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51724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厘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厘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厘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厘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厘米》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厘米》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厘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说出本剧的主题,学习借一件小事来反映深刻的主题。2、 能概括曲折的情节,体会烘托、对比等写作手法的作用。3、 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体谅父母,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4、 能从不同文体学习中,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学重点概括小说主题;比较与辨微的阅读方法分析不同文体的文章,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课时安排两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感知课文,能根据文本语言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并能鉴赏主旨深刻的台词,小组合作概括出剧本的主题。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

2、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检查预习1、请你向我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毕淑敏。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

3、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2、检查学生的字词学习(1)动弹(dng tan):(人、动物或能转动的东西)活动。 (2)借花献佛: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3)窘(jing)迫:非常穷困;十分为难。 (4)迷惘(w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5)忐忑(tn t):心神不定。 (6)矜(jn)持:拘谨,拘束。 (7)哀兵必胜: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8)侃侃(kn)而谈: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 (9)腼腆(min ti

4、n):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10)执拗(ni):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11)恬(tin)淡:不追求名利;淡泊,恬静,安适。 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灵活地运用速读、默读、朗读或者同学小组分角色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说说剧本基本情节及戏剧有哪些冲突,哪一个是主要冲突。基本情节略冲突主要有3个:一是陶影和公园门口卖票的“红衣青年”的冲突;二是陶影和儿子小也的冲突;三是陶影和丈夫的冲突。陶影和儿子小也的冲突应是戏剧的主要冲突,主题在这一对冲突解决中得到了体现。分析人物从课文内容来看,陶影应该具有什么性格?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1) 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相

5、应段落、语句: 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 (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 (2) 执著、认真 (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米的。不够! 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 (3) 竭力维护人格尊严,立场坚定 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 (执拗地)如果再设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台词鉴赏仿照示例,鉴赏台词示例:陶影: 总算到家了。小也,今天的事情是这样的,你不够高小也: 哼!我才不信你!人家都说我够高了,就你说我

6、不够。我早就知道你的坏心眼了,你就是想不买票赏析:陶影的话表现她在和红衣青年冲突以后始终想和小也澄清真相,小也则在让街上老奶奶量过身高以后对妈妈彻底失去了信任。这一段对白表现了母子之间的矛盾加剧,表现了陶影内心的痛苦和小也对妈妈“不诚实”的强烈不满。主题探究剧本围绕“一厘米”叙写曲折的情节,写这样的小事有何意义?参考: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作品。作者所写的实在是一件小事: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公园,因为公园门口的尺度不准确而被误会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厘米。这在许多关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里,这的确是一件小事。可这在一位母亲的眼中却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故事写出

7、了一个大主题:如何让一个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或者说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尊严的问题。这样的主题,在我们今天这个物质逐渐丰富、精神逐渐贫乏的社会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本文极具特色的写作手法;运用比较与辨微的阅读方法,迁移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学设计写法探究1、在公园门口的矛盾冲突中,作者写了“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四周一时变得非常安静,有人轻微地咳嗽”“众人呀了一声”“众人哄笑”“众人嬉笑”等围观群众的反映和语言,有什么作用?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尴尬的气氛,强化了双方的矛盾冲突和陶影的情绪。2、找出剧本的几处对比,想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品把公园卖票的红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车上卖票

8、的司机进行对比,突出了红衣青年的胡搅蛮缠、不讲道理。陶影和丈夫对这件“小事”的不同态度也是一组对比,很有力地表现了陶影对人格追求,对人的尊严的追求的执着。 3、读者对事实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里的主人公却难以澄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品为何反复渲染小也买票以及对妈妈不信任的行为及思想?这是一种悬念手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节的展开,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人物关系看,儿子小也的行为和思想也对陶影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侧面表现作用。比较阅读阅读毕淑敏的爱的回音壁,回答下列问题:1、被爱是一种幸福,当作者问及那些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觉到这种莫大幸福时,孩子竟然“漠然”回答“不,没觉得谁爱我们”。其中“漠然”是什么意思?它给了你怎样的触动? 2、试将本文与一厘米比较,说说两文在表现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