认读音节。ch x s di chn f h wi(_)ru xn zho tn zh sh kn li(_)tu b j ti fn wi yu yn(_)co w yn bn hu pi pn k(_)7. 把下列诗句填充完整。 1. (1)沉舟侧畔千帆过,_

4、。2. (2)策马前途须努力,_。3. (3)捐躯赴国难,_。4. (4)不经一番彻骨寒,_。5. (5)_,俯首甘为孺子牛。8. 选出以下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A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B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青山绿水画。C .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D .燕子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9. 先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答。举_反三 语重_ _ _类旁通坚持不_ _劳成_ 半_而废上面的词语中互为反义词的一组是_上面的词语中互为近义词的一组是_从上面的词语中选出一个造句:_10. “满树的大柿子,个个似小灯笼,真是红得耀眼。”是比拟句。11. 叙述1.

5、(1)我要做好孩子中,金玲的数学最差,但后来有明显的进步,请详细叙述其中的原因。2.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影响了一代一代的青年人,小说中的主人公保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加以说明。二、阅读理解(30分)12.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是按事物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内容的。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父亲的打与不打 小时候,宁涛是个调皮的孩子,爬树掏鸟蛋,下河摸虾,不是把裤子撕开一条口子,就是把衣服挂个洞,父亲见了,却从不打他,而是笑呵呵地跟他的母亲解释:“孩子嘛,都这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可有一次,宁涛偷了邻居的五块钱。五块钱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父亲知道后,把他用皮带

6、捆在树上,狠狠地抽了好几鞭。边抽边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我看你还敢不敢偷,下次再偷,我剁了你的手!”那一次,他被打得皮开肉绽,母亲看了极其心疼,说父亲下手太狠,和父亲吵了一架后回娘家了。那一次,父亲破天荒地没有去外婆家接他们,他这才意识到偷是让父亲最痛恨的事情。他再也不敢偷了,他怕说到做到的父亲真砍了他的手。 九岁的时候,宁涛带6岁的弟弟去外婆家,刚好那天村里放电影,他带弟弟去看电影,电影看到一半,宁涛出去上厕所,结果回来的时候没有看见弟弟,当时,他猜想弟弟可能是跟着熟人回家了吧,便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他回到家,没有看见弟弟,他才慌了神。全家人奋力寻找,也没找到弟弟。闯下这么大的祸,父亲肯定

7、会狠狠地打他一顿吧,可是,父亲却一句话也没有说。之后,弟弟就像一根刺,梗在宁涛的喉咙里,他不提起,父母也不提起。但他知道,父母都想念弟弟,特别是年纪越来越大,对弟弟的思念与日俱增。但父母从来没有责怪他。他其实很希望父亲打他一顿,哪怕是狠狠地打他一顿,他也不会怨父亲一丝一毫。 在弟弟失踪后的第26年,宁涛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寻人节目,才又燃起了一丝希望。通过央视节目组的多方寻找,他终于找到失散26年的弟弟。那一刻,他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节目现场,父亲老泪纵横。主持人问他的父亲:“弟弟丢了,你打了哥哥没有?”父亲坚定地答:“没有。”主持人问为什么没有。父亲说:“弟弟丢了,他心里已经很自责了,我

8、们已经丢了一个小孩了,我们得把爱加倍地放到哥哥身上。” 那一刻,宁涛泪流满面。父亲的打与不打,都是因为爱他。父亲的打,是因为怕儿子染上恶习,走上不正当的道路;而父亲不打他,是因为怕儿子心理负担过重,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1. (1)文章是按_顺序来叙述的。( ) A .空间B .时间C .事情发展2. (2)文章围绕父亲的“打”与“不打”来叙述,这样的写法是( ) A .正反对比B .前后对比C .前后照应3. (3)简要概括文章所叙述的父亲“打”与“不打”的三件事。4. (4)在这三件事中,作者详写的是哪一件事?为什么?5. (5)文章刻画父亲主要运用的是_和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_的

9、人。而第4自然段则主要运用的是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宁涛是一个_的人。6. (6)读了这篇文章,对照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你想对你的家长说些什么?14. 读一读,填一填遍地都是好庄稼 润了人心 山下走泥浆绿了大地_ 山上树木光_植树造林镇风沙_ 三、写作(30分)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为爱掩藏 女儿细心地为母亲梳理着头发,_(竟然猛然 果然)发现母亲的青丝中有一星闪亮的白。母亲老了?女儿的心中涌起一阵伤感。 母亲从小就领着她去晨跑,她拼命地追,可怎么也追不上母亲轻快的步伐,她赌气停住了。这时,母亲回转身子,在前方伸开手臂笑着:“来,到妈妈这儿来。”于是,她咯咯地笑着,迈开小步子向妈妈温暖的怀

10、抱跑去。她渐渐懂事明白了“母亲”这一角色的艰难,然而在她的记忆中,母亲总是笑对一切,以充沛的精力和活力直面人生,难怪邻居阿姨总羡慕地说:“你妈妈呀,好像永远不会老。”女儿也坚信,母亲永远不会老,可眼前那星白分外刺眼。女儿拔下那根白发,悄悄地藏起来,对着镜子里的母亲笑着:“妈,您的头发多好啊,您永远那么年轻。”母亲笑了,女儿的小伎俩怎么能瞒得过妈妈的眼呢?多年来,从“哇哇”啼哭的娃娃到青春勃发的少女,女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印在母亲的眼里。这孩子,这么傻,白发能藏得住吗?你都这么大了,妈能不老吗?其实从你不再需要妈妈为你扎辫子时,从那天你跑步超过了妈妈,从你在作文中写下“青春无悔”的字样,妈妈就知道你长大了。你就是妈妈的延续,妈妈有了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可母亲没有说,她_(安慰 抚慰 欣慰)地看着镜子里的女儿:“有女儿给妈梳头,真舒服!”镜子里两张美丽的笑脸,令人羡慕。 原来人世间有许多深沉的爱,就藏在彼此的掩饰中。1. (1)在文中的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_(竟然 猛然 果然)发现_(安慰抚慰 欣慰)地看着2. (2)女儿伤感的是_。邻居阿姨羡慕的是_,产生这种羡慕的原因是_。3. (3)女儿藏白发体现了女儿对母亲的爱,母亲对此不露声色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文中揭示这一中心的句子是_。4. (4)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第 页码 页 / 共 总页数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