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端午的鸭蛋教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51742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端午的鸭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7端午的鸭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7端午的鸭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7端午的鸭蛋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7端午的鸭蛋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端午的鸭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端午的鸭蛋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英县实验学校初中教案学科组: 第 15 周 星期 三 审核员: 分管领导签字: 。课 题17端午的鸭蛋设计者胡蓉学 习目 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3、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教材分析重点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难点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案 学案课时2教学补充教学过程简记一、导人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

2、,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汪曾祺19岁就离开了高邮。浮云蔽白日,直至花甲之年才重返故里,漫长的岁月里,辗转大江南北,对于这些地方的山水人情他都是过客,惟有故里深植心底,故乡的风物人情始终在他的作品里挥之不去。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的提示语: “倘若”。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感受了作者对平淡生活的诗意追求,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同学们在吃鸭蛋、吃粽子的同时,一定也能咂摸出些许滋味吧。 三、端

3、午的由来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又称“重五”。 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 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四、你都知道哪些端午节的习俗?五、课文预习:(见课件)六、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

4、,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七、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家乡江苏高邮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在文中画出来。(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八、作者由端午节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为句式说一段话。 例: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这是远近闻

5、名 的鸭蛋,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九、小结文章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十、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二、画出文中体现作者对家乡鸭蛋的特殊感情的句子,并简要做批注。如:“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 自豪,热爱 )“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赞美家乡人)试试看,你还

6、能找到哪些句子? 三、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四、小结(见

7、课件)五、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

8、更有魅力。好句赏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好句赏析: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空头”一词富有地方特色,“吱”,绘声绘色,真切生动;其中的动感、快感,活灵活现。)六、

9、端午的鸭蛋告诉我们:汪曾祺能从鸭蛋里品味出生活的情趣,在于他能敏锐的观察生活,细心的感受生活,我们要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细节并细心记录的好习惯。好的文章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辞藻和整齐的句式,平淡自然的语言同样有滋有味。七、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元宵节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冬至 腊八六、推荐作业: 阅读沈从文的端午日、陈白尘的龙舟竞渡话端阳,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篇? 动笔写一写你最难忘的有关过节(不一定是端午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500字左右。附:板书设计端午的鸭蛋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点端午的鸭蛋-生活情趣,人生意味分层练习设计17端午的鸭蛋 基础训练1

10、.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槛(ln) 籍贯(j) B.练囊(rng) 腌蛋(yn) C.门楣(mi) 车胤(yn) D.苋菜(jin) 城隍(hung)2.请分别给下列句子的空格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_了水,手腕上就_得红一道绿一道。( ) A.粘 印 B.沾 印 C.粘 映 D.沾 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_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 ) A.乱七八糟 B.不可思议 C.莫测高深 D.莫名其妙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 (是一种旧俗,幼童认僧尼为

11、师而不出家,或认他人作义父母以求长寿,叫做“寄名”。) B.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表达了对作者的恭敬、佩服之情。) C.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指家乡咸鸭蛋确实好,因而使别处的咸鸭蛋相形见绌。) D.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代车胤和孙康用萤火虫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事,后来形容苦学。)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B.写黄烟虎字比画不能断,所以我

12、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C.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D.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_。 A.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照了读书。 B.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 C.的确还是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照了读书好。 D.如果照了读书,那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6.下列三个句子成分的搭配都有毛病,请加以修改。 本市商家大打价格战,商场里到处是成倍打折的商品。 _听了讲座,我们每

13、个人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_天涯杂志发表的这篇文章,内容和见解都很丰富。 _ 段篇阅读阅读下面的段落和篇章,完成7-14题。(一)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